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0 09: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023·四川乐山中考改编)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2. (2022·江苏南京中考)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下列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2021·湖北随州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 (2023·山东济南中考)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度 D. 西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配图:西藏和平解放谈判相关图片 )
5. (2022·湖南长沙中考)“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
A. 美军 B. 日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6. (2021·陕西中考)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战斗英雄是( )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7. (2023·广东中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一部法律,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部法律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 (2022·江西中考)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这段表述阐述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经过 D. 意义
9. (2021·河南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2023·浙江杭州中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刘胡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2022·四川成都中考)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2. (2021·安徽中考)“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促进朝鲜统一 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为了保家卫国 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13. (2023·江苏苏州中考)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从而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材料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影响
14. (2022·湖北武汉中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其司令员是( )
A. 刘伯承 B. 邓小平 C. 叶剑英 D. 彭德怀
15. (2021·山东潍坊中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6. (2023·河北中考)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C.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7. (2022·辽宁沈阳中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董存瑞 D. 刘胡兰
18. (2021·四川南充中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的斗争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2023·湖南岳阳中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 (2022·陕西中考)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实行
21. (2021·重庆中考)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图案的设计者是( )
A. 梁思成 B. 林徽因 C. 曾联松 D. 郭沫若
22. (2023·浙江宁波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中国进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 (2022·山东青岛中考)“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对越自卫反击战
24. (2021·江苏扬州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 )
A. 实施“一五”计划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进行三大改造 D. 发动“大跃进”运动
25. (2023·四川宜宾中考)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B.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 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6分)(参考2022·湖北黄冈中考同类材料题设问)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的目的是什么?(5分)(参考2021·山东聊城中考同类材料题设问)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新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参考2023·河南中考同类材料题开放型设问)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4分)(参考2023·四川自贡中考同类材料题设问)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6分)(参考2022·甘肃兰州中考同类材料题设问)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5分)(参考2021·山西中考同类材料题设问)
三、简答题(共20分)
1. 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0分)(参考2023·江西中考同类简答题)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新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参考2022·广东中考同类论述题思路改编)
答案
一、选择题
1 - 5:CDAAA
6 - 10:CBDAA
11 - 15:CCDDB
16 - 20:CAA CB
21 - 25:CACAB
二、材料分析题
(一)
1. 标志:开国大典。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2. 抗美援朝。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3.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二)
1.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2.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
3.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三、简答题
1.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2.
措施: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影响:这些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