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5分钟 100分)
【课时目标】
基础达标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内容,认识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进的过程和发展趋势
素养突破 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历程的学习,感受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进步性和曲折性
【课时必刷】
【基础训练题】
1.(8分)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等,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这体现出《大宪章》确立的原则是 ( )
A.王权有限 B.君主立宪
C.议会至上 D.君权神授
2.(8分)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4-5月,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等殖民地议会都自动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并向全世界宣告北美各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这表明北美独立战争 ( )
A.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
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D.获得国际社会的援助
【素养提升题】
3.(8分)1875年宪法确定了法国共和体制,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都几乎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他终于站起来了。在此以后,法国虽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1889年布兰勒主义和1894年德雷福斯案件),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法国 ( )
A.大革命运动是不彻底的
B.复辟势力异常强大
C.共和政体已是大势所趋
D.立宪派选择了妥协
4.(8分)从1690年起,英国议会规定了政府经费的专门用途,不能随意挪用政府经费。到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执政末期,财政部每年把预算送交议会审查成为惯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议会掌握了行政大权
D.政府的财政权膨胀
【情境创新题】
5.(8分)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织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该学者强调 ( )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
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6.(8分)明治初年,“欧美文明冲击着日本休眠状态中的风俗”,“世道之变,令人又惊又喜”,“学制发布,火车飞驰,不用‘飞脚’也能收到书信”,“‘旧弊’成了最使人难堪的骂人话”。据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 )
A.极力抵制欧美文明的冲击
B.社会保守观念已基本消除
C.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殖产兴业取得显著的成就
7.(8分)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将56个衰败选区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减少一个席位,同时,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最终,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选出了364名议员。这反映出议会改革 ( )
A.削弱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
B.体现了民主化进程的艰难性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D.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8.(8分)1796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共和国都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土地,实行公民一律平等政策。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得到了被征服民众支持
C.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原则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9.(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要从多元利益格局中产生共识,就必须要有妥协合作精神。这种妥协合作精神用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头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
——摘编自《在深思熟虑与政治权力之间——读<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妥协与合作”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 考 答 案
1.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宪章》中的规定对国王权力作出了一系列限制,这体现出《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B项;《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北美各殖民地议会先行宣布独立的情况下,大陆会议宣告独立,这表明北美独立战争具有广泛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大陆会议是北美独立战争的领导组织,A项错误;1781年,大陆军迫使英军投降,独立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际社会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态度,D项错误。
3.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过程艰难曲折,但法国最终通过了1875年宪法,两次君主复辟运动都以失败告终,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并稳固,这说明共和政体是大势所趋,C项正确。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与大革命的积极成果分不开,仅从材料不能得知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排除A项;1875年后的两次君主复辟运动都宣告失败,反映了共和制的稳固而非复辟势力强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立宪派选择妥协的信息,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规定了政府经费的专门用途,并审批政府财政预算,这使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限制,故A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8世纪中叶,B项错误;政府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这不利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德意志的民族认同意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关于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欧美文明”的冲击,日本社会“又惊又喜”,“学制发布,火车飞驰……收到书信”,以“旧弊”为耻,这反映出日本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故C项正确,A项错误;“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殖产兴业”主要反映的是日本经济变革举措,这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7.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为此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改革废除了衰败选区,增加了新兴城市的席位,但最后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选出了364名议员,这说明议会改革后席位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体现了民主化进程的艰难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重新划分选区,不能体现削弱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存在不合理之处,不能体现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后,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传播到其征服的地区,推动了共和国的建立,拿破仑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实行公民一律平等政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革命思想的传播,无法体现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后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不可能得到被征服民众的支持,排除B项;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D项因果颠倒,排除。
9.[示例]
论题:妥协合作是一种政治智慧。
阐述:在西方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普遍存在着多元利益格局,而要在多元利益格局中产生共识,就少不了“妥协合作精神”,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莫不如此。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开始以法律条文限制君主权力,直到18世纪初,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逐渐发展起来。它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的混合物,是英国新旧势力之间妥协合作的结果。它适应了当时英国国情,促进了英国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英国的迅速崛起。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面对多元利益格局,经过精心的制度设计,最终实现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制衡;并调节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这同样是各方力量妥协合作的结果。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是美国政局长期稳定并逐渐崛起的政治基础。
另外,法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合作的产物,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妥协合作的产物。
综上所述,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表明,要在多元利益格局中产生共识,就一定要有妥协合作精神。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妥协合作也是一种政治智慧,是一种政治艺术,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