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三月桃花水之美,感受春的自然美景,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感受文章的生动及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清新。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借助朗读,想象画面,体会三月桃花水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
关注语言:语言优美、善用修辞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全文意境清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三月桃花水的生机与活力。文章结构清晰,分别从水声如竖琴、水清如明镜两个方面来写桃花水,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关注情感:文章清新空灵,作者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展现三月桃花水之美。在教学时应注意语言词句的解析,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注意随文想象画面,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段,并体会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意,感受课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难点)
4.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重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情景
教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在《古诗词三首》中欣赏到了鲜活又恬静的乡村美景,在《乡下人家》中感受到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在《天窗》中感受到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
瞧,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后,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是啊,这潺潺的流水声就是春天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三月桃花水》,感受春之美吧!(板书:三月桃花水)
二、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6)
2.读词语。
教师指导:注意要读准字音,“绮”是三声,“谈”是前鼻音。学生齐读。
3.多音字。
设计意图:出示多音字“和”的各种不同读音与释义,并让学生自主学习,辅以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与掌握多音字。
四、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桃花水”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课文时要注意课前提示语。预设:桃花水就是春天河流解冻时的河水,也叫春水。这时桃花盛开,都洒落在水面上。我是从课前提示语“在课文中,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这句话,以及阅读第2自然段知道的。
教师总结:非常正确!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此时正值河水解冻,人们把春季泛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或“桃花汛”。
教师引导:三月的桃花水是什么样子的 你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预设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板书:听觉 春水如竖琴 多变 轻柔 动听)
预设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板书:视觉 春水如明镜 干净 清澈 明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
4.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概内容:请你抓关键语句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
预设: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3~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河流苏醒,桃花盛开的美丽画卷;第二部分写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庄稼,装点春天;第三部分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个句子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
交流汇报:“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理解“沉醉”的意思,感受中心句的表达作用。
6.互动课堂,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运用学习《乡下人家》的方法,发现并标注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说说朗读体会。
学生交流。
(1)教师提问:谁能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标注的优美语句呢
预设:我们小组标注的优美语句是:“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
教师追问:为什么开头要连用两个疑问句呢
预设:连用两个疑问句,句式整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发我们对“声音”“光芒”的好奇。朗读时注意语气要轻快,问句最后几个字语调要微微上扬,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2)过渡:你们还有哪个小组能来分享一下小组内标注的优美语句呢 预设:我们小组标注的优美语句是:“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标注这一句 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流解冻当作人的苏醒来写,描述得十分优美。朗读时语气要轻柔些。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7.(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春水流动的声音。说一说你发现了春水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提问: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景物 从这些景物中,你可以获取什么信息呢
预设:作者列举了拖拉机、麦苗和岸边的石块三种事物。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可以得知春天来了,农事繁忙。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我感受到了水的灵动。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预设:作者描写了燕子、垂柳和一群姑娘们,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8.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9.小组再次合作,挑选优美语句,用朗读来表达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与赞美)
五、总结升华,整体把握
六、拓展延伸,陶冶情操
拓展朗读: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七、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同时注重讲读结合,比如,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喜欢的语句及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