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2练 1_2了解生物圈
【 2025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提升精练】
1. (2024·湖南)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 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A)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2. (2024·南充)小明游峨眉山时发现景区植被的分布特点为: 山脚多为常 绿阔叶林 , 山腰则是落叶阔叶林 , 而到山顶大多是针叶林。影响植被这 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A.温度 B.水分 C. 阳光 D.空气
3. [七上P17“资料分析”改编](2024·聊城)蚯蚓能疏松土壤 ,产生的粪便还 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 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D )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野兔随季节换毛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4. [进化与适应观](2024·黑龙江)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 ,与 其他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A )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
D. 雷鸟的保护色
5 . ★[生态观](2024·安徽)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 ,能增加鱼的产量 ,提高 经济效益。如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6. (2023·衡阳)迄今为止 ,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 ,我们应 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7. (2024·湖南)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 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 ,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D )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 ,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8 . ★[生态观](2024·湖北)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湿地资源丰富。 2 022年11月6日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 ,正式通 过了“武汉宣言”。 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 ,在蓄洪防旱、 净化水质等 方面还有巨大作用 ,有“地球之肾”之称。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 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 随着能量流动 ,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 ,将鱼和鸟归为一类 ,螺归为另一 类 ,小军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
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或长骨中空、 前肢变成翼等, 合理即可)(答出1点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 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 污染水体的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单独种 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 ,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 结果分析 ,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水生植物对重 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 , 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 ,种植一段时 间后 ,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 , 同时 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 ,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 ,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 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 ,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 由此推测 ,该生态
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其原因是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 ,生态结构 复杂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9 . ★[制作生态瓶](2024·江西)某班同学看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射 , 三名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站进行多项实验”这一报道 ,对其中的太空 养鱼充满好奇。 随后 ,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带瓶塞的无色透明玻 璃瓶、 塘泥、池塘水、 小鱼、金鱼藻等材料 ,开展生态瓶养鱼实践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养鱼”在一个1升大小的密闭水族箱内进行 ,该水族箱内所有生物 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塘泥含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可分解鱼类排泄物, 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
(3)实践过程中 ,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如图所示。根据表“生物部分组成成
分”一栏判断 ,该生态瓶评价等级为 B , 理由是 缺少一种成分(或缺少生产者) 。
生态瓶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A B C
科学 性 生物部分 组成成分 成分齐全 缺少一种成分 缺少两种成分 或更多
光照条件 光线良好 阳光直射 没有光照
美观性 ……
环保性 ……
(4)如图作品经过完善后 ,根据表“光照条件”一栏判断 ,该生态瓶最好放 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
(5)[原因类开放性]同学们发现完善后的生态瓶仍不能维持较长时间 ,请分 析可能的原因: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单一 ,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合理即可)(写出一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过关提升精练
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1.(2024·湖南)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A
基础过关
2.(2024·南充)小明游峨眉山时发现景区植被的分布特点为:山脚多为常绿阔叶林,山腰则是落叶阔叶林,而到山顶大多是针叶林。影响植被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A
3.[七上P17“资料分析”改编](2024·聊城)蚯蚓能疏松土壤,产生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野兔随季节换毛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D
4.[进化与适应观](2024·黑龙江)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与其他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
D.雷鸟的保护色
A
5.★[生态观](2024·安徽)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如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B
6.(2023·衡阳)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A
7.(2024·湖南)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D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8.★[生态观](2024·湖北)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2022年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正式通过了“武汉宣言”。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还有巨大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 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鱼和鸟归为一类,螺归为另一类,小军的分类依据是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
(答出1点即可)。
捕食
太阳
体内是否有脊柱
身体呈流线型(或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等,
合理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 ,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 ,其原因是 .
。
增强
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
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9.★[制作生态瓶](2024·江西)某班同学看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站进行多项实验”这一报道,对其中的太空养鱼充满好奇。随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带瓶塞的无色透明玻璃瓶、塘泥、池塘水、小鱼、金鱼藻等材料,开展生态瓶养鱼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力提升
(1)“太空养鱼”在一个1升大小的密闭水族箱内进行,该水族箱内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塘泥含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分解鱼类排泄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瓶中扮演的角色是 。
(3)实践过程中,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如图所示。根据表“生物部分组成成分”一栏判断,该生态瓶评价等级为 ,
理由是 。
生态系统
分解者
B
缺少一种成分(或缺少生产者)
光线良好
生态瓶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A B C
科学性 生物部分 组成成分 成分齐全 缺少一种成分 缺少两种成分
或更多
光照条件 光线良好 阳光直射 没有光照
美观性 …… 环保性 …… (4)如图作品经过完善后,根据表“光照条件”一栏判断,该生态瓶最好放置在 的环境中。
(5)[原因类开放性]同学们发现完善后的生态瓶仍不能维持较长时间,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
(写出一条即可)。
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单一,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合
理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2练 1_2了解生物圈
【 2025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提升精练】
1. (2024·湖南)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 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A)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2. (2024·南充)小明游峨眉山时发现景区植被的分布特点为: 山脚多为常 绿阔叶林 , 山腰则是落叶阔叶林 , 而到山顶大多是针叶林。影响植被这 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A.温度 B.水分 C. 阳光 D.空气
3. [七上P17“资料分析”改编](2024·聊城)蚯蚓能疏松土壤 ,产生的粪便还 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 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D )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野兔随季节换毛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4. [进化与适应观](2024·黑龙江)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 ,与 其他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A )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
D. 雷鸟的保护色
5 . ★[生态观](2024·安徽)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 ,能增加鱼的产量 ,提高 经济效益。如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6. (2023·衡阳)迄今为止 ,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 ,我们应 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7. (2024·湖南)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 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 ,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D )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 ,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8 . ★[生态观](2024·湖北)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湿地资源丰富。 2 022年11月6日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 ,正式通 过了“武汉宣言”。 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 ,在蓄洪防旱、 净化水质等 方面还有巨大作用 ,有“地球之肾”之称。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 分有机物会通过捕食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 随着能量流动 ,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 ,将鱼和鸟归为一类 ,螺归为另一 类 ,小军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
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或长骨中空、 前肢变成翼等, 合理即可)(答出1点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 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 污染水体的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单独种 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 ,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 结果分析 ,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水生植物对重 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 , 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 ,种植一段时 间后 ,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 , 同时 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 ,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 ,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 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 ,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 由此推测 ,该生态
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其原因是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 ,生态结构 复杂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9 . ★[制作生态瓶](2024·江西)某班同学看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射 , 三名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站进行多项实验”这一报道 ,对其中的太空 养鱼充满好奇。 随后 ,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带瓶塞的无色透明玻 璃瓶、 塘泥、池塘水、 小鱼、金鱼藻等材料 ,开展生态瓶养鱼实践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养鱼”在一个1升大小的密闭水族箱内进行 ,该水族箱内所有生物 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塘泥含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可分解鱼类排泄物, 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
(3)实践过程中 ,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如图所示。根据表“生物部分组成成
分”一栏判断 ,该生态瓶评价等级为 B , 理由是 缺少一种成分(或缺少生产者) 。
生态瓶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A B C
科学 性 生物部分 组成成分 成分齐全 缺少一种成分 缺少两种成分 或更多
光照条件 光线良好 阳光直射 没有光照
美观性 ……
环保性 ……
(4)如图作品经过完善后 ,根据表“光照条件”一栏判断 ,该生态瓶最好放 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
(5)[原因类开放性]同学们发现完善后的生态瓶仍不能维持较长时间 ,请分 析可能的原因: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单一 ,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合理即可)(写出一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