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25页)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25页)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21 11: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2节 运动的快慢 速度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掌握速度单位及其换算,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田径场上,百米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游泳池里,比赛也正在激烈地展开(如图)。怎样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呢
(a)百米赛跑
(b)奥运会游泳比赛
观众:跑在前的运动得快。
裁判员:用时短的运动得快。
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活动1
判断谁游得快
请仔细观察图中秒表的示数与运动员游过的路程,讨论一下,如何判断谁游得快
观众认定,在相同时间内,游在前面的人快[图(a)];裁判则认定,在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少的人游得快[图(b)]。
观众的判断方法:正在比赛的过程中,所用时间相同,游在前面的通过的路程长,运动得快。
裁判员的判断方法:比赛结束,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用所跑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即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其实就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如果两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知识点二:速度
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速度=
v=
推导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例如,汽车在1s内通过10m,速度就记作“10m/s”;飞机在1s内飞过270m,速度就记作“270m/s”。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是km/h。
1m/s=3.6km/h
1km/h==m/s
必做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这个实验要求用皮尺和秒表测量同学们短跑时的速度。实验需要的器材是根皮尺和四个秒表。实验的步骤如下:
(1)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
(2)选出四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
(3)在班上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
(4)男、女同学分别跑完 40 m 路程。
四名记时员分别记录男、女同学通过10m、20m、30m、40m处时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 1中。
表1 男、女同学通过不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路程s/m 10 20 30 40
男同学所用的时间t1/s
女同学所用的时间t2/s
根据表1中的数据,计算男、女同学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填入表2中。
表2 男、女同学不同路程内的速度
路程s/m 10 20 30 40
男同学的速度v1/(m·s-1)
女同学的速度v2/(m·s-1)
例题
某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为990km/h,它1min内飞行多少千米 如果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要用多少时间才能通过客机1min内飞过的路程
解:该客机1min飞行的路程为
s =v1t1=990 km/h× 1 min= 990 km/h×h= 16.5 km
人骑自行车通过路程s所需的时间为
t2===3300s=55min
答:客机1min内飞行16.5km。人骑自行车要用55 min 才能通过客机1 min 内飞过的路程。
知识点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轨迹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0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300m,速度保持不变。
10s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速度越来越大。
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活动2
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
自动扶梯匀速升降
小球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为
=
例: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分析:
50 m
50 m
6 s
13 s
100 m
7 s
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 m/s、7.1 m/s和7.7 m/s。
前50 m平均速度:v1= = ≈8.3m/s
后50 m平均速度:v2= = ≈7.1m/s
全程平均速度:v3= = ≈7.7m/s
全程时间:= +
下面的图像分别代表什么状态呢?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一些运动速度 事物 速度 v/(m·s-1) v/(km·h-1)
蜗牛 0.0015 0.0054
步行的人 1.1 4
自行车 5 18
中国的高速列车 97.5 351
喷气式飞机 300 1080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 7900 28440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 11200 40320
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系) 16700 60120
地球公转 3.0×104 1.08×105
光和无线电波 3.0×108 1.08×109
速度
概念: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单位
m/s、 km/h
换算:1m/s=3.6km/h
公式:
运动的快慢
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类型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物理学上用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
慢(均选填“观众”或“裁判”)。
2.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根据所学知识,“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速度”的数值越大,说明物体运动 (选填“越快”或“越慢”)。
观众
观众
运动快慢
m/s
越快
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C. 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一定越小
D. 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
D
4.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
B.B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
C.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是3m
D.B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是4m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