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利用天体系统示意图,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依据图文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利用材料分析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天文现象观测,认识地球宇宙环境。
人地协调观:结合宇宙探索,树立科学宇宙观。
一、宇宙
1、概念:
2、特性
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万事万物的总称。
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
⑴物质性
⑵运动性
阅读教材P4-5相关内容,明确:
表现
天体
天体系统
结合教材内容,明确:
概念:
分类:
特点:
⑴物质性:
天体
晴朗的夜晚,人们可以肉眼或者借助各种观测仪器看到闪烁的恒星、模糊的星云、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拖着长尾的彗星……。
东方红一号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嫦娥五号
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
人造天体
天宫一号
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
和固体小块。
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
球大气层,大气摩擦燃烧
产生光迹。
陨星:落到地面未燃烧尽的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
大气圈
地面
思考:图中天体有哪些?
材料: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实施的采样任务,即将“蟾宫挖宝”。思考:嫦娥六号是天体吗
发射前:不是
着陆后:不是
进入太空后:是
天体的条件:
①地球大气层外
②在宇宙中独立运行
天体的判断方法
陨星、待发射的宇宙飞船等不属于天体。
流星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概念:
分类:
特点: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体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站等
多样性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最基本天体(质量和体积巨大)
⑴物质性:
天体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⑵运动性:
天体系统:
形成
层次
结合教材内容,明确:
地月系
太阳系
宇宙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
宇宙中众多的天体,们是如何共存的?
⑵运动性:
天体系统:
形成
层次
结合教材内容,明确: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邻近天体相互吸引形成了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
可观测宇宙、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四级
1光年﹦94605亿千米
137亿光年
10万光年
38.4万千米
数量:至少两颗
位置:邻近
质量:一个质量巨大(中心天体)
标准
如何判断?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构成几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判断:
图1
思考:
图中包括几级天体系统?
图中包括两级天体系统,
分别是地月系,以及月球与嫦娥三号组成的天体系统。
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1-4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3.“恒星”“行星”“蓝月亮”是属于( )
A.天体 非天体 非天体 B.天体 天体 天体
C.非天体 天体 非天体 D.天体 天体 非天体
4.则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
A.四级 B.三级 C.二级 D.一级
课堂练习
5.下列天体观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星光闪烁的是卫星 B.一闪即逝的是彗星
C.园缺多变的是月亮 D.拖着长尾的是星云
6.在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含地球的是(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可观测宇宙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
一、宇宙
概念:
类型
特点
形成:
层次: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物质性:
天体:
运动性:天体系统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概念:
特性
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多样性
第二课时
二、太阳系
成员
中心天体及成因
行星的特征及分类
阅读教材P6-7相关内容,明确:
读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⑴八颗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
分为哪几类?
各包括哪几颗?
肉眼可见的有哪些?
⑵小行星带的位置?
⑶八大行星公转
方向及轨道形状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从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及卫星等方面比较八大行星?
系列 公转方向 轨道倾角 偏心率
水星 自 西 向 东 7o 0.206
金星 3.4o 0.007
地球 0o 0.017
火星 1.9o 0.093
木星 1.3o 0.048
土星 2.5o 0.055
天王星 0.8o 0.051
海王星 1.8o 0.006
特征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据表格内容分析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彗星:体积大、密度小,有云雾状外表
彗尾的变化规律
反向,
近大远小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⑴据结构特征:
⑵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2.
八
大
行
星:
二.太阳系
1.组成:
地球
普通性
特殊性
体现及条件
阅读教材P8相关内容,明确:
三、地球
普通性:
特殊性:
条件:
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安全的环境
自身条件
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
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
有生命物质存在
适宜的气温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
生命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四看”入手分析:)
光照和轨道
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代表火星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针对火星的探测任务,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动信息,包括火星过去、现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对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测。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据此1-3题。
2.进入预定轨道的火星探测器离开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可观测宇宙 C.太阳系 D.地月系
3.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是其( )
①表面温度适宜 ②公转的周期较长
③卫星数量较少 ④有液态水存在
⑤质量和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 )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圆性 D.匀速性
4.木星冲日时,太阳、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3年11月3日,木星冲日。冲日是指某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种现象。完成4-5题。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示意部分天体及其运行轨道。据此完成6-8题。
6.“月掩金星”现象中的天体分别属于( )
A.恒星、行星 B.行星、行星
C.卫星、行星 D.恒星、卫星
7.与“月掩金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 )
A.天体运动速度时刻变化 B.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月球的体积远小于金星 D.金地距离远大于地月距离
8.本次“月掩金星”现象发生时,月球和金星可能分别位于(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9.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
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2) 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
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什么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条件
【答案】(1)
(2) 两或2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4)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详解】(1)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C为地球,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示意图如下:
(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和地月系,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3)读图可知,图中大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形成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宇宙环境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此图反映出来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得温度适宜。
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