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余干县)【解析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余干县)【解析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3 21: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1.罗斯福曾说:“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时,是这个制度挽救了它。”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 )
A.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B.扩大了就业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亚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
A.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
A、经营者革命的推动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动 D、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4.“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的工具
②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5.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6.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7.二战后,西方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福利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成正比
8.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其实质是:( )
A.肯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B.主张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C.主张扩大国有资本比重 D.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经济
9.战后(美国)人们所憧憬的安全而充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活得到了助力。强大的政治文化奖赏追随者,不遵从者则被边缘化,国内的遏制也由此加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危机后的社会萧条
B. 冷战时的意识形态对立
C.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的冲击
D. 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慌
10.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
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11.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通过工业复兴法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2.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13.现察下图,关于美苏修建以下两个公共工程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 B.都是为了促进重工业发展
C.都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D.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14.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 )
A.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
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展
D.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
15.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二、非选择题
16.(17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豪华家族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转入或保存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家收入,也是荒谬的。出资那么多的金银购买那不必要的物品,也必然会减少其他用于衣食住行和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一切特意和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透明、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个人只要他不违背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用之最适合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17课
材料三 改革以来,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1993)》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运行的概况及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6分)指出材料二与三在经济运行方式上有何异同?(3分)
(2)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简析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经济思想或政策调整的历史必然性。 (6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出现了中国一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宾一美洲的大帆船贸易。学者严中平认为;“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他还说,“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材料二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816年 德日 1871你
法国 事实上在1873年 美国 事实上在1873年
日本 1897年 埃及 1885年
材料三 1971年8月15日,尼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2月,美国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帆船贸易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和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8分)
18.(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之初,失地进城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为此,英国政府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后来在1601年,英国政府又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到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战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省第一劳力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力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英、日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8分)并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对英、日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11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提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制度”是指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则是典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经济思想,所以,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只能是“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由于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 ( http: / / wenwen. / s / w=%E7%94%9F%E4%BA%A7%E7%A7%91&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技含量的增加与生产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日益复杂,迫使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与专业技术。于是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出现所谓“金领”打工者。这种现象被称为“经营者革命”。“经营者革命”后,使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结构日趋复杂。所以应选A。
考点: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经营者革命”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他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所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所以选C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时间1931年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处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结合所学经济危机是一种过剩危机,所以解决危机的一种途径就是鼓励消费,扩大国内市场,以便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所以说,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所以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的美国· 凯恩斯主义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②项,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不符合史实;④项,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不符合史实。而①③两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民主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福利国家”制度是当代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新变化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福利制度往往会造成财政开支扩大,造成财政开支扩大。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福利制度的建立使得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考点:福利制度
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队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C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D项完全否定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撒切尔主义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明显与题干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后”及题意不符,故排除;B符合题意,材料“强大的政治文化奖赏追随者,不遵从者则被边缘化,国内的遏制也由此加固”揭示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情绪;C与题意不符;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影响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正确。进一步可知,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是柯立芝和胡佛,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柯立芝繁荣”下的隐患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这一工程的修建是为了推行新政的改革举措: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有效地实现了救济措施的创新,答案选B,A C D三项也是罗斯福新政重要改革措施但与题中举措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经济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美苏的修建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A符合美国B符合苏联C符合美国。
1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福利制度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而推行的一个新的制度,该制度当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统治秩序,因而被称为“社会减震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排除。
16.【答案】(1)亚当 斯密认为:反对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特权;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2分)概况:实行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发展;(2分)变化: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2分)异:发达国家70年代是大力干预经;中国则是减少干预,重视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调节作用;(2分)同: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起调节作用。(1分)
(2)说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经济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政策。(2分)必然性:①自由主义: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本主义要求以世界为舞台。(2分)②发达国家国有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的影响。(2分,两点即可分)③中国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能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推动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需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概括亚当 斯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思想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用之最适合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等内容来分析即可,这些内容表明亚当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君主干预经济发展。有关于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运行的概况及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问题,需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七十年代时由于经济危机后的滞胀局面,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减少社会福利、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等措施来调整经济。材料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七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国家不断的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干预,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第二问,有关综合上述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什么问题的问题,主要从改革的背景及改革的目的入手分析回答。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旧有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相关原理,所以得出改革是必然的趋势。第二,改革是为了发展,所以改革必须要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以期取得应有的效果。有关于简析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经济思想或政策调整的历史必然性可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分析即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7.【答案】
(1)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和航海业相对发达;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6分)
(2)使用金本位的原因:工业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因而各国纷纷仿效。(4分)
美国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日本、西欧与美国进行贸易竞争;对外扩张引起财政赤字,美元贬值。(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的能力,原因抓住材料一中“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可得出中国的航海业比较发达,从“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中国棉布价廉物美”可得出中国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再抓住大帆船贸易出现的时间16世纪,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使用金本位的原因抓住材料二中“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的信息,可得出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再抓住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来分析,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率先使用金本位制,以后各国纷纷效仿。第二小问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西欧与美国进行贸易竞争,美国的经济优势缩小;从材料三中“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可得出美元贬值。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金本位制);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18.【答案】(1)不同特点: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主要采用暴力和强制方式,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日本则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安置。(8分)
主要影响:英国圈地运动等措施促进了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村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本的利农政策使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最终使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末跃居世界第二位。(6分)
(2)认识:原因——沿海地区经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第三产业的发展。(4分)影响: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合城市化进程;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社会压力;有利于农民致富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工进城或返乡,给国家也带来了交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7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英国政府通过“血腥立法”加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惩”可以提炼出答案要点:英国主要采用暴力和强制方式,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日本政府......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可以提炼出答案要点:日本则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安置。重点是答对日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一定要知道好的政策必然会出现好的影响。
(2)对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一是要认识到为何要转移到东南沿海,二是要认识到转移到东南沿海所产生的影响,本题以“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来考查整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特别是“大量农民工进城或返乡,给国家也带来了交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这个要点是必须要答的。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英、日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