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汉乐府两首上邪
饮马长城窟行学习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重点难点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文学常识积累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乐府诗:乐府机构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自己的心声。它是汉代乐府的精华。汉代乐府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生动的叙事性
初具规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自由的诗体形式
汉乐府的代表作品《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孤儿行》
《东门行》
《妇病行》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上 邪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自由诵读,体会诗意上邪! 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shuāi
山无陵,江水为竭, líng
冬雷震震,夏雨雪, yù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 邪上 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相知:相爱。长:永远。命:使,让。绝:断绝。衰:衰减。]老天啊!我想同意中人相爱,长久地使爱情不断绝衰退。
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大胆,热烈直抒胸臆上 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陵:山头。竭:枯竭 。雷,用作动词,打雷。雨:用作动词,落下。乃:副词,才。敢:肯。 ]这几句想象奇特,一连列举出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率真、热烈,情深意切
比兴曲笔、间接抒情上 邪全诗共9句,分为两层。
前三句,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 。
余下部分,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上 邪思考题:(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上 邪(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上 邪写作特点:
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后六句则用曲笔。上 邪总结:
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示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主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心的坚强性格。上邪《上邪》中的女为人公形豠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明确: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本诗的艺术特色?(1)抒情中夹杂叙述,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运用比兴艺术手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延 伸 阅 读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延 伸 阅 读[说明]
这首词通过坚定的誓言表现了健康忠贞的爱情,与《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休,作罢,停止,指不再相爱。“青山烂”和“秤砣浮”、“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都是用来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物。饮马长城窟行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
理解诗歌的重点字词。文题理解“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sù mèi wèi pēng
注音yìn你读出了诗歌怎样的内容?
思妇昼思梦想的悲伤;
寒门独居的痛苦;
接获夫信的喜悦。
饮马长城窟行第一层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绵绵:绵延不绝。之:代词,指“远道”。展转:同“辗转”。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远道:指代远行在外的丈夫。饮马长城窟行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感情?
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无尽思念。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引领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比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顶真 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法叫“顶真” 。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二层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知:感知,知道。入门:各回自己家门 。媚:亲爱。
言:问讯,告诉讯息。
饮马长城窟行
以枯桑和海水起兴,同时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比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第三层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遗:赠与。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长跪:古代坐姿,臀部离开脚跟而将腰身伸直,表 示恭敬。 加餐饭:增加饮食。指保重身体。
双鲤鱼:指代书信。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虚实难辨
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想。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一个女子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第一层(开头到“展转不可见”):思妇昼思夜想的殷切和悲伤;
第二层(“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第三层(“客从远方来”到最后):喜获夫信的情况。
饮马长城窟行诗歌是如何表现情感的昼思梦想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名句欣赏你认为哪句诗写得好?为什么?青青何边草,绵绵思远道用了起兴手法,以沿河的青草边连绵不断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另外在空间的展铺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比兴手法,以物知风寒,写出女子深知自己的孤苦。小结本诗艺术特点叙述、抒情结合自然,情感真挚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想 一 想 发挥想象力,想想诗中女子的丈夫为什么要远行和接下来女子与她的丈夫的命运又会怎么样? 想一想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汉乐府诗歌两首,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爱情在这里是质朴的——要爱,就大胆热烈地爱;要思,就辗转反复地思;要恨,就刻骨铭心地恨。绝不掺杂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