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8练 3_4-3_6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等
【2025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提升精练】
1. (2024·广安)将生物学原理用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可促进农民增收。 下列 说法不恰当的是( A )
A.施气肥可提高氧气浓度 ,促进呼吸作用
B.夜间降低大棚内温度 ,可抑制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
D.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光合作用
2 . ★(2023·常德)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步骤①是为了耗尽叶片内的全部有机物
B. 步骤③是酒精脱色排除干扰 C. 步骤⑤是滴加碘液检测淀粉 D. 步骤⑥显示遮光部分不变蓝
3 . ★[概念图]如图为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图 ,相关分析正确的
是( A )
A . ③表示蒸腾作用 , 它可促进⑤的进行并参与水循环
B.植物绿色部位进行①过程 ,其他部位进行②过程 C.植物白天进行①过程 , 晚上进行②过程
D . ④表示导管运输有机物 , ⑤表示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4. [社会责任](2024·甘肃)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扩绿、增长 ,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降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若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会造成的 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合成 有机物 ,进一步实现“降碳”。
(3)“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 ,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若排放到河流中 ,会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水体污染 。
(4)[建议类开放性]请你提出一条“扩绿”的建议: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化带 和屋顶花园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合理即可) 。
5 . ★[科学探究](2024·太原二模)课外实践活动课上 ,生物学社团的同学 们分成两组 , 同时开展了对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 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 相关问题。
“探索者”组:选择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了 能量。 同学们挑选了1000颗饱满的黄豆种子 ,按如图甲、 乙进行操作(两 个温度计的初始示数相同) , 12小时后再次读取两个温度计的示数。
(1)该实验的变量是种子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 。
(2)如果每组只用3粒种子可以吗?不可以 , 为什么? 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合理即可) 。
(3)你预期12小时后 ,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甲 组 ,使瓶内温度升高的热量 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内。
(4)实验后 ,小芸建议把乙组的种子洗净、打成豆浆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填建造和修复细胞的主要有机物)等营养物 质; 小军建议把甲组的种子继续用于种子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实验。
“发现者”组:选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 物质变化。 同学们先培养出一些健壮的小麦幼苗 ,然后组装了如图1所示 的装置。 12小时后 ,打开阀门 ,按压塑料袋 ,使其中的气体进入澄清的 石灰水(如图2)。
(5)同学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二氧化碳 。他们选用不透光塑料袋的原因是用不透光塑料袋遮光 ,可 以排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合理即可) 。
6 . ★[科学探究](2024·苏州)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分 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量 ,结果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 ,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同等光照强度下 , 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实验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所有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地更好
7 . ★(2024·南充)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 学。 图1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 c表示), 图2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作答。
(1)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1中的生理过程[ a ]蒸腾作用提供 ,进行b 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
(2)根据图2曲线分析判断 ,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 用的强度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 最多的是 18 时。
(3)工作人员建议同学们露天种植桑树时要确定好间距 ,采用合理密植方 法 , 以确保桑叶充分地接受光照 ,提高产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过关提升精练
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1.(2024·广安)将生物学原理用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可促进农民增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施气肥可提高氧气浓度,促进呼吸作用
B.夜间降低大棚内温度,可抑制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
D.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光合作用
A
基础过关
2.★(2023·常德)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耗尽叶片内的全部有机物
B.步骤③是酒精脱色排除干扰
C.步骤⑤是滴加碘液检测淀粉
D.步骤⑥显示遮光部分不变蓝
A
3.★[概念图]如图为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③表示蒸腾作用,它可促进⑤的进行并参与水循环
B.植物绿色部位进行①过程,其他部位进行②过程
C.植物白天进行①过程,晚上进行②过程
D.④表示导管运输有机物,⑤表示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A
4.[社会责任](2024·甘肃)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降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合成
,进一步实现“降碳”。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光能
有机物
(3)“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若排放到河流中,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4)[建议类开放性]请你提出一条“扩绿”的建议: .
。
水体污染
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化带
和屋顶花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合理即可)
5.★[科学探究](2024·太原二模)课外实践活动课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分成两组,同时开展了对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索者”组:选择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了能量。同学们挑选了1 000颗饱满的黄豆种子,按如图甲、乙进行操作(两个温度计的初始示数相同),12小时后再次读取两个温度计的示数。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如果每组只用3粒种子可以吗? ,为什么?
。
(3)你预期12小时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组,使瓶内温度升高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 内。
(4)实验后,小芸建议把乙组的种子洗净、打成豆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填建造和修复细胞的主要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小军建议把甲组的种子继续用于 等实验。
种子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
不可以
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合理即可)
甲
线粒体
蛋白质
种子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
“发现者”组:选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物质变化。同学们先培养出一些健壮的小麦幼苗,然后组装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12小时后,打开阀门,按压塑料袋,使其中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如图2)。
(5)同学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他们选用不透光塑料袋的原因是 .
。
二氧化碳
用不透光塑料袋遮光,可
以排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合理即可)
6.★[科学探究](2024·苏州)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量,结果如图所示。
能力提升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同等光照强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所有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地更好
A
7.★(2024·南充)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学。图1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2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作答。
(1)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1中的生理过程[ ] 提供,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
(2)根据图2曲线分析判断,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用的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 时。
(3)工作人员建议同学们露天种植桑树时要确定好间距,采用 方法,以确保桑叶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产量。
a
蒸腾作用
叶绿体
大于
18
合理密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8练 3_4-3_6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等
【2025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提升精练】
1. (2024·广安)将生物学原理用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可促进农民增收。 下列 说法不恰当的是( A )
A.施气肥可提高氧气浓度 ,促进呼吸作用
B.夜间降低大棚内温度 ,可抑制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
D.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光合作用
2 . ★(2023·常德)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步骤①是为了耗尽叶片内的全部有机物
B. 步骤③是酒精脱色排除干扰 C. 步骤⑤是滴加碘液检测淀粉 D. 步骤⑥显示遮光部分不变蓝
3 . ★[概念图]如图为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图 ,相关分析正确的
是( A )
A . ③表示蒸腾作用 , 它可促进⑤的进行并参与水循环
B.植物绿色部位进行①过程 ,其他部位进行②过程 C.植物白天进行①过程 , 晚上进行②过程
D . ④表示导管运输有机物 , ⑤表示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4. [社会责任](2024·甘肃)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扩绿、增长 ,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降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若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会造成的 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合成 有机物 ,进一步实现“降碳”。
(3)“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 ,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若排放到河流中 ,会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水体污染 。
(4)[建议类开放性]请你提出一条“扩绿”的建议: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化带 和屋顶花园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合理即可) 。
5 . ★[科学探究](2024·太原二模)课外实践活动课上 ,生物学社团的同学 们分成两组 , 同时开展了对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 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 相关问题。
“探索者”组:选择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了 能量。 同学们挑选了1000颗饱满的黄豆种子 ,按如图甲、 乙进行操作(两 个温度计的初始示数相同) , 12小时后再次读取两个温度计的示数。
(1)该实验的变量是种子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 。
(2)如果每组只用3粒种子可以吗?不可以 , 为什么? 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合理即可) 。
(3)你预期12小时后 ,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甲 组 ,使瓶内温度升高的热量 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内。
(4)实验后 ,小芸建议把乙组的种子洗净、打成豆浆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填建造和修复细胞的主要有机物)等营养物 质; 小军建议把甲组的种子继续用于种子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实验。
“发现者”组:选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 物质变化。 同学们先培养出一些健壮的小麦幼苗 ,然后组装了如图1所示 的装置。 12小时后 ,打开阀门 ,按压塑料袋 ,使其中的气体进入澄清的 石灰水(如图2)。
(5)同学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二氧化碳 。他们选用不透光塑料袋的原因是用不透光塑料袋遮光 ,可 以排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合理即可) 。
6 . ★[科学探究](2024·苏州)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分 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量 ,结果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 ,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同等光照强度下 , 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实验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所有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地更好
7 . ★(2024·南充)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 学。 图1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 c表示), 图2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作答。
(1)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1中的生理过程[ a ]蒸腾作用提供 ,进行b 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
(2)根据图2曲线分析判断 ,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 用的强度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 最多的是 18 时。
(3)工作人员建议同学们露天种植桑树时要确定好间距 ,采用合理密植方 法 , 以确保桑叶充分地接受光照 ,提高产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