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木兰诗
1.原创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贴(tiē),可汗(hàn)大点兵。
B.朔(shuò)气传金折(tuò),寒光照铁衣。
C.策勋(sūn)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D.小弟闻姊(zǐ)来,磨刀霍(huò)霍向猪羊。
2.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忆(回忆)
B.愿为市鞍马(买)
C.赏赐百千强(有余)
D.出郭相扶将(外城)
3.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原创试题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陌上桑》合称为“乐府双璧”。
B.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C.“转”是古代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如《木兰诗》中“策勋十二转”。
D.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成语“刮目相待”出自《资治通鉴》,“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
5.原创试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兰诗》脍炙人口,我们会用“可汗问所欲,①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木兰不贪图功名利禄;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形容木兰矫健的身姿;用“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出成语“扑朔迷离”;用“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活;用“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木兰显赫的战功。
课内考点链接
6.理解文言词语时,小文想运用成语勾连法。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帮助他补充完整。
句子 成语 解释
唯闻女叹息 ①________________ 唯:只
②________________ 充耳不闻 闻:听到
愿驰千里足 纵横驰骋 ③驰:____________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从军的故事数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修辞,写出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中“霍霍”是拟声词,写出小弟磨刀的声音之大,表现了小弟力气之大,身强体壮。
D.《木兰诗》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女性的特点。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9.“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理解诗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中“惊忙”一词你如何理解?请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2)配乐诵读诗词配乐诵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词情感。请从下面选项中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选择一个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结合对这几句诗的赏析,说一说你选择的理由。
A.《十面埋伏》:曲风振奋激昂,荡气回肠
B.《欢沁》:曲风俏皮可爱,节奏活泼
C.《寂静之音》:曲风安静舒缓,净化心灵
D.《二泉映月》:曲风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我选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串联
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原文略)
【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于邓坎。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
【丙】明妃
郭漱玉
竞抱琵琶塞外行,非关图画误倾城。
汉家议就②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
【注】①石砫(zhù):地名,在重庆,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是一个会意字,由“日”与“一”组成,“一”表示地面,“从日见一上”是指太阳从地面上升起的意思。所以“旦辞爷娘去”中的“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和“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中的“但”意思相同。
C.字典中的“乘”有“驾驭”“趁着”“碾压”“计算”等意思,根据前后语境,“贼乘官军宴”中的“乘”应为“碾压”的意思。
D.成语“博古通今”中的“通”是“通晓”的意思,由此推断“兼通词翰”中的“通”也是此意。
1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
B.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
C.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
D.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中作者歌颂战争中的英雄,却不用过多笔墨正面写战争,暗含了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B.互文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厚的内容,《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例证。
C.《明妃》第二句运用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
D.《明妃》第四句中的“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诗中理解为“甚”更能体现昭君的历史功绩。
15.了解完三位巾帼英雄的事迹,同学们围绕巾帼英雄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木兰代父从军,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士卒,表现出英勇善战、坚毅果敢的形象特征。
小文:良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美:昭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巾帼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按要求完成下题。
(1)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从下列序号中选择对联,并写在横线上。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①木兰代父从军屡建功勋
②辞官还乡百代诵
③替父从军美名扬
④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⑤代夫领兵战功立
⑥代父从军千载传
(2)巾帼英雄不胜枚举。如梁红玉、刘胡兰、秋瑾、江姐、赵一曼、屠呦呦、王亚平等等。请你举出一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事迹。60字左右。
9.木兰诗
【基础闯关】
1.D 【解析】 A项,军帖(tiě),可汗(hán);B项,金柝;C项,策勋(xūn)。
2.A 【解析】 A项,忆:思虑、思量。
3.C 【解析】 C项,此句使用的是顶真的修辞手法。
4.A 【解析】 A项,《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5.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②万里赴戎机 ③雄兔脚扑朔 ④雌兔眼迷离 ⑤将军百战死 ⑥壮士十年归 ⑦策勋十二转 ⑧赏赐百千强
【阅读感悟】
6.①唯利是图/任人唯亲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 ③赶马快跑
7.C 【解析】 C项,“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小弟磨刀时的急切情态,表现木兰回来后小弟内心的高兴。
8.(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铁甲。
(2)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9.①比喻、对偶、反问。②这句话以木兰的语气来写,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③这样写既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又能表现木兰开朗、风趣的性格特点和自豪的神情。
10.(1)“惊忙”描绘出伙伴们惊讶的神情,侧面衬托了木兰女扮男装的机智巧妙。
(2)B 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木兰凯旋归家后的极度喜悦与高兴,与B的曲风相符合。
11.C 【解析】 C项,“贼乘官军宴”中的“乘”应为“趁着”的意思。
12.D
13.(秦良玉)统率的军队号称“白杆兵”,被远近的敌军忌惮。
14.C 【解析】 C项,第二句“非关图画误倾城”中的“非关”是无关,没有关系的意思。作者认为昭君出塞与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没关系,而是她深明大义,牺牲自我。
15.(示例)从夫抗敌,作为一个指挥作战的女将领,表现出智勇双全、治军严明的形象特征。
(示例)出塞和亲,作为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表现出深明大义、牺牲自我的形象特征。
16.(1)⑤代夫领兵战功立 ③替父从军美名扬
(2)(示例一)刘胡兰10岁参加革命,14岁时为村民除去大恶霸。敌人对其怀恨在心。后来敌军包围村庄时,她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敌人残忍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示例二)“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历经183天创造多个首次,顺利出舱后,平安凯旋。她是第一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员,也是第一位在轨时间超过100天的女航天员。
【乙文参考译文】 秦良玉,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和副将周国柱扼守要地邓坎阻挡贼军。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攻击贼军,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金筑等七座寨子。不久,和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军,(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秦良玉管制部下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统率的军队号称“白杆兵”,被远近的敌军忌惮。秦良玉为人富有胆识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