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宋 词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花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常见词牌名:
卜算子 如梦令 长相思 浣溪沙
清平乐 虞美人 卖花声 破阵子
菩萨蛮 忆江南 蝶恋花 渔歌子
临江仙 沁园春 浪淘沙 念奴娇
满江红 卜算子 江城子 水调歌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意思是词人在夜晚行于黄沙道中,点明了_________和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词题点明了词的内容,即吟咏________。
时间
地点
夏天的夜晚
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田园风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诵读诗歌
朗诵这首词,并划分节奏:
西江月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桥 / 忽 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意思】:
明亮的月光惊飞了树枝上的喜鹊,
半夜里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诉说着今年丰收的喜悦。
词的上阙通过对惊鹊、鸣蝉和噪蛙的描绘,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并通过清风、明月、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幽美和静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达了词人因景美、年丰而愈加欢快的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意思】:
天边偶尔还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间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滴。
正在着急避雨,在溪桥转弯处,
忽然看到了社林边一向熟悉的茅店。
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天上的“星”和“雨”的?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个星”,言星之稀少。“两三点雨”,写雨点洒落的稀疏,暗含着静谧和清爽之意。
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洒下“两三点雨”。词人猝不及防,不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店”蓦然出现在眼前,这让词人匆忙中感到无比的欣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