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课件(共18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课件(共18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1 08:15: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探究实践: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消化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第78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口腔

食管
肛门
唾液腺(分泌______)
胃 腺(分泌______ )
消化腺 胰 (分泌______ )
(分泌胆汁)
2.唾液中含有的____________,可以使淀粉分解为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家长有时嘱咐我们吃食物时要细嚼慢咽,有什么科学道理?
三、达标测试
1.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下列哪些腺体分泌的(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试管1、3中各加入2ml清水,试管2、4中各加入2ml唾液,如图处理5~10分钟,然后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1和试管4可作为对照 B.试管3在该实验中是必不可少
C.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2 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4.李丽同学在吃杨梅时不小心将核咽了下去,杨梅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管→小肠→肛门
B.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
C.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5.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
A.胆囊 B.唾液腺 C.肠腺 D.肝脏
6.下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 和消化腺两部分。
(2)图中[④]是 ,[⑤]是 。
(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⑥]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⑦]______ 。
(4)馒头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一、课前预习
1.胃 小肠 大肠 唾液 胃液 胰 肝
2.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二、合作探究
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使唾液与食物碎屑充分混合,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分解,减轻胃肠负担。
三、达标测试
1.A 2.A 3.C 4.D 5.D
6.(1)消化道 (2)肝 胃 (3)胰 小肠 (4)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通过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掰一小块馒头放在嘴里细嚼慢咽,你就能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开其中的谜团。 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消化系统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找出:什么叫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由什么结构组成 学生自学找到答案: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 2.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2页,识记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然后请学生代表来展示学习成果。 3.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第82页,课件展示问题: ①食物依次经历了消化系统的哪些器官 ②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肠腺分别有什么作用 ③哪个器官中含有消化液的种类最多 ④哪两种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哪两种消化液中仅含有一种消化酶 哪种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①食物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②它们都能分泌消化液,对食物有消化作用。 ③小肠中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 ④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唾液和胃液中只含有一种消化酶;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 (二)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过渡)食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从消化的第一站——口腔开始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80页,理清实验步骤,制订可行的计划。 提示:课件展示(参考教材提示)。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牙齿切断、磨碎食物,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唾液消化食物;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制订计划:参考教材第80页内容。 3.课件展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后,出示思考问题: ①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 ②该实验有哪些实验变量 教师巡视、答疑,指导实验实施。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 ①在37 ℃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②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4.师生交流后,得出结论: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共同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5.小组交流,完成教材第80页讨论问题。 6.师生交流,纠正答案: ①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②温度、酸碱度等影响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③区别:牙齿能切断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发生变化。联系:牙齿的切断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的消化。 7.教师强调:蛋白质、脂肪在口腔内不能被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适当点评,并且在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结合教材认识消化腺的作用。 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强调牙齿咀嚼和舌搅拌的作用,意在让学生养成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习惯。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人吃饱时,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哪个器官中含有较多的食物 (2)在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将试管放在80 ℃水中,滴加碘液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1)胃。 (2)试管内变蓝。温度太高,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影响了淀粉的消化作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一、消化系统
二、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课上能做的实验一定要亲自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探究实践: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掰一小块馒头放在嘴里细嚼慢咽,你就能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
情境导入
1.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探究新知
2
1
3
4
5
6
7
8
口腔

食管

小肠
大肠
肛门
十二指肠
消 化 道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分泌
唾液
胆汁
分泌
胃液
分泌
胰液
分泌
肠液
口腔

小肠
分泌
消 化腺
口腔
肝脏

唾液腺
食管

小肠
盲肠
阑尾
大肠
十二指肠
末端为肛门
牙齿咀嚼食物,
舌搅拌食物
食物的通路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有胃腺。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的起始部分
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与消化有关的酶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①淀粉是馒头主要成分。本身无甜味,分解后形成麦芽糖有甜味。
②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③口腔温度大约是37 ℃。
④保证实验唯一变量。
提示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
实验过程和方法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1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2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3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1
2
3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淀粉被转化
淀粉没被转化
部分淀粉没被分解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结 论
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
区别:牙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讨论与交流:
1.牙、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小结
蛋白质、脂肪在口腔内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变成了麦芽糖,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盘点收获
1.消化系统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大消化腺:肝、胰腺、唾液腺
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下列哪些腺体分泌的?(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2. 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A
A
当堂检测
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试管1、3 中各加入2ml清水,试管2、4中各加入2ml唾液,如题图处理5~10分钟,然后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试管1和试管4可作为对照
B.试管3在该实验中是必不可少
C.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2
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C
4.李丽同学在吃杨梅时不小心将核咽了下去,杨梅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管→小肠→肛门
B.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
C.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5. 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
A.胆囊 B.唾液腺 C.肠腺 D.肝
D
D
6.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 和消化腺两部分。
(2)请写出图中[④][⑤]代表的器官名称:
[④]_________、[⑤]_______。
(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⑥]______,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⑦]______。
(4)馒头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最先对淀
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_____(填序号)

消化道


胰腺
小肠(共19张PPT)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食物的消化
1.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   的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
2.食物的消化是靠   来完成的。
3.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细胞吸收
消化系统
组成 功能
消 化 道 口腔 牙   ,舌   
咽 食物经过的通道
食管 咀嚼食物
搅拌食物
消 化 道 胃 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 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在   内形成粪便,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
肛门 消 化 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内含   ,初步消化   
胃腺 分泌胃液,内含   ,初步消化   
肝 分泌   (不含消化酶,能使脂肪变成小颗粒),储存在
   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胰 分泌   ,含有多种消化酶,经导管流入   
肠腺 分泌   ,含有与消化有关的酶,可以消化多种物质
大肠
唾液淀粉酶
淀粉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胆汁
胆囊
胰液
十二指肠
肠液
小肠
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实验提示]
(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与食物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
[作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
关系。
[实验过程]

馒头碎屑
和2 mL唾液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
和2 mL清水
充分搅拌

馒头块和
2 mL唾液
不搅拌
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 ℃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变量分析]
甲、乙试管对照,变量是   ;甲、丙试管对照,变量是  .
 。
[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甲试管不变蓝,乙试管变蓝,丙试管部分变蓝。
[分析结果]
甲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  .
 。
[实验结论]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唾液
牙的
咀嚼、舌的搅拌
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
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1)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2)实验探究中,将试管放在37 ℃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环境,因为唾液淀粉酶在这个温度下活性最高,能够有效地分解
淀粉。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因此将放有馒头块、不搅拌的试管与放入馒头碎屑、搅拌的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B.肠液、胰液、唾液、胆汁
C.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胰
D.消化道和消化腺
思路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胰、肝等。
答案:D
1.昆明鲜花饼美味可口,鲜花饼经过消化道的顺序为( )
A.口腔→咽→胃→大肠→食管→小肠→肛门
B.口腔→食管→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C.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小肠→胃→咽→食管→大肠→肛门
C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B
3.下列关于“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和舌的作用分不开
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 ℃左右
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
4.(2024贵阳花溪区期末)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内的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 )
A.淀粉液+唾液
B.淀粉液+清水
C.唾液+碘液
D.唾液+清水
B
5.下列消化系统各结构与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 )
C
选项 结构 功能
A 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
B 胃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C 胰腺 分泌胰液,能初步分解淀粉
D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6.下列腺体中,不属于消化腺的是( )
A.肠腺、胃腺 B.甲状腺、肾上腺
C.肝、唾液腺 D.肠腺、胰
B
7.药用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明胶、纤维素和水溶性淀粉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消化道较为膨大的部位    免受药物的刺激(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8.下图为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示意图,图中的剪刀模拟了某种酶的功能,该酶是( )
A.蛋白酶 B.脂肪酶
C.唾液淀粉酶 D.麦芽糖酶
B
C
9.(2024贵阳花溪区期末)“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
D
10.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糯米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糯米形态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 mL唾液 2 mL清水 2 mL唾液 2 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 37 ℃ 100 ℃ 0 ℃
保温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碘液 2滴 2滴 2滴 2滴
(1)为探究“唾液对糯米的消化作用”,选   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
(2)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
 。
(3)如果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糯米的消化有影响吗
1号和2号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
解了
温度
11.馒头又称馍,膨大松软、营养丰富,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生活中我们在吃馒头时会感觉到越嚼
越甜。
(1)馒头变甜与哪种消化液有关
   。
(2)馒头的甜味源自什么物质
   。
唾液
麦芽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