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25分钟 100分)
【课时目标】
基础达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史实
素养突破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事迹,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课时必刷】
【基础训练题】
1.(8分)每个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词语,这些词语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15—16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历史转型时期。以下能够代表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新事物和新名词是 ( )
A.“寻金热”、地理大发现、新大陆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城市出现、宗教改革、科学革命
D.商业革命、新航路、启蒙运动
2.(8分)希腊某音乐大师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的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对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材料中“你”所指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素养提升题】
3.(8分)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香料群岛的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据此可知 ( )
A.契约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
B.利益分配推动新航路开辟
C.分赃不均埋下了矛盾隐患
D.工业革命后西欧进行扩张
4.(8分)葡萄牙启动了无穷尽的全球交流,这些交流既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葡萄牙人把火器和面包带到日本,把星盘和四季豆引入中国,把非洲奴隶运往美洲,把茶叶运往英格兰,把胡椒运往新大陆。据此可知 ( )
A.葡萄牙完成了全球物种交流
B.殖民扩张也伴随着文明交流
C.新航路开辟使亚非灾难深重
D.欧洲殖民者获得香料和黄金
【情境创新题】
5.(8分)1997年6月24日,“马修号”复原船驶入纽芬兰博纳维斯塔港。这一次航行主要是为了纪念“新发现的大陆”——纽芬兰岛被发现500周年。开辟通往纽芬兰岛航路的是 ( )
A.卡蒂埃 B.哈得逊
C.卡伯特父子 D.哥伦布
6.(8分)地理大发现经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船队的著名航行而达到高潮。直到17世纪,塔斯曼环航了澳大利亚,并发现了 。至此,当时地球上除了冰封酷寒的南极洲尚不为人所知以外,其余大陆均被发现。“ ”处应填写的是 ( )
A.格陵兰岛
B.新西兰
C.纽芬兰岛
D.拉布拉多半岛
7.(8分)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在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的说法,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这体现了 ( )
A.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B.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
C.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D.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
8.(8分)在中世纪的西欧,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基本限于白天,夜晚劳动只是偶尔为之。新航路开辟以后,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行会势力的削弱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生产方式的转变
D.照明条件的改变
9.(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陈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参 考 答 案
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引发了“寻金热”,地理大发现开辟了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并发现了新大陆,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B项;10—11世纪,由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而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信息《1492:征服天堂》可知,该电影名中的时间隐含了哥伦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信息,故B项正确。
3.B 根据材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可知,新航路开辟之时,王室已经与航海家们就航海事业带来的利润和职权进行了分配,进一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利益的分配,没有体现契约精神维护社会秩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分赃不均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而非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在使西葡两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故B项正确。“完成了全球物种交流”的表述过于绝对,A项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关于亚非灾难深重和欧洲殖民者获得香料和黄金的信息,C、D两项错误,均排除。
5.C 根据材料信息“1997年”“500周年”可知,开辟通往纽芬兰岛航路事件发生于149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C项正确。卡蒂埃到达的是拉布拉多半岛,而不是纽芬兰岛,排除A项;哈得逊曾探索过经北冰洋到亚洲的航路,但是并不是纽芬兰岛,排除B项;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间是1492年,且他没有到达纽芬兰岛,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中“17世纪”“塔斯曼环航了澳大利亚”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航海家航行到达了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7.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理大发现”这一概念是以欧洲人在已知世界地理的基础上,发现未知的世界,是欧洲中心论的体现,“全球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史观的体现,故A项正确。民族史观是指人们对历史上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的看法,属于民族观的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化史观指的是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社会生活近代化,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8.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市场需求扩大,因此手工工场生产的时间延长,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故B项正确。行会势力的削弱并非引起材料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依然是手工生产,排除C项;这一时期电灯尚未发明,因此照明条件并未改变,排除D项。
9.(1)事件:新航路开辟。
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出现了寻金热;传播基督教;商路不畅;《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2)影响:使美洲与世界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证实了“地圆说”。同时,哥伦布远航加速了疾病在美洲的传播;使美洲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并使黑奴贸易继续发展;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