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三单元测试题(2)
基础知识训练。(43分)
文字未出现前,古人用言语或绳子记事,下面表示“记”的是( )(2分)
按照字体演变 过程给“家”字排序,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④①⑤③②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⑤②③ D、②①④⑤③
“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这个字谜的谜底是( )(2分)
香 B、杏 C、杰 D、沐
李玲为参加“魅力家乡”主题演讲 活动,需要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下面输入的关键词与主题
无关的是( )(2分)
历史沿革 B、家族趣事 C、自然风光 D、民俗文化
爱好书法的爸爸曾用“笔画勾连,飘飘兮若惊鸿翻飞;笔意连绵,悠悠乎似流水行云”来形
容某种书法作品的风格,下面与这种风格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下面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楷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代的的王懿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多种,但是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将下面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足见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①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有几千年的历史。②传说仓颉造字,“天为雨栗,鬼为夜哭 ,龙为潜藏”。③汉字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的留存方式外,还蕴含了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④所以说,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更多 地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句①之前 B、句①、②之间 C、句②、③之间 D、句③、④之间
宋代著名的文人吕蒙正早年生活穷苦,有一年除夕,他见家徒四壁,就是下了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幅对联非常巧妙,上联缺“一”(谐音:缺衣)下联少“ ”(谐音 ),横批是“南
北”表示没有“ ”。所以他通过这幅对联表达的意思是 。(5分)
9、谐音歇后语真有趣,请你照样子,把歇后语 补充完整,请选择填空。(填 序号)(9分)
例: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①咸菜烧鹅豆腐—— 。 ②孔夫子搬家—— 。
③张飞哈气—— 。 ④油画卷里卷国画—— 。
⑤四月的冰河—— 。 ⑥隔着门缝吹喇叭—— 。
这家小吃店虽然在小巷子,但这里的小吃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而“ ”。
我本来很看好这支足球队,可没想到自从开赛以来,球队是“ ”,真令人失望。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的大脑如“ ”,不一会儿就把这道是做出来了。
综合性学习。(13分)
老师正带领同学们开展以“魅力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吧!
老师提议以同音字完善班规,既可以激励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班风,又能让同学们感受
汉字的魅力。请你照样子,把班规补充完整。(5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敬)字;环境整洁突出一个“( )”字。
秩序良好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
活动中,老师领大家了解汉字 在生活中的误用现象,请结合老师展示的含错别字的广
告牌,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5分)
3、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下面体现汉字艺术的图片对汉字展开研究。请为图片找到对应的
的艺术形式,体会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吧。(填序号)(5分)
印章 B、扇面 C、剪纸
阅读理解。(27分)
课内阅读。12分)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动作,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国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漃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 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反 荣的注意。王 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就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叫做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以多了一门新学科,叫做“甲骨学”。
选择加点字的意思。
甲骨文的发现:
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 、兽骨,你它们 为龙骨。
发觉 B、经过研究、探索先填产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情或规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龟甲”“兽 骨”被称为 ,是古代的 ,是 年代发现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册”“典”“删”的来历
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 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直到东汉蔡伦改了造纸技术,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在什么东西上写字呢?聪明的古人想到了用竹子和木头。其中,用得较多的是竹子。人们把竹子削成同样长、宽、厚的长条,把竹条外面绿色簿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放在火上烤 ,烤 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成一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想想我们现在常用的“画册”“史册”“一册书”等词语,你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了。
再看这三个字形 ,第一个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册”;第二个字 形是一个底座,其中上面是搁板,下面是支撑它们的脚,“册”被庄重地安放在底座上;第三个字形,是两只手捧着“册”将他存放在底座上,这就是“典”字。“典”是重要的、特殊保存的、作为典范来遵守的义册。所以要恭敬地存放在特殊的地方。“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旦引申出来的。
在竹、木上写字,写借了怎么办?你一定猜 到了吧,一一用刀削去错字重写。古汉语中“削文字”,指的就是修改文字,现在,当老师帮你“删改”作文时,你明白“删 ”字为什么是立刀旁了吧?
“册”字的来历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典”字的字形意思是 。
“删”字是立刀旁原因是 。
读了短文,我感受到汉字 。
我还能写出类似“册”“典”“删 ”的有来历的汉字,如 、 、 等。
习作。(30分)
你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校园的这段时间里,班主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
选择你的一位班主任,以“我的班主任”写一扁记叙文,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 知识训练。
1、下面表示“记”的是,B 2、字体 演变“家”的顺序是。A
3、谜底 是。A 4、关键词与演讲主题无关的。A、 下面与风格最相近 的。B
6、说 法不正确的。D 7、插入文字最恰当的位置。C
8,十,少食, 东西, 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9、歇后语 。①有言(盐)在先,
②尽是书(输) ③自我吹虚(须),④画(话)中有画(话) ⑤开冻(动)了,
⑥鸣(名)声在外, (1)名声在外,(2)尽是输,(3)开动了
9、综合性学习。(1)洁,好,争 (2)胡思乱想,敢为天下先,从所周知,依依不舍
(3)扇面 剪纸, 印章
二、阅读理解。(一)1、(1)A,(2)B 2、龙骨,古代的遗物,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二)1、人们把竹子削成同样长、宽、厚的长条,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
把竹条连成一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2、是两只手捧着“册”将他存
放在底座上,这就是“典”字. 3、用刀削去错字重写。4、博大精 深 。蕴含内容丰富。
5、略
三、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