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蜀 道 难兖州六中
刘培金蜀道难—一首雄奇的送别绝唱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李白生平、作品风格。
(2)鉴赏本文激昂俊逸的诗风。
(3)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探究本文的情感主旨。
(4)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5)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走近激情、浪漫、和放达。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李白(701--762)诗风、评价: 其诗以古体和绝句为多,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诗风雄奇豪迈、清新飘逸。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由奔放的精神令后世景仰,时人誉之“谪仙”,后人尊称“诗仙”。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寻李白》 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蜀道风光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写作背景蜀道难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噫吁嚱( )鱼凫( )石栈( )猿猱( )萦绕( )扪参 ( )历井抚膺( )巉岩( )飞湍(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血( )咨嗟( )yīxūxīnáofúzhànyíngwéimén shēnyīngchántuānhuīpīngzhēngróngshǔnzījiē万壑( ) hè 正字正音 整体感知: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二、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
三、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一、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整体感知:(2)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道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赏析第一节走进文本指导:诵读诗歌,看看它叙述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诗句写的精彩?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叙述蜀道的由来,以及秦蜀之间不通人烟,长期阻隔的情况。(开辟之难)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1、叙述了什么内容?请一位同学概括。2、有哪些精彩的诗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啊,何等险峻,何等高兀!攀登蜀道之艰难,比上青天还难。 危:高蚕丛和鱼凫这两个蜀国的先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久远。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蜀国与秦地一直隔绝不通。 太白山挡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鸟儿才能从这里飞越到峨嵋山。直到蜀王的五位壮士,为迎娶秦王之女,力拔大蛇,导致山崩地裂,山分五岭,才能够修建栈道,使秦蜀相通。尔来:从那时以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上有挡回驾龙日神的入云高峰,下有湍急回旋的河流。高飞的仙鹤都无法飞越,善攀援的猿猴都一筹莫展。青泥岭多么盘旋曲折,走一百步就要盘九道弯。走到高处,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行人只有坐下抚胸长叹。逆折:回旋,倒流尚:尚且萦:饶着扪:摸膺:胸3、精彩鉴赏(结合写景手法)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神话传说
虚实结合呼吸困难,神情惶悚
古木荒凉,鸟声悲惨摹写神情
借景抒情去天不盈尺,倒挂倚绝壁
手扪星辰,抚胸长叹,步履艰难运用夸张
动作描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总结第一节一叹 高蜀道来历蜀道高峻本节诗人怎样表现蜀道之“难”?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诗人的这种浪漫情怀和豪放不羁?赏析第二节走进文本[赏析] 赏析精彩诗句,并选择其中一处改写成散文并体现出这首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请问这西游蜀地的人们,你们何时回来呢?这可怕的道路,险峻的山岩实在是难以攀登。只见那鸟儿栖息在古树上悲号,雌雄相随在林间飞绕。又听见杜鹃鸟在惨淡的月夜里哀啼,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令人哀愁。蜀道之艰难,真比登天还难,不要说去攀登,听人如上所说,也会使人红颜变色。巉岩:险峻的山岩凋:使---凋谢,使动用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连绵山峰离天不到一尺,峭壁上倒挂着干枯的松树。飞流而下的瀑布和山间的激流,争相喧嚣;水流冲击山崖,山石被冲得在水中转动,万千山谷中如雷鸣般震响。蜀道这般艰险,这远方游人为何要来这里呢?去:距离盈:满转:使---滚动,使动用法[改写参考一] 只见鸟儿在高高的古树上悲哀的鸣叫着,雌鸟紧跟着雄鸟在林间盘旋。又听见杜鹃在朦胧的月光下悲哀的鸣叫,似乎在为空无一人的山峰悲鸣。[改写参考二] 连绵的山峰高大险峻,仿佛耸入云霄。一棵枯松倚挂在悬崖上,似乎即将跌进深谷。湍急的流水与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的瀑布像是在互相较量。它们使出最大力气撞击山崖。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总结第二段二叹 险景物凄清山水险恶 这一段又如何通过朗读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走进文本赏析第三节指导:(1)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2)句式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关高峻险恶,一人把守,万人难过。守关之人若不亲信可靠,就会如豺狼一样,酿成灾祸。早晨经过这里,要躲避猛虎,晚上要躲避长蛇。他们磨牙吸血,杀人如麻。成都虽说是繁华享乐之地,不如早早回家。蜀道之艰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回身西望蜀地,禁不住无奈长叹!匪:通“非”明确:两层意思。
第一层:(剑阁峥嵘至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
第二层:(朝避猛虎至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2、句式和前两段相比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两段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段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好处:与前两段形成了一种语言上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灵活多变的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感情。也反映出诗歌语言富于变化。 可见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不仅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上,还体现在诗歌的语言上。语言上灵活多变,句式参差不齐,自如地表达诗人的情感,这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特征。 剑阁,就是剑门关,是蜀地的要塞和门户。剑阁山势挺拔、高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指如此雄关,若朝廷所用非人,便有随时割据叛乱的危险,成为危害人民的狼与豺。诗人写剑阁形势险要,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3、全诗最后一节写剑阁,对天宝初
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总结第三段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尾申戒难1.高
蜀道来历 2.险
3.战祸之烈 蜀道高峻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剑阁险要杀人惨景1、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2、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
3、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4、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艺术特色 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情怀小结: 《蜀道难》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让我们再次纵情诵读,感受诗人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他笔下高峻险要的蜀道。
如今蜀道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阅读《行路难》(其二),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与《蜀道难》比较。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慧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索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蜀道难》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具有一种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外,作者李白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这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可以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
二、学生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以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继续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诵读,品评鉴赏,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情感和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一)、课前准备。让学生使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作了解者,为“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
(二)、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朗读文本。播放《蜀道难》并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帮助学生朗读文本,有利于学生模仿诵读。
(四)、鉴赏赏析。分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可用思维导图展示,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展示。学生通过文档修改作业,采用博客展示自己的作业。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准备:有关李白的相关材料
课前指导:诵读
学生使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百度搜索
导入新课
展示蜀道的图片
观看图片
多媒体
走进新课
指导学生课堂朗读,感知文本内容
自由朗读
《蜀道难》配乐朗诵视频课文朗读--《蜀道难》朗诵-320x240.mp4
探究本文
分析主旨和表现手法
回答探究问题
思维导图
课后展示
阅读《行路难》(其二),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与《蜀道难》比较
修改作业并展示
文档、博客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本课教学首先采用了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其次,采用研读法和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最后,使用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课堂中加大学生诵读的力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广泛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以及古典诗歌的美。让学生学习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