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1
问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意义
问题2、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02 共同繁荣发展
问题1、实行的措施
问题2、作用
56个民族
阿昌族
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傣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汉族
赫哲族
回族
德昂族
东乡族
基诺族
京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拉祜族
黎族
珞巴族
傈僳族
满族
毛南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族
仫佬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纳西族
怒族
普米族
羌族
撒拉族
畲族
水族
塔吉克族
塔塔尔族
土家族
土族
佤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侗族
鄂伦春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裕固族
藏族
壮族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
1
汉朝
2
唐朝
3
元朝
4
清朝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北边疆;唐蕃联姻
元朝设立宣政院和北庭都元帅府分别管理西藏和新疆;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粉碎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新疆的管辖。
我国历史上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观察地图,并结合你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少数民族分布图
1、大杂居,小聚居
2、西部多,东部少
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面积广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相同吗?
藏族的雪顿节
彝族的火把节
壮族的三月三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3、顺兴民心:少数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提条件
地区、范围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的依据
自治区权力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形成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共同纲领》
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49
1954
1984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实施情况:
说出我国设立的自治区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5)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贰——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政治上:制度落后
经济上:生产力低下
文化上:教育落后
区域上:东西不平衡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
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保留原始公社生产方式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贰——共同繁荣发展
1.措施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四川凉山彝族民主改革
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作用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贰——共同繁荣发展
经济上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物资、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共同繁荣发展
②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贰——共同繁荣发展
援藏干部·孔繁森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作用: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贰——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理塘
贰——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帮助创制文字,传承民族文化
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蒙古文
维吾尔文
藏文
壮文
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作用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布达拉宫大修工程
工程总投资7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9—2009年
贰——共同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青海
西藏拉萨
宁夏
贰——共同繁荣发展
政策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贰——共同繁荣发展
贰——共同繁荣发展
西部大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影响?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贰——共同繁荣发展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青藏铁路第一长桥达11.7公里。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最
作用: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
贰——共同繁荣发展
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贰——共同繁荣发展
政策
实行脱贫攻坚战。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贰——共同繁荣发展
合作探究: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呢?
①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②要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③要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④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
中华民族一家亲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