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19课《南朝诗两首》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19课《南朝诗两首》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3 19: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9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
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3.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4.揣摩名句和炼字?重点:
?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难点:
?古体诗的展开思路导入新课在诗歌史上,从谢氏门庭中走出的两个人,那就是谢灵运和谢眺。谢灵运和他的“门下弟子”谢眺,叔侄俩结束了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今天学习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
谢灵运1、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
他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上他的高度艺术修养,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
谢灵运——谢公诗如初发芙蓉南朝诗人,晋大将军谢玄之孙,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大谢”。
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对应。他是中国重要的山水诗人。登池上楼解题: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领会文体背景: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 。登池上楼 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登池上楼【整体感知】
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建康时晚登三山所见京邑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眷恋京城的情感。
全诗层次分明,写景如画,感情真挚。
前面八句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艳,洗练流丽,后面六句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所以淹留不忍离开;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自己却已无心欣赏。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潜虬媚幽姿, 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 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 卧疴对空林。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
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
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
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 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 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 卧疴对空林。这几句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
“徇禄”句过渡登池上楼衾枕昧节候, 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 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改变了残冬。
水池的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鸣叫声。登池上楼衾枕昧节候, 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 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这八句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登池上楼祁祁伤豳歌, 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 无闷征在今。“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
离群独居,时光难挨,内心也难以安定。
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登池上楼祁祁伤豳歌, 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 无闷征在今。这几句写怀归情绪登池上楼【诗歌赏析】
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
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人矛盾的性情。“潜虬”,“栖川”,“退耕”象征他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愿;“飞鸿”,“薄霄”,“进德”则象征其人生的抱负。三组对比连用,由里及外,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其中第一句用潜龙与飞鸿的意象,类比兴手法。
“徇禄及穷海”一句交待了此诗写作的背景,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登池上楼“衾枕昧节候”八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春景。
这八句对仗工整,视线由里及外,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揉和听看感官的感受,写出了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冷与暖的各种对比,是一幅生动的早春的图景。登池上楼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旨在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登池上楼找出文中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体会对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 《登池上楼》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有: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这些句子有助于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春意盎然的美景虽能暂时舒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遣尽
诗人心中的郁闷。
以“乐景写哀情”。佳句鉴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
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
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
激赏。
【名句鉴赏】
传世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潋滟的池水堤岸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
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自然浑成,清新可爱。
“生”字似信手拈来,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再用一个“变”字,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了动感,同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欣喜、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映了出来。在此时,诗人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多。
景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登池上楼登池上楼谢灵运一(1-8):言坎坷人生三(17-22):绘登楼美景二(9-16):抒怀归之情动、静声、色明、暗冷、暖【内容与结构】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脁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 朓南朝诗人,是谢灵运的同族,世称“小谢”或“谢宣城”。
诗风清新流丽,多为山水诗,情味隽永,极受李白推崇,对后世影响很大。谢 朓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题解】
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
晚,傍晚时分。
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
还望,回头望。
京邑,指京城建康。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基本解读】
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
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用古人的望京师借指自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这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景象——明丽壮阔的春晴晚景图。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去矣方滞淫, 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这六句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脁二(3-8):写登山所见二(9-14):抒去国之情对比比喻炼字望【内容与结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1-2):化用诗句,以喻今日心态。 【小结:朗诵与赏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评析】
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其中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为最工,通过“绮”、“练”两个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练”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通过对比,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景色美妙绝伦。更兼小鸟在小洲上鸣叫,落花铺满了小甸。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时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4、佳句鉴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 相同之处是:两诗都以乐景衬写愁情。

不同之处是:“大谢”以写景来抒发其郁郁不得志之
情。
“小谢”则是以写景来抒发其眷恋京城之
情。
5、两首诗在抒情写景上的异同:
布置课外作业
1.熟读两首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积累其中的名句。拓展延伸讨论:
人们有时会被自然景物感动,你什么时侯被
自然景物感动过?感动你的自然景物是什么?有
何特征?感动的原因是什么?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丽,用作动词,既含明丽之意,又兼有照射之妙
参差,既写出京都宫殿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错落有致
返回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比喻
色彩对比
动静相宜
空间之美——秋水共长天一色
返回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觉其中的美
声色俱佳, 芳香扑鼻
返回谁能鬒不变?
以颜色暗示心情的沉重
乡音未改鬓毛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