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输送血液的泵第2课时 血液循环课件(共16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6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4.3输送血液的泵第2课时 血液循环课件(共16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6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1 09:15:48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血液循环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通过对血液循环路径图的观察、绘制与归纳总结,认同血液循环的功能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态度责任: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患肺炎的人需要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注射到了血管,为什么能够治疗肺部炎症呢?
情境导入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上下腔静脉
主动脉
根据教材P119图示,完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肺部毛细血管网
全身毛细
血管网
各级
动脉
各级
静脉
肺循环
体循环
肺动脉
肺静脉
探究新知
氧气和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
血液
全身毛细血管网
动脉血
静脉血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红的血
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肺泡
血液
氧 气
二氧化碳
肺部毛细血管网
静脉血
动脉血
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液循环的意义:
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的过程是体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循环途径,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交替进行的吗?
想一想
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正确吗?
主动脉
肺动脉
上、下
腔静脉
肺静脉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辨一辨
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心脏几次才能到达病灶。
巩固运用
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肠炎部位)。因此药物需经过心脏2次才能到达病灶。
设计血液循环路线模型(或图)
展风采
知识拓展
什么是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血液循环途径
左心室
左心房
右心室
右心房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
二氧化碳

体循环
肺循环
盘点收获
1.为患肠炎的婴儿输液时,一般选择其头皮处的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到达肠炎部位前可能没有经过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下腔静脉 D.主动脉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C
B
当堂检测
3.李叔得了重感冒,在医院输液时药物首先到达他心脏的(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4.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变化是( )
A.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D
C
5.下列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
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力器官都是心脏
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D.血液经过体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6.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
C.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D
D
7.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②、③、④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各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图中的编号和字母写出肺循环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与A血管具有相同结构特点的
血管是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当血液从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管中
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

C
A

B
增加
D、H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血液循环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通过对血液循环路径图的观察、绘制与归纳总结,认同血液循环的功能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态度责任: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尝试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 → →毛细血管网→
→ → 。
肺循环:右心室→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

(2)在体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的变化是_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___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的变化是_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__血。
二、合作探究
1.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要经过心脏几次才能到达病灶
2.有的同学说“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三、达标测试
1.为患肠炎的婴儿输液时,一般选择其头皮处的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到达肠炎部位前可能没有经过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下腔静脉 D.主动脉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3.李叔得了重感冒,在医院输液时药物首先到达他心脏的(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4.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变化是( )
A.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5.下列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
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力器官都是心脏
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D.血液经过体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6.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
C.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7.如图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人体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②是肺,则①中是动脉血
B.若②是肺,则③中血液流向右心室
C.若②是脑,则①可以表示主动脉
D.若②是脑,则③中氧含量大于①
8.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②、③、④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各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图中的编号和字母写出肺循环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与A血管具有相同结构特点的血管是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当血液从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
答案:
第2课时 血液循环
一、课前预习
(1)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2)动脉 静脉 静脉 动脉
二、合作探究
1.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病灶处)。药物经过心脏2次。
2.不对,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三、达标测试
1.C 2.B 3.D 4.C 5.D 6.D 7.C
8.(1)④ A B C ② (2)D、H (3)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血液循环
1.通过对血液循环示意图的观察、绘制与归纳总结,认同血液循环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多媒体动画演示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重点: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难点: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各自血液成分的变化。
2.建立动态的血液循环流动和物质交换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输液图片,提出:患肺炎的人需要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进入血液,是如何被运输到肺部的呢 你能说出运输途径吗 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血液循环 1.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领取一张作业纸(在纸上设计出血液循环模式图,不标注名称),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后,在作业纸上标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名称,并用箭头标出血液循环的方向,在作业纸最下方试写出血液循环的途径。 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教师进行科学评价。 2.出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思考:血液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学生回答: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二)体循环 1.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图片和体循环的动画,思考以下问题:(两分钟时间) ①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 ②在体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总结: ①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路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2.教师强调:左心室收缩,把血液压入动脉,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而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右心房,故右心房是体循环的终点。 3.出示动画演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提出:如何进行物质交换 交换的结果是什么 师生交流总结: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穿过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了。 (三)肺循环 1.再次展示血液循环图片和肺循环的动画,思考以下问题:(两分钟时间) ①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 ②在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变化的部位在哪里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总结: ①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发生变化的部位在肺部毛细血管。 2.出示动画演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出: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师生交流回答:肺泡中的氧气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排出体外。 3.教师小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的汇聚点在心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为人体各处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带走废物。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出示通过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演示血液在人体内流动的过程,将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进行整合。同时区分动脉和静脉是血管名称,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名称。 5.出示表格,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 项目体循环肺循环起点左心室右心室终点右心房左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途径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联系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起来,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多媒体展示动画,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愿,也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 感受体循环过程及血液流动方向,将抽象思维转化成具体动态图像。 同样的思路学习肺循环,提高教学效率,同学也更易理解。 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对血液循环的过程进行整体认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比较,综合认识血液循环的途径,能够区别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了解其联系。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某人患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至少需要经过心脏几次才能到达病灶 学生思考后回答:2次。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病灶处)。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血液循环
  本节课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变静为动,化难为易,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形成能力,顺利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和肺循环示意图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主动脉
2.血液成分变化: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由含   丰富、颜色鲜红的   ,变成了含   较少、颜色暗红的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由含   较少、颜色暗红的   ,变成了含   丰富、颜色鲜红的   。
3.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联系
   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   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两条循环路线同时进行,不分先后。

动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动脉血
体循环
肺循环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心房。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判断:体循环中,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肺循环中,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内流动脉血。心脏左半部分流动脉血,右半部分流静脉血。
(3)肌肉注射药物最先到达右心房。煤气中毒时,一氧化碳最先到达左心房。
在生病输液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这是因为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舌上,并刺激味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并在大脑皮层形成苦的感觉。有关药物到达味觉感受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静脉进入体内
B.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两次经过心脏
D.只经过1次体循环和 1次肺循环
思路分析:生病输液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药物经过的路线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嘴里的毛细血管→刺激舌上味觉感受器,可见药物经过2次体循环和1次肺循环后到达味觉感受器。
答案:D
1.(2024榕江县期末)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要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都依赖血液循环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C.血液先进行肺循环然后再进行体循环
D.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途径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C
2.人体静脉注射的消炎药,经血液循环,最先出现在心脏的(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3.人体下肢骨骼肌的运动会产生许多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其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时,不会经过的部位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下腔静脉 D.右心房
D
B
4.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a代表肺静脉 B.c代表肺部毛细血管
C.这是体循环路线 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D
D
6.下列与血液循环系统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心室相连的血管都是动脉
B.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静脉中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一位A型血患者需要输血急救,可大量输入O型血
A
7.(2024河北)如图为肺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防止血液倒流
B.②表示右心室
C.③表示肺泡
D.④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D
8.根据示意图中血流方向判断,从上肢静脉给咽炎病人输液,药物随血液到达咽部所经历的循环路线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B
9.(2024贵阳花溪区期末)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为胃,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B.若M为小肠,则b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C.若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D.若a为静脉血,b为静脉血,则M是心脏左侧
D
10.下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⑥代表   ,⑦代表   。
肺静脉
主动脉
(2)血液由②泵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作   ;血液由④泵出,流经⑦、⑧至①的循环途径,叫作   。
(3)从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由   变成了   。(均填“静脉血”或“动脉血”)
肺循环
体循环
动脉血
静脉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