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集团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的江西省萍水湖湿地公园层林叠翠、湖水澄澈,与蜿蜒的游步道、别致的石拱桥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不断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②。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②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dié 障
B.jié 障
C.dié 嶂
D.jié 嶂
2.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
B.耐人寻味
C.潜滋暗长
D.交相辉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哲学中对修身观念的关注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______。早期儒家中,尤其重视和强调修身的是孟子。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提出(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孟子看来,正身、修身至关重要,不受穷达贫富等各种环境的影响。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一书,被誉为儒家经典著作。
D.孟子及其弟子一起共同编写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先秦儒家为例
B.尤其是先秦儒家
C.先秦儒家也不例外
D.譬如先秦儒家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位北方老大爷来游庐山,途中不幸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他说:“______”听了这句话,老大爷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
A.我们庐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会划破了吗?
B.我们庐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脚,就是不让您走。
C.您看我们庐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脚,不想让您走呢!
D.我们庐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拉住谁的裤脚,谁来了都一样。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寵蹤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释】①寵蹤(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8.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①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②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③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④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选自《明史·罗洪先传》,有删改)
【注释】①外舅:岳父。②肃:恭敬地引进。③苫块:寝苫枕块。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④坐:犯罪。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足( ) (2)素( ) (3)皆(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2)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11.从文中可以看出罗洪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2.默写
(1)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2)置身于美丽的乡村,山姿婀娜,暮色氤氲,鸟儿纷纷结伴归巢,让人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田园美景,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很高昂的诗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激战正酣,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攀高峰,赛场下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热情持续高涨。在亚运风潮带动下,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让广大儿童青少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体育项目和运动知识,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校园内,很多学校将学校体育与亚运会结合起来,普及体育运动知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外,各级政府部门也为孩子们搭建起更多了解亚运、参与亚运的平台。在今年全国青少年儿童体育文化季上,千余名青少年在杭州、郑州、重庆等地同步展开角逐。不仅将体育精神传播给青少年,还将亚运氛围带到孩子们身边。
【材料二】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切的学问,都要向着人民的幸福瞄准。”进行体育教育,当然也要以孩子的幸福为最终目标,孩子在学体育时体会到幸福,自然愿意自主学习。要让孩子在体育教育中体会幸福,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体育不只是身体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即一方面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团结一致带来的力量,拥有团队精神;一方面让孩子在体育比赛中学会坦然地面对失败,更注重体育运动的过程,懂得汲取经验,去更好地迎接下一次挑战。其次,要有效把握教育,让体育变成一种爱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体育爱好,有的孩子喜欢竞技性强的篮球、足球,有的孩子喜欢审美性强的舞蹈、体操,还有的孩子喜欢挑战性强的攀岩、滑雪。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会挖掘并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让兴趣形成志趣,只有孩子真正爱体育,才能在体育中体会幸福,进而养成良好的人格和品性。家、校、社合力共绘体育育人蓝图,“合力”是重中之重。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体育育人的道路上,家庭、学校、社会不是“单打独斗”,而要“合力克敌”。倘若父母持有“体育无用”的理念,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学科考察松弛懈怠,社会上的运动健身观念淡薄,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那么体育事业的发展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社会提供的丰富资源、家庭的悉心教导、学校高质量的培育,都是体育育人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发力格外重要。
【材料三】
专业人士提醒,上体育课时,舒适的运动装备必不可少,课前要让孩子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运动服,合理的运动装备也能更好地提升运动乐趣。此外,热身活动一定要认真做,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拉伤和其他运动损伤,运动后也应该进行拉伸,提高运动收益。在运动前1小时不要饮食,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刻大口喝水,吹风扇等。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如果体育课当天身体感到不适,要及时告知老师,出现任何“危险信号”,如气促、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异常、冒冷汗、胸或背痛等,应该立即停止锻炼,向教师、教练报告情况,在得到专业医务人员的诊治之前,不要重新开始锻炼活动。专家表示,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已成年的大学生,只要科学地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运动量,就能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材料围绕体育运动进行介绍,体现出全民健身和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意义深远。
B.材料一指出,在亚运会风潮带动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助于传播体育精神。
C.材料二指出发挥体育育人作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以孩子的幸福为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D.材料三告诉我们,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知老师并立刻停止锻炼,待感觉好转时再重新开始运动。
14.小江读完上述材料后深有感慨,决定制作一份“与时代同频,与运动同行”的宣传卡,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帮他一起完成。
与时代同频,与运动同行
亚运风潮的作用 普及体育运动知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传播体育精神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 家庭层面:①
学校层面:高质量的体育培育,不松弛懈怠对体育学科的考察
社会层面:②
怎么科学运动 运动前:合理的运动装备,前1小时不进食
运动中:正式运动前的热身活动、③、注意补水
运动后:不能立刻大口喝水、吹风扇,④
15.借着亚运氛围,黄海中学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体育委员小苏发现本班同学对参加运动会热情不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帮小苏劝说同学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桥
谭谈
①老汉今年八十岁。年岁一大,记忆力就越来越差了。眼面前发生的事,一转过身就忘了。而小时候的事,却愈来愈清晰。近日,故乡一座古桥复修竣工,友人发来请柬,要我回去看看。猛然间,这触动了我儿时有关桥的记忆……
②这座桥,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看到的桥。它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地。几岁的时候,常常跟着妈妈走在这条“外婆路”上。从有记忆时起,我第一次看到它,觉得它是一栋房屋。只见这座盖着黑黑瓦片的屋子,立在一条小河上。真奇怪,于是扭转头去问妈妈:“这栋屋子怎么起在河面上呀?”“这是一座桥,一座屋桥。落雨天,可给过路的人避雨。热天里,可给赶路的人歇脚,桥立在河面上,风大,凉快。就像建在河面上的亭子。”从此我朦朦胧胧地知道了,世间还有这样的桥,兼供路人过河与歇脚,有桥与亭的功能。大了,走南闯北,见识广了,知道这是风雨桥,也叫屋桥、花桥。叫它屋桥,顾名思义,它上面盖了瓦,像房屋。叫它花桥,是因为这种桥的廊柱、屋檐上一般都画有花(画)——我们那一带把画画叫做画花。这种桥,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也是一种文化标志。
③我故乡建这座桥的地方,就叫做花桥。是不是因为建了这座花桥,因桥名地,把桥名变为地名了呢?不得而知。但这里大一点的地名,叫做洞冲。两座山脉之间,形成一个长长的峡谷。洞冲就在这个峡谷里,所以有十里洞冲之说。又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姓谭,所以又叫洞冲谭家。
④十来岁的时候,我到过离家二十里地的桥头河。在我儿时的见识里,那是一个大地方,好多好多的房子挤在一条河边。后来我才晓得那里叫镇。那次在桥头河镇上,见到了一座石孔桥。桥垱头,有一个老头煮了一大锅南粉(红薯粉)在卖,两分钱一小碗。妈妈给我买了一碗,味道鲜美极了。这大概是肉汤或骨头汤煮的。这份记忆,几十年了,还暖暖地留在我的心头。想到这里,一首小时候常唱的儿歌,又涌了出来:“白米饭,肉汤淘,呷十二碗还肚漕(不饱)……”多么温馨的儿时记忆啊!
⑤到了十三岁,我去县城蓝田读初中。蓝田的涟水河上,也有一座石孔桥,叫蓝溪桥。桥垱头有一家面馆,特有名。做出的面,特别好吃。可是当时家里穷,兜里没有钱。记得当时的肉丝罩子面,每碗一毛八分钱。最便宜的光头面,也要一毛钱一碗。自己真想去尝尝,于是邀了一个同学,每人出五分钱,合买了一碗光头面,一人分一半。那味道,至今还留在心里……
⑥桥头河的桥、粉,蓝田的桥、面,那份美好的记忆,伴随我终生!
⑦这是故乡的味道啊!
⑧修复的花桥,屹立在河面上,威武挺拔!披红挂绿,一桥喜气。河岸两边,一个个彩球,拖着一幅幅巨型喜庆标语,从空中落下。彩幅标语悬挂的两边山坡,立着一栋一栋的崭新的农舍。每一栋都亮丽、别致,造型也都有特色。放眼看去,河乐了,山乐了,田园乐了,人乐了。整个山村,十里洞冲,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⑨竣工庆典的会场,就设在刚刚复修竣工的新桥一侧的河岸。此时,桥边,河边,村街边,人潮涌动。十里洞冲沸腾起来了……
⑩这是十里洞冲的节日。
相会在这里的人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是老人还是孩童,闪动在阳光下的,都是笑脸!不少人都拿着手机在拍照,在摄像。我看到,一个七旬老妪,也举起手机,在熟练地摄像,拍短视频。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的每一条皱纹里,几乎都溢满了从内心沁出的甜蜜的笑容……
面对着这座四百八十多年前修建、如今复修并威武地立在自己面前的花桥,面对一片欢乐的乡亲父老,我感慨万分。
故乡的桥,一头连着祖先,一头连着子孙。
故乡的桥,骄傲的桥,幸福的桥!
16.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表格。
桥 与“桥”相遇的年纪 与“桥”相关的故事 “我”的情感
花桥 几岁的时候 ① 好奇
“无名”石孔桥 ② “我”吃了一碗南粉 ④
③ 到了十三岁 “我”和同学合买一碗面
17.做批注是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依据提示中的赏析角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批注。
(1)在我儿时的见识里,那是一个大地方,好多好多的房子挤在一条河边。(分析加点字的好处)
(2)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的每一条皱纹里,几乎都溢满了从内心沁出的甜蜜的笑容……(品析描写的作用)
18.文章结尾处作者称故乡的桥是“骄傲的桥,幸福的桥”,请结合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蓝色碳汇助力实现碳中和
任声权
①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报告称,得益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快速推进,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低于2022年。
②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观念近年来深入人心,绿碳和蓝碳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实除了这两者,还有褐碳、黑碳,甚至黄碳。这些都是什么?我们来一探究竟。
③黑碳是指燃烧不纯的物质所产生的烟灰、粉尘等颗粒,因为呈黑色往往被称为黑碳,它们可在大气中停留数天或数周,而二氧化碳则会在大气中停留约100年。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我们称为褐碳,因为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而得名。化石燃料、生物燃料、林木燃烧形成的褐碳和黑碳,是造成全球升温的最主要原因,成为导致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的头号角色。
④黄碳,是土壤里的碳,拥有与土壤一样的颜色。土壤也是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仓库。绿碳中树木生长的地方以及蓝碳中的湿地和底泥,也都是土壤。由于没有足够的研究方法,尤其肥料、地力改善等方法,导致黄碳不好计算,无法表明碳权。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植物、菌根真菌从大气中吸收、转化、存储二氧化碳的方法。
⑤绿碳,也就是森林碳汇。地球最能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仓库就是森林,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每4公斤的二氧化碳转化为1公斤的木材来固碳。一棵树木有生之年大概可吸收900公斤的二氧化碳。测量绿色碳汇的方法较为成熟,方法也较为方便。
⑥相对于陆地上的绿碳,在广袤的海洋中,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则被称为蓝碳。蓝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
⑦蓝碳主要固定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这些能够固碳、储碳的滨海生态系统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
⑧红树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1%,固碳量却占全球总固碳量的5%,它的植被和沉积物的固碳量,大约是热带雨林的3—4倍。红树林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自然干扰,但极易受到城市发展、水产养殖、采矿,以及贝类、甲壳类动物、木材的过度开发等活动的影响。
⑨海草是唯一可以生活在水下的开花植物,能够吸收空气和海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的全球分布面积,大概占海域面积不足0.2%,固碳量可达海洋固碳量的10%以上。
⑩盐沼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其中大部分初级生产表现在地下的泥炭地生物量中。在有些地区,这种地下生物量可以形成深达8米的泥炭层。盐沼在全球范围内覆盖约40万平方公里,沿海的盐沼为植物、鸟和鱼类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保护了沿海栖息地免受风暴潮和洪水的侵袭。
从碳中和角度来看,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蓝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增加蓝色碳汇、开发蓝色能源是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将会催生新的技术、新的理论,引发海洋系统科学与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
19.下列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益于科技发展,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低于2022年。
B.要对全球变暖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从源头减少褐碳和黑碳的形成与排放。
C.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的蓝碳,相较于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有明显的储量优势。
D.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并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
20.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2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蓝碳”,为什么还要介绍褐碳、黑碳、黄碳、绿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七、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22.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
C.《昆虫记》是英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15年时间写就的六卷本科普巨著。
D.《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八、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23.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 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从《昆虫记》《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补充丙同学的发言。
甲:科普作品中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乙:好。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下面,我们请丙同学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丙:。
甲: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真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24.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就《昆虫记》“以人性看虫性”这一特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准备从蟹蛛、蝉等动物图片中选择其一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封面。请提出你的建议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5.作文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遇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请以《遇见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自主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集团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
1.A
2.D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3.B
4.C
5.B
6.C
三、诗歌鉴赏(共8分)
7.B
8.
(1)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2)视听结合:“鸟语乐”是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是视觉,使人如临其境。
(3)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悠然自得。
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9.
(1)值得
(2)向来,平素
(3)全,都
10.
(1)过了两年,(皇帝)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
(2)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开。
11.罗洪先是一个志向远大、好学有大才、正直清廉、坚守原则、极为孝顺、忧国忧民、正直淡泊的人。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
12.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六、现代文阅读(共18分)
13.D
14.
家庭层面:家长不能持有“体育无用”的理念,家庭要悉心教导。
社会层面:提供丰富的资源,培养全民运动健身观念。
运动中:正式运动前的热身活动、注意补水。
运动后:不能立刻大口喝水、吹风扇,少量多次饮水。
15.示例:同学们,参加运动会不仅能深入了解体育项目和运动知识,体验运动的乐趣,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还能让我们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团结一致带来的力量,拥有团队精神,勇敢面对挫折,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一起感受体育的魅力吧!
七、选择题(共3分)
19.A
八、名著阅读(共6分)
20.示例:《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蝉的歌唱与爱情无关的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发出各种声音,但雌蝉都没有任何反应,得出蝉的听觉很迟钝,蝉的歌唱只是表达生命乐趣的手段,与爱情无关的结论。
21.示例:选择蟹蛛。蟹蛛在产卵后十分消瘦,并全神贯注地守护着儿女们,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来威吓惊扰它的不速之客。蟹蛛竭力保护子女不受侵犯的行为,展现了伟大的母爱。
九、作文(50分)
22.略
【参考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是吉水人。他的父亲罗循,考中进士。罗洪先幼年时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阅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十分喜爱,想要前去拜师学习,罗循不同意,他才作罢。于是他以同乡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罗洪先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职,随即就请求告假回乡。他的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庆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读书人的事业有比这更大的。这种功名三年就有一个人获得,哪里值得高兴呢?” 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恭敬地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戴整齐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拭坐席、端授茶几,十分恭敬。过了两年,皇帝下诏弹劾那些告假超过期限的官员,罗洪先才去赴任。不久他遭遇父亲去世,在守丧期间,睡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吃素食,三年没有进入内室。接着又遭遇母亲去世,他守丧的方式也和父亲去世时一样。流寇侵入吉安,主事的官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进行防守作战,流寇就撤离了。罗洪先向来与唐顺之关系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要拉他一起出来做官,严嵩因为罗洪先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借助边疆事务起用他,罗洪先都极力推辞。 当初,罗洪先告假回乡,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分司任职。有个富人犯了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罗洪先为他开脱,罗洪先拒不接受。项乔委婉地暗示他,罗洪先严厉地说:“你没听说过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吗?”江水上涨,冲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要为他建造房屋,他坚决推辞不答应。隆庆初年,罗洪先去世,被追赠为光禄少卿,谥号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