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中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15:扩展、压缩、仿写、修辞(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浙江省中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15:扩展、压缩、仿写、修辞(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0 15: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中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
扩展、压缩、仿写、修辞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运用拟人,直呼“你”,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表达了对其的赞美之情)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运用排比,加强了语气,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强大气势)
C.“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属于侧面描写,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表现了鼓声的震撼力)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突出了安塞腰鼓场面的宏伟,后生们捶击的有力;“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都表示动作,可以调换顺序)
2.“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3.选出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例句: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A.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B.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C.人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D.……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4.选出非反问语气的一句(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死国可乎?
C.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比喻 对偶 夸张 B.对偶 夸张 拟人
C.夸张 拟人 借代 D.借代 比喻 对偶
6.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
A.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C.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D.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7.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时只见福楼拜作者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B.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C.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D.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8.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9.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二、填空题
10.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③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④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1.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③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三、语言表达
12. 【课程介绍】下面是“雅韵古诗词社”本学期课程计划表,请担任社团招新宣传员的你将这个课程内容简洁、清晰、完整地向同学们推荐。
课程形式 诵读课 鉴赏课 讲座
面向对象 社团课成员 社团课成员 全体同学
课程内容 经典诵读指导及展示 1意象意境赏析 2古诗情感赏析 3写作手法鉴赏 1古诗与酒 2古诗中的经典意象
13.下面是一幅“窗子”图案,请选取角度简要描述“开窗”“关窗”所呈现的画面,然后用一句话小结你的生活哲思。
打开窗子: ▲
关上窗门: ▲
一句话哲思: ▲
14.拟写新闻标题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标题。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5.下图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综合本专题的材料,探究会徽以“潮涌”命名的原因。
【说明】亚奥理享会2022年7月19日宣布,原定于2022年9月举行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名称仍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本届亚运会主会场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答案解析部分
1.D
D:错误,不可以调换顺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2.A
A 反复是强调作者的感情,而不是强调对象。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对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
3.A
由“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可知例句用了比喻的修辞。
A项机构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可知为对偶。
B项“……,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可知是比喻;
C项“……像进了水晶宫一般”可知是比喻;
D“……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可知也是比喻。
故答案为A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字数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借喻、暗喻。平时要注意比喻和对偶修辞的特点。
4.B
此题考查反问句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知反问修辞手法,并结合句子作出正确的分析。此题中,B项“死国可乎”的意思是:为国家而死可以吗?是设问句。
故答案为B。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5.A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同时也是比喻。“腾”“走”运用拟人,整句运用对偶。
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6.B
B把人类比作孩童,是比喻句,不是拟人。
本题考查比喻的辨析。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7.D
D不是比喻句。因为它不具备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基本要求。“像亲兄弟一样”貌似比喻,实际上这个只是“拥抱”的修饰语,是用来修饰那种拥抱的亲密程度的。
考查学生对比喻的掌握。
8.C
A项中的“纠结”属于动词。B“传递火炬” “唱响中国”是动宾短语,“愚公移山”是主谓短语,“食品安全”是偏正短语。D句是拟人的修辞,而并非排比。
在语文学习中,要把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句子分类(单句、复句)、复句关系(并列、因果、转折、选择、递进等)、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语等)、词性(名、动、形、数、量、代等)等知识熟记于心,做到能够准确判断 。
9.A
A把纺车比作旅伴和战友,表明和纺车的亲密关系,表达对纺车的深厚感情。B把青年一代比作初升的太阳,运用比喻修辞,不是拟人。C把奋斗比作杠杆和阶梯,运用比喻,不是排比。D运用反问修辞,表明再多颜色也画不出祖国的面貌,强调祖国的丰富多彩、美丽富饶。
本题考查常用修辞方法的辨析。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修辞效果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和体会。
10.夸张;比喻;借代;对偶;借代;互文;对偶
考查修辞方法。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具体的说出了自己非常愁,以至于连小舟都载不动,突出的作者的愁闷之情。②用了比喻,借代的修辞,前面雕弓比满月,传说西北天空有星大灾大难前出世名为天狼星,此处指西北方入侵的西夏政权,当然望和狼还押韵。③运用了对偶,借代的修辞方法,写主人公左手牵黄犬右臂架苍鹰,一副出猎的雄姿! ④这句诗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⑤对偶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诗歌的韵律美。
故答案为:①夸张 ②比喻;借代 ③对偶;借代 ④互文 ⑤对偶 。
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1.比喻;拟人;反问;排比
(1)把人类比作孩童,是比喻句;(2)“窃笑”运用拟人修辞;(3)否定的反问表达肯定的含义: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4)运用排比,“到处都有”是排比词。
本题考查比喻的辨析。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12.“雅韵古诗词社”本学期将面向社团课成员开展诵读课和鉴赏课。诵读课内容为“经典诵读指导及展示”;鉴赏课内容为“意象意境赏析、古诗情感赏析和写作手法鉴赏”。另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两次讲座,内容分别是“古诗与酒”和“古诗中的经典意象”。欢迎同学们加入本诗社!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作答时,从“课程形式”、“面向对象”、“课程内容”三部分推荐,注意表述简洁、清晰,内容完整。
故答案为:“雅韵古诗词社”本学期将面向社团课成员开展诵读课和鉴赏课。诵读课内容为“经典诵读指导及展示”;鉴赏课内容为“意象意境赏析、古诗情感赏析和写作手法鉴赏”。另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两次讲座,内容分别是“古诗与酒”和“古诗中的经典意象”。欢迎同学们加入本诗社!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13.示例1:迎接阳光与清风;眼前只是窗门,与万物说再见;打开是拥抱世界,关闭是与世隔绝。
示例2:看太阳冉冉升起,听鸟儿欢快歌唱,感受清风拂面;空间狭小,将美丽的风景拒之窗外;内心敞亮,乐观生活;蜗居一角,郁郁寡欢。
根据所展现的画面,可以想一想“开窗”“关窗”所呈现的画面是什么,接下来用一句话来写你的思考。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语句有哲理性。如:打开窗子:看太阳冉冉升起,听鸟儿欢快歌唱,感受清风拂.面。关上窗门:空间狭小,将美丽的风景拒之门窗之外。一句话哲思:内心敞亮,乐观生活,蜗居角,郁郁寡欢。
故答案为: 示例1:迎接阳光与清风;眼前只是窗门,与万物说再见;打开是拥抱世界,关闭是与世隔绝。
示例2:看太阳冉冉升起,听鸟儿欢快歌唱,感受清风拂面;空间狭小,将美丽的风景拒之窗外;内心敞亮,乐观生活;蜗居一角,郁郁寡欢。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做此类题,要注意掌握图文转化的方法,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14.【参考答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这则新闻主要报道的是人民解放军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的重大事件,突出了渡江战斗的迅速和顺利,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强大的战斗力。“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核心事件,即人民解放军渡江且人数众多。最终拟定的标题“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准确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眼就能了解到最关键的信息,即谁(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做了什么(胜利渡过长江)。
故答案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15.传承和发扬自古以来不屈不挠的抗潮精神;继承和发扬先人们治潮过程中筑塘固堤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营造舞潮人和观潮人共襄迎潮盛举的心心相融的和谐氛围。
会徽图片的中间是由一条条曲线组成的扇形,左上角是几圈波浪,象征着涌动的浪潮;右上角是一轮红日,图片的下方是一串英文,意思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结合题干中的【说明】“本届亚运会主会场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可知“潮涌”可以表示钱塘江人民不屈不挠、用于创新的的抗潮精神。再结合亚运会的赛事背景,“潮涌”还可以理解为参赛健儿勇立潮头、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结合国民的体育热情和国家荣誉感,“潮涌”也可以形容杭州人民喜迎大赛的激动心情,期待形成观赛热潮的美好场面。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理解与分析。先描述所看的图片内容,再结合图片中的文字信息与题干内容,综合揣摩背后的深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