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作者—季羡林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新课导入
季羡林(1911.8.6—2009.7.11.)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翻译作品:《罗摩衍那》。散文作品集:《朗润集》《天竺心影》《牛棚杂忆》等。
早年留学德国十年,历经千难万阻辗转瑞士回到祖国。回国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下叩头,然后捧起一把土,亲吻了一下说:“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作者简介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字词学习
徘徊
篝火
萌动
澄澈
烟波浩渺
旖旎
瑞士
莱芒湖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无边无垠
pái huái
miǎo
é
gōu
méng
chéng
yǐ nǐ
lái
qǐng
yān
yín
ruì
zhuì
字词学习
不可胜数
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风光旖旎
柔美的样子。
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间明白过来。
碧波万顷
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豫不决。
无边无垠
没有边际。
巍峨雄奇
形容高大雄伟、壮观奇特的样子。
点缀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字词学习
渺
gōu
篝
萌
澄
澈
旖
旎
miǎo
méng
dèng
chè
yǐ
nǐ
瑞
lái
莱
垠
顷
峨
燕
缀
ruì
yín
qǐng
é
yān
zhuì
字词学习
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
字词学习
燕子
燕窝
海燕
莺歌燕语
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整体感知
场院上数星星
古柳下点篝火
坑边望月、做梦
瑞士莱芒湖
非洲大沙漠
大海
高山
朗润园
童年
趣事
(2~4)
成年
经历
(5~6)
整体感知
望异乡月
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故乡的月亮
外国的月亮
燕园的月亮
请默读5、6段
思考:每次望月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经历?边读边圈画关键词或进行批注。
望异乡月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5
望异乡月
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6
望异乡月
望异乡月
汇报学习成果
作者写这些经历,是为了将望见的月亮和家乡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自己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作者望见的月亮都是美妙绝伦的,非常喜欢。但是每次都会想起自己故乡的月亮,也总觉得这些月亮不如故乡的月亮好。
朗读读5、6段
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话,一人读作者在他乡望月的经历,一人读作者望月时的感受。
读中悟情
朗读读5、6段
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话,一人读作者在他乡望月的经历,一人读作者望月时的感受。
读中悟情
赏故乡月
默读第2-4自然段
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点来临。
数星星、捉知了的儿时趣事,正是“我”记忆中在故乡的乐趣。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同时也容易让人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赏故乡月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故乡的明月让一个连诗兴都不懂的孩子有了心灵的触动,反映出故乡月亮的美以及“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赏故乡月
看月亮
梦月亮
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悟思乡情
摇柳树,抓知了、点篝火等有趣的事情,给作者留下无穷的快乐。
借典型的事例,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
悟思乡情
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当陪衬的。
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为什么作者偏说“月是故乡明”?
悟思乡情
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引用了杜甫《月夜忆舍弟》的一句诗。
因为月亮代表故乡,所以哪里的月亮都比不上故乡的那个朴实无华的月亮。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悟思乡情
“小月亮”的称呼更加可爱、亲切,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结构梳理
月是故乡明
童年趣事
成年经历
故乡赏月
异乡看月
怀念童年
思念故乡
对
比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道:“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在华夏儿女心中,月就是团圆。从离开故乡的那刻起,故乡的月亮就成为了作者永远的牵挂,团圆也成为作者永恒的期待,年事已高的作者依然在追忆童年,心向故里。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月是故乡明 分层作业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篝火(gōu gāo) 澄澈(chéng dēng) 徘徊(huái huí)
旖旎(yǐ nǐ yǐ ní) 巍峨(wēi wěi) 点缀(chuò zhuì)
2.下列词语中的“趣”与“情趣”的“趣”意思相同的是( )
A.趣味 B.识趣 C.知趣 D.旨趣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
B.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夏天的夜,天空中繁星闪烁,不可胜数。
D.在风雪中观赏梅花,雪与梅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按要求改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母亲说:“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改为转述句)母亲说,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B.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蜻蜓飞得那么快,不会追得上。
C.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风撩乱了银发。
D.云雀在树上叫。(改为拟人句)云雀在树上唱歌。
5.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追忆了童年往事,以下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数星星→坑边看明月→梦到重叠的双月→古柳下摇知了
B.夏天数星星→古柳下摇知了→坑边看明月→梦到重叠的双月
C.坑边看明月→梦到重叠的双月→夏天数星星→古柳下摇知了
D.梦到重叠的双月→古柳下摇知了→坑边看明月→夏天数星星
6.无论身在何处,“我”最倾心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原因是( )
A.故乡的小月亮会让“我”想到童年,想到故乡,它是“我”思念故乡最好的见证。
B.故乡没有山,那时的月亮会很早就升起来,在“我”童年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C.故乡的小月亮会在苇坑里出现,“我”在外面见到的月亮都是挂在天上的。
D.故乡的月亮是最亮的,是外面的月亮不能比的。
7.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月亮的无限怀念之情。
C.“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
D.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明亮,令“我”十分怀念。
【参考答案】
1.gōu chéng huái yǐ nǐ wēi zhuì
2.A
3.A
4.A
5.B
6.A
7.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课题 3 月是故乡明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认识“俳、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 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 2.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 预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3.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月亮”为线索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 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指名学生认读) 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 3.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 (2)引导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小结: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往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板书:童年趣事、成年经历) 三、望异乡月,体会内心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故乡的月亮,外国的月亮,北京燕园的月亮) 2.提出要求:请默读课文5、6段,并思考每次望月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经历?边读边圈画关键词或进行批注。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作者望见的月亮都是美妙绝伦的,非常喜欢。但是每次都会想起自己故乡的月亮,也总觉得这些月亮不如故乡的月亮好。(板书:美妙绝伦的月亮) (2)作者写这些经历,是为了将望见的月亮和家乡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自己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深切的思念。(板书:对比,思念家乡) 4.读中悟情: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 要求: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话,一人读作者在他乡望月的经历,一人读作者望月时的感受。 过渡语: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 四、赏故乡月,悟思乡情 1.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①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②会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3.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4.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 5.小结: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当陪衬的。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去读一读课文吧。 6.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以及对童年河故乡的思念。 7.异国他乡的月亮,故乡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作者为什么偏说“月是故乡明”呢? 课堂小结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道:“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在华夏儿女心中,月就是团圆。从离开故乡的那刻起,故乡的月亮就成为了作者永远的牵挂,团圆也成为作者永恒的期待,年事已高的作者依然在追忆童年,心向故里。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2.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月是故乡明》 学习任务单
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
1.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
2.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1911.8.6—2009.7.11.)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翻译作品:《罗摩衍那》。散文作品集:《朗润集》《天竺心影》《牛棚杂忆》等。
早年留学德国十年,历经千难万阻辗转瑞士回到祖国。回国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下叩头,然后捧起一把土,亲吻了一下说:“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 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2)读准多音字“燕”。
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
3.自主阅读。
(1)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2)自主阅读。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2)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
三、望异乡月,体会内心
1.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要求:请默读课文5、6段,并思考每次望月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经历?边读边圈画关键词或进行批注。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4.读中悟情: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
要求: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话,一人读作者在他乡望月的经历,一人读作者望月时的感受。
四、赏故乡月,悟思乡情
1.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3.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4.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5.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以及对童年河故乡的思念。
6.异国他乡的月亮,故乡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作者为什么偏说“月是故乡明”呢?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7.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了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