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同步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同步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20 08: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硫酸 B.纯碱
C.氧化铝 D.氢氧化钾
2.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
3.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4.常见碱的用途有①造纸,②炼油,③生产农药,④生产橡胶,⑤土壤改良,⑥土木建筑。其中属于熟石灰的用途的是( )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5.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6.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B.人体胃液中含有硫酸,可以帮助消化
C.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士壤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都会放出大量的热
7.如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A.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固体全溶且恰好饱和
B.取20℃时NaOH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少量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将80℃时NaOH和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Ca(OH)2
D.取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少量CaO,恢复至2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8.厕所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关于这两种清洁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得厕所清洁剂的pH=13
B.炉具清洁剂可以敞口放置
C.厕所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炉具清洁剂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9.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对溶解影响的判断(参照如图溶解度曲线),错误的是( )
A.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
B.反应中,氧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
D.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10.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 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是两种不同基本类型的反应
13.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小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甲组废液中可能含有稀盐酸或稀硫酸,一定含氯化钠、硫酸钠
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
C.可直接将乙组的废液排放到下水道里
D.甲组废水中需要加入氢氧化钠后再排放
14.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15.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
A.1﹕71 B.2﹕71
C.1﹕79 D.2﹕79
二、非选择题
16.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在化工生产及生活中有用途广泛,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系列学习活动。
活动一:验证氢氧化钠固体容易潮解
(1)小亮将几小片 NaOH固体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5min后观察到 ,说明NaOH固体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2)小涵根据NaOH 的化学性质,她认为NaOH 固体表面潮湿的原因还可能是 ;
(3)小涵取在空气中静置5min后的NaOH 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NaOH 固体表面的水来自于 ;
活动二: 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1】小华把静置至不再产生气泡的碳酸饮料放入烧瓶中,如图1组装好仪器。用注射器向右侧盛CO2的烧瓶中迅速注入约10mL 20%的NaOH 溶液,充分振荡,左侧盛碳酸饮料的烧瓶保持不动,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碳酸饮料中产生大量气泡,如水“沸腾”一般。
(4)请从物理和化学两个视角分析碳酸饮料“沸腾”的原因是 。
【实验2】小刚分别使用 80mL 蒸馏水和8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利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实验,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5)向CO2中加入蒸馏水后, 压强的终点值94.79kPa 与初始值(94.88kPa) 比较, 几乎不变。通过实验分析,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6)通过图3中数据对比分析判断CO2与NaOH 反应的依据是 。
(7)用NaOH 固体和水配制200g20%的NaOH溶液时,结果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三种原因是 。
18.有些化学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但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可以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小周将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各10克混合,并用灵敏温度计测定同一室温下溶液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实验装置放置于隔热良好的环境),记录数据见下表。
编号 稀硫酸(%) NaOH溶液(%) 温度变化/℃
1 9.8 4.0 3.8
2 9.8 8.0 7.6
3 19.6 16.0 15.2
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1)编号1实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2)求编号3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小周在没有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也完成了实验,小周判断的依据是_____。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在图甲中,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实验2: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往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判断A点时溶液的酸碱性为______性.
(2)若改为将等量稀盐酸往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反应过程中最高温度远高于图乙中的最高值.请做出合理解释______.
20.工业上常采用“天然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部分流程如下: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写出实验室中该操作必需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
(2)写出流程中发生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工艺中采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______。
(4)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