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谁是最可爱的人
原创试题小语摘抄了课文中精彩语段,请阅读并完成下题。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弛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桨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会惊讶地认为这些事情太过稀松平常,但对于那些从朝鲜归来的人,这些却是难能可贵的幸福。所以,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______你意识到这一点,你______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______的原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他们是______的“最可爱 的人”。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犁耙( ) 炽热(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3.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 就 奋不顾身 建功立业
B.只有 才 奋不顾身 名副其实
C.只要 就 勇往直前 名副其实
D.只有 才 勇往直前 建功立业
小语写了一段话来表达对志愿军英雄的敬意,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增强个人爱国,勇挑时代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丙】让我们向所有谱写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向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画横线的“战争”在古代又称“干戈”“烽火”。
B.语段中加点的“伟大的”“贡献”分别是形容词和副词。
C.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在“爱国”后加“情怀”。
D.语段中方框中应填入顿号。
5.将“山河虽已无恙,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跨越时空、永续传承。”一句放入上面语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内考点链接
6.[句段作用分析]课文第五段旨在体现我军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精神,但作者却不惜笔力来描写敌人拼死冲锋争夺阵地的场面,请问这些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7.[写法品析]第五段中,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又引用营长的话,有什么作用?
课外阅读串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活烈士
①“广义,听说你们县新建一个公园,是用你爸爸的名字命名的?”
②“是啊,老井,最近我正忙这事儿。”
③“过了这阵子,咱两家一定叙叙旧。”
④……
⑤首次对话的两个人李广义、井兆方,他们的父亲分别是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⑥近日,一段英雄后代的通话,带出了那段烽火岁月。
⑦1950年,在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中,只配备步枪、手榴弹的志愿军一个连,成功阻击了拥有飞机、坦克的敌方团。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同版本里,提到了“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均与部队失去联系,被认定为牺牲。
⑧实际上,重度昏迷的李玉安被送回国,先后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军区陆军医院手术8次。出院时,李玉安坚持不让医院开具残疾证明,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⑨被敌人燃烧弹严重烧伤的井玉琢住院一年多,伤愈后组织给他安排工作,他说自己没文化,选择回乡务农。两位“活烈士”回到黑龙江,隐功埋名,分别做起粮库工人和普通农民。
⑩两个自解放战争起分别立功10次、11次的战斗英雄,不愿说自己的故事。两位英雄的后人回忆,他们上学时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李玉安”“井玉琢”的名字,都回家追问父亲“是不是课文里的英雄”,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是我,重名重姓有的是”。
而在工作岗位上,李玉安几乎年年都是粮库的先进工作者,井玉琢十几次被评为县、乡劳动模范。
直到1990年,李玉安陪着想当兵的小儿子来到老部队,核实身份信息时,他被“发现”了。“活烈士”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井玉琢也被“带”出来了。
魏巍急切地把李玉安请到北京,两人见面后潸然泪下,彻夜长谈。魏巍把自己的小说《东方》和一本散文集送给李玉安,并在扉页上写道:“过去我以为您成了烈士,今天才知道负伤后被救起了,这次我见到您非常高兴,祝您健康长寿,继续为人民作贡献。”
1990年11月,李玉安、井玉琢两位“死”别40年的战友在哈尔滨相遇,他们一眼就认出对方,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很多人问两位老英雄:为啥有功不索?他们回答,和烈士比,我们不能讲功。
在和平建设年代,当人民需要时,李玉安和井玉琢也一样挺身而出。20世纪90年代,巴彦县兴隆镇主街道需要翻建,一辈子不求人的李玉安响应建设指挥部号召,他不顾因枪伤落下的肺心病,走厂子、进商户,筹集数百万元。
主街修起来了,李玉安却在1997年病逝。辞世前他留下3条遗言:镇上还有3条路没修完,大家一定要齐心完成;荣誉属于战友们,军功章和证书交给组织;我死后,给魏巍这些老战友打个招呼。
1998年,一直伤病缠身的井玉琢也去世了。
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离去了。
人们却没有忘却。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处静谧的烈士陵园坐落在大山怀抱,这里安放着数十位烈士的遗骸、影像资料等,其中包含井玉琢。
七台河市烈士陵园管理处烈士纪念馆馆长说, 前来吊唁的人们对井玉琢等英雄充满敬重,为英雄感到骄傲。
今年,巴彦县建起了兴隆玉安公园。兴隆镇党委书记说,建公园的初衷,是为了告诉人们,“活烈士”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巴彦县还在兴隆二中专门举办了“英雄李玉安事迹报告会”,请来李玉安的老伴和家人,给学生们讲述老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一声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诵读声在课堂响起。巴彦县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多次看望李玉安的家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不久前,巴彦县不少中小学校的图书室里多出了一本深色封面的新书《遍地硝烟》,这本书囊括了英雄李玉安的一生。书的作者是兴隆二中副校长。他采访李玉安的亲朋和同事,最终写成了14万多字的长篇小说,目前已正式出版。
“‘活烈士’精神值得更多人崇尚、捍卫,英雄从未离去。”副校长说。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通过对话,引出写作对象李广义和井兆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两位“活烈士”因身残和文化水平低,选择了隐功埋名,当了工人和农民。
C.两位“活烈士”有功不索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立功的数量不足,只有十来次。
D.两位“活烈士”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当人民需要时,他们一样挺身而出。
9.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他们)追问父亲“是不是课文里的英雄”,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是我,重名重姓有的是”。(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离去了。(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10.[课内考点训练]文章结尾详细地叙述了两位烈士去世后,人民群众采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种处理方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英雄从未离去,烈士精神永存。文章以《活烈士》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专题学习活动
12.学完本课后,学校将举办“缅怀先烈,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5周年”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5周年问卷调查结论
(1)阅读图表,简要概括主要信息。
(2)学校拟邀请本市抗美援朝宣讲团的梁老师来校作专题报告(时间:2025年9月25日下午两点;地点:学校礼堂)。下面是某位同学以学校名义写的一份邀请函,请将其补充完整。
邀请函梁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待您的到来!振华中学2025年9月17日
7.谁是最可爱的人
【基础闯关】
1.bà chì
2.弛 驰 桨 浆
3.B
4.B 【解析】 B项,“贡献”是名词。
5.B
【阅读感悟】
6.不多余。原因:①这些描写叙述了敌人为了逃命,猛烈冲锋、拼死争夺阵地的细节,突出松骨峰战斗的激烈悲壮。②进一步衬托出我军战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③为下文写对烈士们的怀念作铺垫。
7.①用作者的话叙述战斗经过等内容,便于集中笔墨描写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发展;②引用营长的话(包括转述和直接引用),由目击者来谈,不但使人感到内容更真实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单一和呆板。
8.D 【解析】 A项,文章开篇通过对话,引出的写作对象是李玉安和井玉琢;B项,两位“活烈士”因不想给组织添麻烦,所以选择了隐功埋名,当了工人和农民;C项,两位“活烈士”有功不索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和烈士比,他们不能讲功。
9.(1)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李玉安、井玉琢和孩子的对话写出了他们的隐姓埋名,体现了他们淡泊名利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高度赞美之情。
(2)①“真的”的意思是的确,确实。②“真的”用在这里强调了李玉安、井玉琢这一次离开了人世的事实,这与前面大家以为他们已经成为烈士,但实际他们被救后隐姓埋名的情节相照应。③“真的”用在这里饱含了作者对李玉安、井玉琢的离世感到遗憾和痛心以及不舍。
10.①详写人民群众的纪念方式,更有利于表达人们对“活烈士”精神的赞美、崇尚及捍卫的这一中心。②这种方式结尾,在淡淡的叙述中对“活烈士”的赞美之情自然流露。
11.①“活”与“烈士”意思的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活烈士”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③“活烈士”表达了烈士们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勇猛奋进、团结奋斗、甘于奉献生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意对即可)
【拓展空间】
12.(1)(示例一)绝大部分人认为仍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大部分人认为抗美援朝赋予我们心怀祖国、坚持正义、顽强乐观的精神财富。
(示例二)极少部分人认为不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少部分人认为抗美援朝赋予我们立场坚定的精神财富。
(2)(示例)您好!为了升华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我校拟召开“缅怀先烈,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5周年”专题学习活动。特邀请您于2025年9月25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