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0 08:4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人物的语言描写,感受人性的挣扎和多面。
2、从童话法庭的虚拟情境出发回归现实,审视自身和人类社会,激发学生向善、向真、向美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把握人物的语言描写,感受人性的挣扎和多面。
2、从童话法庭的虚拟情境出发回归现实,审视自身和人类社会,激发学生向善、向真、向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欢迎各位小法官来到童话法庭,我是今天的庭长。本庭长最近收到安徒生先生发来的关于一场新装诈骗案的委托信,其涉案金额之巨,人员之多令人震惊。但不幸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被我不小心用墨水污染了,给案件的审判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今天诸位嫌疑人都来到了法庭上,正在为谁是原告、被告而争论不休,请各位小法官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他们评判一番。
二、任务驱动, 逐层进阶
任务一:案情回顾
原告和被告的信息往往隐藏在案情之中。请法官们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用笔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并尝试用“人物+事件”的形式梳理案发过程。
(比如我们可以表述成皇帝爱新装,谁做了什么事)
明确: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看新装——皇帝
穿新装——小孩揭新装
形式:一个学生说完,其他学生补充。
追问:刚才法官们群策群力,还原了整个案情。请各位法官合议,这个事件中谁是被告,谁是原告 (法官们展开讨论,然后请一个或几个法官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预设:被告是两个骗子,原告是其他被他欺骗的人。
过渡:法官们一致认为:就本案的结果来看,两个骗子成功欺骗了以皇帝为首的一大帮人,他们该是被告;而皇帝以及一众官员被骗出丑,理应是原告。然而各位法官们,我们断案最忌讳的就是通过表面现象得到结论,一定要深入调查。
任务二:法庭调查
这场惊天诈骗案牵连甚广,两个骗子已被确定为原告,但小法官们通过进一步调查对某些涉案人员提出了质疑,在整个事件中,部分嫌疑人是否已参与行骗呢?为了让小法官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现在请各位嫌疑人还原现场,进行自我辩护。(学生扮演者朗读自己的语言描写,注意语气变化,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
……
刚才各位嫌疑人自我辩护之时,庭长收到了一份新的质疑:几名嫌疑人用了几乎相同的语言评价这件并不存在的衣服,当时这些人是怎样想的呢?各位法官怎么看待这份质疑?你们认为这些嫌疑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吗?请各位法官们各抒己见。
庭长小结:通过各位法官的陈述,本庭长认为各位嫌疑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虚伪”。
请问各位嫌疑人:你们明明看不到衣服却不承认,帮助骗子成功组成了一场骗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从受骗者转变成了施骗者?
预设: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愚蠢或者不称职的人。
追问:如果让人发现了这一点,会怎么样?
预设:官员会丢掉官位,皇帝可能会失去皇位。(点拨:所以他们其实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自私。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
追问:骗子是明显的施骗者,而皇帝、大臣们、普通民众们既是施骗者,也是受骗者,既被骗局所害,也在制造骗局。那么骗子到底骗走了什么?
预设:骗子骗走了诚实、勇气、自信、老大臣的忠心、皇帝对这个国家的责任心、自信······等等美好的品质。(总而言之,就是人性中的一些美好品质。因为这些美好的品质都被骗走了,人性的弱点才会暴露出来)
追问:此时此刻,各位小法官们认为谁是原告,谁是被告呢?
过渡:案情陷入了胶着状态。其实案情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我们一直都忽略了。没错,就是这个小孩子。让我们回到真相揭露的那一刻。
任务三:真相时刻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声来。
小孩子可以给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现场吗?
这位活泼的孩子年龄还太小了,还不能清楚地记得展览的现场,各位法官们能不能帮帮他,回忆一下当时的他是何种语气:天真?疑惑?惊讶?(指导读:语速、重读、神态等)
作为庭长,我有问题要问你:小孩儿,所有人都不敢说出真相,为什么你敢呢?
预设:天真、勇敢、没有成年人世俗的顾虑
小孩的话如暮鼓晨钟,敲响了所有自欺欺人的人,拨开了被名利迷失的心眼。我们来看看小孩子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社会再浑浊再黑暗,但只要有一个敢于发出真声的人存在,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一个人可以感染到一群人,最终就是星火燎原。
追问:小孩子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可以感染到这么多人?
明确:这些人虽然存在人性的弱点,但也存在人性的美好。只是先前被名利迷失了心眼,而小孩子就代表一种向善、向美、向真的力量,激发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真诚的最朴素的追求。
三、主题升华
那么现在小法官们觉得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明确:小孩子是原告(小孩和百姓是原告),其他所有人都是被告。
追问:真的是这样吗?这篇文章有个很奇怪的地方,所有人都没有名字,是为什么?
明确:故事中的人物只是一个个代表,谁都可能是皇帝、是百姓,也可能是小孩子,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追问:那么现在你觉得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与其说这是童话法庭,不如说这是一场心灵法庭,更是一场自我审判的法庭。审判的对象只有一个——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我们不能审判自己,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法官。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皇帝和小孩,我们也有左右摇摆甚至走入歧路的时候,但无论何种境况,只要我们时刻叩问自己的心灵,就能找回做孩子的初心。
让我们最后一起喊出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机动性环节——庭下审判,可作为作业】
案情已真相大白,请小法官们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为其写一段判词。
两个骗子、皇帝、诚实的老大臣、年轻的官员、普通民众。
如:两个骗子——撒谎成性骗取金银,得了财富丢了人性
现在,我宣布,本次法庭闭庭
教学反思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常常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颗纯真的向善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