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第六课时 Section B 3aSelf Check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掌握与材料、制作过程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be made of, be made from, be made in, be made by, be known for, be used for等。
巩固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的用法,特别是“be + 过去分词”结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品的制作材料、产地及用途。
2. 语言技能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任务,理解并运用被动语态描述物品的制作过程。
能够根据提示完成一篇关于物品制作的短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学习策略目标
通过阅读和写作任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及其制作工艺,增强跨文化意识。
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环保意识。
5.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物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文化意识: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特别是“be + 过去分词”结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品的制作材料、产地及用途。
2. 教学难点
区分“be made of”和“be made from”的用法。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被动语态描述物品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5 minutes)
1. 教师展示几件物品(如T恤、陶瓷杯、木制玩具等),提问学生:
What is this made of
Where is it made
What is it used for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
Step 2: Reading Task (3a) (10 minutes)
1. 学生阅读3a部分的短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
What i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What is the kite made of
Where is the kite made
3.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短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词汇。
Step 3: Writing Task (3b) (10 minutes)
1. 教师提供写作框架,引导学生完成3b部分的写作任务:
物品名称:What is the product
制作材料:What is it made of/from
产地:Where is it made
用途:What is it used for
2. 学生根据提示完成短文写作,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Step 4: Group Discussion (5 minutes)
1. 学生分组讨论:
What are some traditional products in your hometown
How are they made
What are they used for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
Step 5: Self Check (10 minutes)
1. 学生独立完成Self Check部分的练习,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2. 教师讲解答案,并针对学生的常见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Step 6: Homework (5 minutes)
1. 完成一篇关于家乡特色产品的短文,要求使用被动语态描述其制作过程。
2. 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 3aSelf Check
1. Key phrases:
be made of / from / in / by
be known for
be used for
2. Passive Voice:
Structure: be + past participle
Example: The kite is made of bamboo.
3. Writing framework:
Product name
Material
Place of production
Usage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巩固被动语态的用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品的制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尤其是在小组讨论环节,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然而,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仍然存在被动语态使用不准确的问题,特别是在区分“be made of”和“be made from”时容易混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是通过更多的例句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的用法。同时,我还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我将进一步融入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及其文化背景,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细节上仍有改进空间。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会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