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复习 (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的现象、光的折射与透镜、物体的运动)易错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考点01 声现象
1.(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是一支公元前6000年前的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可用以吹奏的乐器。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主要使它发出声音的( )发生变化。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B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改变了骨笛内空气柱的长短,因此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
C.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江苏南京·一模)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观众通过响度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D.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答案】D
【详解】A.笛、箫演奏时,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二胡、琵琶演奏时,是由琴弦的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空气柱的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音色是声音的一种特色,因此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3.(2024·江苏常州·一模)2024年3月23日,常州市长荡湖音乐节请到了许多有名的歌手现场演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现场音响附近感觉震耳欲聋,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在现场的听众听到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实现的
D.有一位歌手演唱中飙了海豚音,这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答案】D
【详解】A.一发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现场音响附近感觉震耳欲聋,声音好像能把耳膜震破,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现场的听众听到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实现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一位歌手演唱中飙了海豚音,这是提高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江苏无锡·一模)图中的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其上有七个音孔。下列关于此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七个音孔的设计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吹骨笛会使音调变低
D.不在夜晚演奏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答案】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
B.七个音孔的设计可以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用力吹骨笛会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变大,从而使声音的响度变大,故C错误;
D.不在夜晚演奏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5.(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钢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B.乙图: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丙图: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色
【答案】A
【详解】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振动得慢,音调低,故A正确;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所以不改变音色,而改变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6.(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是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
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波段范围内
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振幅会增大
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答案】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属于声波,故该超声波驱蚊器不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故A错误;
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大于22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波段范围内,故B正确;
C.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频率与振动的幅度没有关系,故C错误;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却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周末,楼下小朋友玩耍的吵闹声严重影响了小明学习,小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条即可)。
【答案】 振动 戴上防噪声耳塞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因此小明可以采用的措施是:戴上防噪声耳塞。
8.(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2023年9月27日文山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举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合唱决赛,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女高音伴唱时声音的 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创建文明城市,建设优雅文山”,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如图是立在街头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噪声值:68.4 (填单位)。医院使用的B超是 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m/s。
【答案】 音调 声源处 分贝/dB 超声 340
【详解】[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所以女高音伴唱时声音的音调高。
[2]减小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噪声的单位是分贝,因此噪声监测仪显示的噪声值为68.4分贝。
[4][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院使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超声波属于声波,因此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为340m/s。
9.(2024·江苏宿迁·一模)刀郎手弹琵琶正忘情地歌唱,通过拨动不同部位的琴弦来改变发出乐音的 ,演播大厅通过音箱使每个角落都能听清,音箱的作用是改变乐音的 。(均选填写:“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音调 响度
【详解】[1]拨动不同部位的琴弦,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发出琴声的音调不同。
[2]音箱的作用是改变乐音的大小,即响度的大小。
10.(2024·江苏南京·一模)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逐渐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音量增大,乒乓球弹开的距离变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图乙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每次振动幅度相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选填“长”或“短”),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3)如图丙,小车从图示位置静止滑下(不计车长),全程平均速度v1,上半程平均速度v2,下半程平均速度v3,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振幅
(2) 长 低
(3)v2<v1<v3
【详解】(1)[1]如图甲,逐渐用力敲击音叉,因此振动幅度变大,音叉发出的音量增大,乒乓球弹开的距离变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2][3]图乙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每次振动幅度相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3)[4]如图丙,小车从图示位置静止滑下(不计车长),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因而全程平均速度v1,上半程平均速度v2,下半程平均速度v3,关系为v2<v1<v3。
二、考点02 物态变化
11.(2024·江苏泰州·一模)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升华 B.“雪后寒”是由于雪汽化要吸热
C.“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液化 D.“雪后寒”是由于雪熔化要吸热
【答案】D
【详解】AC.“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C错误;
BD.“雪后寒”是由于雪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熔化现象吸热,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2.(2024·江苏南京·一模)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肥牛卷”熔化需要放热 B.汤汁沸腾过程中温度持续升高
C.锅上方水蒸气液化放热更易烫伤皮肤 D.汤汁越烧越少,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C
【详解】A.“冰冻肥牛卷”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汤汁沸腾过程中温保持沸点不变,故B错误;
C.锅上方水蒸气液化放热,皮肤会吸收到更多的热量,更易烫伤皮肤,故C正确;
D.汤汁越烧越少,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13.(2024·江苏扬州·一模)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倍受大家的喜爱。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
B.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D.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其中“白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详解】A.食用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红锅先开是因为食用油覆盖在水的上面,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红汤先沸腾,故A错误;
B.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由液态变为了气态, 发生了汽化现象,故C错误;
D.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其中“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江苏徐州·一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是( )
A.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环境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D.水要保持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答案】B
【详解】A.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其示数是99°C,即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故此时水的沸点是99℃,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此时实验环境的大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所以并不是只有空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所处深度变小,由 p=ρgh可知,气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且持续吸热,所以要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聪春节时和父母自驾到东北游玩,途中发现车窗玻璃出现水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到了东北后,小聪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洒出一杯96℃以上的热水,看到出现了“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成冰”这一过程发生的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内侧 凝华
【详解】[1]春节时,车内的温度较高,车外的温度较低,则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车窗内侧,形成水雾。
[2]泼水成冰,是泼出去的热水立刻凝成冰凌,这是因为热水周围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迅速地放热降温凝华为小冰晶。
16.(2024·江苏苏州·一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所示)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铁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熔化 吸热
【详解】[1][2]“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该过程会吸收热量。
17.(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现象,在北方室外气温极低时,泼出温度较高的热水,部分水滴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成为水蒸气,大量水蒸气迅速 成冰晶或者液化成水滴,就出现图中的壮观场景。
【答案】 汽化 凝华
【详解】[1][2]温度较高的水泼出时,部分水滴汽化成水蒸气,而热的水蒸气遇到极低温度迅速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18.(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甲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A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如图乙所示,若有两组同学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两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 mb(选填“>”、“<”或“=”);如图丙所示,小明和小华也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答案】 不能 > 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详解】[1]B杯倒扣在水中(封闭),B杯中的水因为汽化造成封闭气体的压强变大、沸点升高,高于大容器中水的沸点,则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所以B中的水也不能沸腾。
[2]由图丙知a的初温比b的初温高,a、b同时沸腾,a温度升高较慢,是因为它的水质量大,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
[3]如图丙,c和d初温相同,c加热到沸腾的时间短,沸腾得更快,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c图像组的酒精灯火焰更大,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较多,升温较快。
三、考点03 光现象
19.(2024·江苏泰州·一模)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时,就会发生神奇的日食奇观。如图,在a、b、c、d位置此刻能看到日食现象的是( )
A.a、b两位置 B.b、c两位置 C.a、c两位置 D.a、d两位置
【答案】B
【详解】据光的直线传播,由图示知,d点所在位置是黑夜,看不到日食,射向a点的太阳光不会被月球挡住,射向地球的b、c两点的太阳光会被月球挡住,看到日食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4·江苏南京·一模)如图所示,建筑上的玻璃幕墙有时会造成光污染,从光学角度来看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反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
A.水中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不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2024·江苏苏州·一模)小鸟在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小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小鸟的虚像,后者是小鸟的影
B.前者是小鸟的影,后者是小鸟的虚像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答案】A
【详解】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水中的鸟是鸟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看到鸟的阴影,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鸟背光一侧形成的影子,不是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2024·江苏常州·一模)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有高温物体在辐射红外线
B.红底白字在蓝光照射下呈现黑底蓝字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鱼”和“浅底”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答案】A
【详解】A.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在辐射红外线,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底白字在蓝光照射下,红底不能反射蓝光,呈黑色,白字能反射蓝光,字呈现蓝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在界面发生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中的“鱼”和“浅底”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202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甲所示,“蜡烛在水中燃烧”,某时刻实验情景俯视图如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水中的“烛焰”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在烧杯一侧可以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C.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变大
D.沿③方向移动玻璃板可使乙图中的像移到烧杯中
【答案】D
【详解】A.看到水中的“烛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由于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烧杯一侧是观察不到蜡烛在水中燃烧的,故B错误;
C.看到的像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像,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物距和像距相等,所以沿③方向移动玻璃板可以增加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即增大物距,像距也变大,从而可以使乙图中的像移到烧杯中,故D正确。
故选D。
24.(2024·江苏泰州·一模)如图是2024年4月8日发生日全食时的场景。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与图甲日全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筷子“折断” D.雨后彩虹
【答案】B
【详解】日全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筷子“折断”是由于水面下的筷子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4·江苏无锡·一模)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条光束。接着将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 。
【答案】 2 垂直 同一平面
【详解】[1]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这样能显示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两条传播路径。
[2][3]将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不能呈现反射光。
26.(2024·江苏常州·一模)2024年3月20日和22日,南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一架J20战机在平静的南海海面上水平巡航时,通过海面形成了战机的“倒影”,“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实/虚)像。当战机往高处拉升时,“倒影”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反射 虚 不变
【详解】[1][2]水面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战机往高处拉升时,“倒影”的大小将不变。
27.(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 ;当B与A的像重合时,实验者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当他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 (向左/向右/不变)。
【答案】 见详解 不变
【详解】[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当他向右移动时,人靠近玻璃板,棋子不动,像不动,所以像的位置不变。
28.(2024·江苏无锡·一模)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蜡烛离小孔越远,屏幕上所成的虚像越小
B.乙图中,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
C.丙图中,把纸板沿ON向后折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D.丁图中,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会向下移动
【答案】B
【详解】A. 甲图中,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蜡烛离小孔越远,屏幕上所成的实像越小,故A错误;
B. 乙图中,人迎着月光走时,月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大量光线反射入人眼,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只有少量光线进入人眼,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故B正确;
C. 丙图中,把纸板沿ON向后折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版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 丁图中,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可知,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29.(2024·江苏无锡·一模)2024年3月 24日, 无锡马拉松在一场樱花雨中拉开帷幕。如图为鼋头渚景区外的彩绘樱花赛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赛道上彩绘的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答案】 直线传播 漫反射 反射
【详解】[1]柳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柳树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域。
[2]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赛道上彩绘的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颜色决定的,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反射绿光。
30.(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小明进行了“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接缝ON翻折。纸板是粗糙的,光在纸板上通过 进入人眼;若沿着NO方向摄入,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答案】 漫反射 0
【详解】[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为光的漫反射,纸板是粗糙的,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2]光垂直射入镜面,入射角为0度,则反射角为0。
31.(2024·江苏镇江·一模)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的①位置,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 80cm到②位置,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将一个点光源放置在②位置与放置在①位置比较,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覆盖的区域会 。
【答案】 虚 160 变小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他在镜中成的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距与像距相等可知,当小明垂直镜面移动 80cm,像也会移动 80cm,则他与像的距离改变了
[3]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将一个点光源放置在2位置与放置在1位置比较,经平面镜反射的光 覆盖的区域会变小。
32.(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装置如图甲所示,白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在纸板上,使其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入射。
(1)甲图中的入射角是 度。
(2)当入射光线 镜面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此时入射光线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反射光线将 (顺时针/逆时针)偏转。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M柱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答案】(1)50
(2) 垂直 顺时针
(3)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详解】(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图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入射角为50°。
(2)[1]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为0°,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法线位置不变,反射光线将顺时针方向偏转。
(3)[1]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
[2]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的绿光、入射的红光和反射的绿光看起来重合时,可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3.(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实验中他用玻璃扳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实验过程中,将蜡烛向薄玻璃板靠近,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物理课本放在像与玻璃板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答案】 确定像的位置 不变 能
【详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使用透明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能成像的同时,还能观察到后面的蜡烛,所以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故实验过程中,将蜡烛向薄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将物理课本放在像与薄玻璃板之间,光在玻璃板表面继续反射,不影响成像,还能观察到像。
34.(2024·江苏徐州·一模)图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三个小孔需要在同一 ,人看到烛焰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答案】 直线上 正立 不是
【详解】[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我们要看到孔后面的蜡烛,三个孔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2][3]烛焰通过小孔所成的像需要通过光屏才能方便的被眼睛观察到,我们眼睛在小孔的后面观察,是通过小孔看到蜡烛本身,并不是小孔成像,故看到的是烛焰是正立的。
35.(2024·江苏无锡·一模)春光明媚,某校初三同学去鼋头渚春游。小明看到湖岸边上许多红色的樱花盛开,这是由于此樱花反射 光(选填“白”或“红”)。上岸后,又看到浓密的樱花树影下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亮斑,亮斑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小明在湖边散步时,又拍摄到一只白鹭在浅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一黑一白的影子,其中白的影子是光的 (选填同上空)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红 直线传播 反射 虚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看到湖岸边上许多红色的樱花盛开,这是由于此樱花反射红光。
[2]太阳光直线传播经过浓密的樱花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3][4]拍摄到一只白鹭在浅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黑色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右侧白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6.(2024·江苏苏州·一模)春光明媚,某校初三同学去鼋头渚春游。小明看到湖岸边上许多红色的樱花盛开,这是由于此樱花反射 光(选填“白”或“红”)。上岸后,又看到浓密的樱花树影下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亮斑,亮斑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小明在湖边散步时,又拍摄到一只白鹭在浅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一黑一白的影子,其中白的影子是光的 (选填同上空)形成的像。
【答案】 红 直线传播 反射
【详解】[1]我们看到物体呈现某种颜色,是因为其表面反射该颜色的光;小明看到湖岸边上许多红色的樱花盛开,这是由于此樱花反射红光。
[2]浓密的樱花树影下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亮斑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白色的影子是白鹭通过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四、考点04光的折射、透镜
37.(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透过水球的人像 B.小孔成像
C.墙上的手影 D.水中倒影
【答案】A
【详解】A.透过水球的人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会形成影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2024·江苏镇江·一模)如图,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若将蜡烛移至 10cm处,光屏向左移动可在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C.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虚线位置,光屏向右移动可在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D.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仅向左或向右移动透镜,光屏上都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现象可知,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将蜡烛移至 10cm处,即物远离凸透镜,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靠近凸透镜,所以将光屏向左移动可在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此时若在凸透镜前放置一块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使像成在光屏左侧,则需要将光屏向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将凸透镜向左或向右移动,可以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2024·江苏常州·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圆柱形水杯后面,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他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在该过程中,透过水杯观察,他看到的小泥娃像( )
A.一直变瘦 B.变高
C.先变高后变矮 D.先变胖后变瘦
【答案】D
【详解】BC.盛水的水杯相当于柱形凸透镜,所成的像上下方向高度不变,只有左右会发生变化,故BC不符合题意;
AD.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过程中,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越靠近焦点,像越大,所以虚像逐渐变胖;过了焦点后,成倒立的实像,离焦点越远,实像越小,所以实像逐渐变瘦。所以他看到的小泥娃像先变胖后变瘦,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0.(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所示为兴趣小组制作的名为“倒转穹顶”的作品,图中实现倒转穹顶的光学器件是 ,此时看到的“穹顶”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若将光学器件适当靠近人眼,像的大小将 。
【答案】 凸透镜 实像 变小
【详解】[1]“倒转穹顶”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都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所以光学器件是凸透镜。
[2]此时看到的“穹顶”是实际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缩小实像,故看到的“穹顶”是实像。
[3]若将光学器件适当靠近人眼,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像的大小将变小。
41.(2024·江苏淮安·一模)如图所示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 反射。已知镜头焦距为15cm,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 cm的范围内调节。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可将凸透镜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广告片。
【答案】 漫 15~30 靠近
【详解】[1]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向。
[2]摄影灯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15cm,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f~2f范围内调节,即在15~30cm的范围内调节。
[3]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可将凸透镜适当靠近广告片,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42.(2024·江苏无锡·一模)电脑中常用光电鼠标,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成像于光学传感器上。鼠标移动时,传感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芯片处理比较各个影像的数字信号,反馈到计算机,决定屏幕上的光标移动距离和方向。图中光学传感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若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传感器的 (选填“上”或“下”)方,而且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下 变小
【详解】[1][2]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此时像距减小,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而且所成的像变小,因此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
43.(2024·江苏无锡·一模)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凸透镜A与B,如图甲所示,则透镜A与B中对光的会聚作用较强的是 。如图乙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A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该向 (左/右)移动光屏或者在B透镜前戴 (近视/远视)眼镜。
【答案】 B 左 近视
【详解】[1]如题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透镜后会聚一点,该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焦距越小,说明会聚作用越强,故B对光的会聚作用较强。
[2][3]如题图乙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A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因为凸透镜B对光的会聚作用更强,所以光线会提前会聚,即成像在光屏左侧,所以应该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相当于近视眼成像,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矫正。
44.(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出现等大的清晰的像,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有他指尖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蜡烛被移至57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观察到像可以从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生活中的 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答案】 不会 10.0 左 放大镜
【详解】[1] 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因为手指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不成实像,所以光屏上不会有指尖的像。
[2] 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
u=v=70.0cm -50.0cm =20.0cm=2f
则f=10.0cm。
[3][4] 当蜡烛被移至57cm刻度处,此时物距是7.0cm,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且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因此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凸透镜的左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放大镜的原理是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5.(2024·江苏泰州·一模)水上森林景区是里下河地区鸟类的天堂。如图,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捕鱼,它看到水中的“自己”是由光的 形成的 (实/虚)像;看到水中的鱼儿是由光的 形成的 (实/虚)像。若此处水深3m,白鹭距离水面0.3m,则它与水中的“自己”距离为 m。
【答案】 反射 虚 折射 虚 0.6
【详解】[1][2]水中的“白鹭”属于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4]看到水中的鱼是鱼折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5]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白鹭距离水面0.3m时,则它与水中的“自己”距离为0.6m。
46.(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甲所示,“F”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恰好在毛玻璃光屏M上成一清晰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与之成像特点相同。观察者分别处于A和B处,他在A处看到屏幕上的像的形状为 (根据图乙情况,选择正确的图形序号)。
【答案】 放大 幻灯机 ③
【详解】[1][2]由图得,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生活中幻灯机与之成像特点相同。
[3]光屏上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上下倒立,则他在A处看到屏幕上的像的形状为③。
47.(2024·江苏扬州·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实验操作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方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1) 10.0 主光轴
(2) 放大 投影仪
(3)上
(4)远视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1][2]实验操作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此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应该将光屏向上方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
48.(202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 cm,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像,生活中利用此类透镜来矫正 眼的视力缺陷。
【答案】 12.0 放大 远视
【详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会会聚到焦点上,焦点到凸透镜光心 的距离叫做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可知凸透镜在40cm刻度处,焦点在52cm刻度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透镜的焦距为12.0cm。
[2]蜡烛在 20cm刻度线上,凸透镜在40cm刻度线上,此时物距为
凸透镜的焦距是12.0cm,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49.(2024·江苏南京·一模)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将如图甲所示的“F”光源、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1)保持“F”光源、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数据,请你写出h与v的关系式: ;
(2)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的像高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3)小波想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于是将图乙中带小孔的纸板换成一个凸透镜,发现恰能在图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小波保持“F”光源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接着小波和小华分别用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均为玻璃材质)来模拟视力的矫正。小波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像仍成在光屏前方;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整个实验中用到的四块透镜(包括原凸透镜)如图丙所示,则放小华的眼镜时,实验所用的两块透镜分别是 (填序号)。
【答案】(1)
(2)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一定
(3)B
(4)①③
【详解】(1)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故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的像高与像距成正比。
(3)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分析知,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因为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所以应选择一个厚一点的凸透镜代替原凸透镜,由图丙知,用的是透镜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且镜片越厚,焦距越小,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小波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像仍成在光屏前方,说明小波的近视眼镜对光线发散作用较弱,镜片较薄;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小华的近视眼镜对光线发散作用比小波的强,镜片较厚,用的是透镜③;故实验所用的两块透镜分别是①③。
50.(2024·江苏泰州·一模)用照相机拍摄操场上远处的同学,调节镜头后胶片上呈现清晰的 立、缩小的 像。保持照相机不动,若该同学水平向右运动,则像相当于镜头水平向 运动。
【答案】 倒 实 左
【详解】[1][2]用照相机拍摄操场上远处的同学,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调节镜头后胶片上呈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照相机不动,若该同学水平向右运动,则像相当于镜头水平向左运动。
51.(2024·江苏淮安·一模)如图所示,A点在水面上方,B点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AB连线与水面相交于E点,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B点,则激光在水面上入射点位置在 (选填“E点”、“DE之间”或“EC之间”),并请大致画出光路图。
【答案】 DE之间
【详解】[1][2]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激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光线向下偏折,能够照射到B点,则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B点的上方,所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应在E点的左侧,在DE之间,光路图如图所示
五、考点05 物体的运动
52.(2024·江苏南京·一模)小明和妈妈泛舟湖上,以小明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要说明运动的相对性,还需要的依据是( )
A.以舟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C.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D.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答案】C
【详解】运动的相对性是指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A.以舟为参照物,妈妈和舟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舟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不能说明运动的相对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与妈妈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妈妈与亭子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能说明运动的相对性,故C符合题意;
D.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研究的是小明的运动状态,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3.(2024·江苏泰州·一模)我国的高铁里程位列世界第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暑期中,小明跟随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所乘的复兴号列车长为200m,坐在车厢内座椅上的小明看到车内显示屏上的速度为288km/h,若该高铁以这样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5km的隧道,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B.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2.5s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60s
【答案】D
【详解】A.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列车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明坐在车厢内座椅上,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小明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4.(2024·江苏苏州·一模)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具有高速、平稳的运行特点;如图所示,一旅客将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用手机拍出了列车“风驰电掣”而硬币“纹丝不动”的视频景象,如图所示;对其中的运动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是静止的 B.以车厢为参照物,手机镜头是运动的
C.以手机镜头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D.以车外树木为参照物,旅客是静止的
【答案】A
【详解】A.以硬币为参照物,硬币和车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车厢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车厢为参照物,手机镜头和车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手机镜头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手机镜头为参照物,手机镜头与硬币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车外的树木为参照物,旅客与树木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旅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55.(2024·江苏徐州·一模)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他感觉卡车向前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答案】B
【详解】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A.当旅游车仍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向前运动,此情况可能发生,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小明感觉卡车向前运动的情况不可能发生,故B符合题意;
C.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向前运动,此情况可能发生,故C不符合题意;
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向前运动,此情况可能发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6.(2024·江苏宿迁·一模)(1)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图甲中 (选填“A”或“B”,下同)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可以用图乙中s-t图像描述 小球的运动;
(2)小芳同学骑着自行车沿直线行驶,如图丙所示,这是自行车行驶150m的v-t图像,则自行车行驶150m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5s至第10s内,自行车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B 10 匀速
【详解】(1)[1][2]由题意可知,两小球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观察图甲可知,两小球所走的路程相同,但A球所用的时间较小,则A球的平均速度大;而图乙中的s-t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甲可知,A球的速度是变化的,B球的速度保持不变,则图乙中s-t图像描述B小球的运动。
(2)[3]从图丙可以看到,自行车行驶150m所用的时间为15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自行车行驶150m的平均速度为
[4]从图丙可以看到,在第5s至第10s内,自行车的速度保持不变,为15m/s,即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57.(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某辆玩具汽车进行安全测试,用频闪相机记录,每隔5s拍一次照。已知测试用的路(图中的直线)长120cm,小车的出发点与停止点都与这条路的开始与尽头有一定的间距,则小车(方框)的长度为 cm。小车的速度 (填大小变化情况),从A点到E点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8 先变大后不变 5cm/s
【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方框)的长度约为测试用的路(图中的直线)长的,因此小车(方框)的长度为
[2]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因此小车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3]由图可知,从A点到E点小车通过的路程为100cm,时间间隔为4个,所以所用时间为20s,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58.(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仪器的相关填空。
(1)甲图:此时测量物体长度为 cm;
(2)乙图:此时的示数为 ℃;
(3)丙图:当前噪声值为57.6 。
【答案】(1)1.75
(2)-24
(3)分贝
【详解】(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还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量程,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与6.00cm对齐,物体的右端与7.75cm对齐,物体的长度为1.75cm。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在温度计上10℃之间包括10等份,1份代表1℃,也就是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所测温度低于0℃,为-24℃。
(3)噪声的单位是分贝,丙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7.6,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7.6分贝。
59.(2024·江苏宿迁·一模)(1)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图甲中 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大,用图乙中s-t图像可以描述 小球的运动;
(2)小雨同学骑着电动自行车沿直线行驶,如图丙所示是电动自行车行驶90m的v-t图像,则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5s至第10s内,电动自行车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B 6 匀速
【详解】(1)[1][2]由题意可知,两小球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观察图甲可知,两小球所走的路程相同,但A球所用的时间较小,则A球的平均速度大;而图乙中的s-t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甲可知,A球的速度是变化的,B球的速度保持不变,则图乙中s-t图像描述B小球的运动。
(2)[3]从图丙可以看到,自行车行驶90m所用的时间为15s,根据可知,自行车行驶90m的平均速度为
[4]从图丙可以看到,在第5s至第10s内,自行车的速度保持不变,为15m/s,即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60.(2024·江苏无锡·一模)长征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监控系统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升空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模型。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绕约6700千米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一圈约90分钟。请根据图片信息推算,2s内火箭实际通过的路程是 m,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平均速度为 m/s。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天宫一号相对神舟十号的速度是 m/s。
【答案】 154.7 77 0
【详解】(1)[1][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火箭总长度为58m,而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火箭在图中的长度约为1.50cm,图中火箭2s时间运动了4.00cm,故实际路程约为
故火箭2s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2)[3]“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完成后,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即相对静止,二者的速度相等,故以神舟十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为0m/s。
61.(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比赛中,甲、乙双方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在僵持状态下甲方对布带的拉力 乙方对布带的拉力;以甲方为参照物,乙方是 的;此时甲方鞋底受到的摩擦力向 (前/后)。
【答案】 等于 静止 前
【详解】[1]僵持状态下,布带处于静止状态,甲方对布带的拉力与乙方对布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反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者大小相等。
[2]以甲方为参照物,乙方的位置不变,故乙方是静止的。
[3]此时甲方向后蹬地,鞋底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62.(2024·江苏常州·一模)如图所示是物块从A处沿水平直线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了 cm的路程,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 6.00 0.3
【详解】[1]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块从C处到E通过的路程
s=8.00cm-2.00cm=6.00cm
[2]由C到E所用时间t=0.2s,此过程的平均速度
63.(2024·江苏无锡·一模)2024年3月24日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在无锡市举行,全程42.195km,何杰以2小时06分57秒获得男子组冠军并创造了新的全国记录。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相对于路牌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观众通过 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马拉松运动训练中,配速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指跑完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何杰在此次比赛中的配速为 min/km(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运动 相同时间比路程 3
【详解】[1]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相对于路牌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2]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
[3]何杰在此次比赛中的配速为
64.(2024·江苏苏州·一模)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 m/s。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 5 6.67
【详解】[1]由图象知,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
[2]由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子前进的距离为
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65.(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是一个五人制足球(直径约为15cm)离开脚,在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时,每隔0.2s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的俯视图。A、B两点为足球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有40cm×40cm、60cm×60cm和80cm×80cm三种规格,由图估算可以判断出:这个客厅正方形瓷砖边长为 m,足球滚动过程以 为参照物足球是运动的,足球滚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 0.6 瓷砖(地面) 4
【详解】[1]由图估算可以判断出:这个客厅正方形瓷砖边长约为3个足球的直径,则瓷砖边长为60cm=0.6m。
[2]足球是运动的,即足球相对于瓷砖(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说明足球滚动过程以瓷为参照物。
[3]图中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路程
平均速度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江苏省中考复习 (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的现象、光的折射与透镜、物体的运动)易错题
考点01 声现象(10小题)
考点02 物态变化(8小题)
考点03 光的现象(18小题)
考点04 光的折射与透镜(15小题)
考点05 物体的运动(14小题)
一、考点01 声现象
1.(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是一支公元前6000年前的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可用以吹奏的乐器。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主要使它发出声音的( )发生变化。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2024·江苏南京·一模)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观众通过响度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D.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2024·江苏常州·一模)2024年3月23日,常州市长荡湖音乐节请到了许多有名的歌手现场演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现场音响附近感觉震耳欲聋,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在现场的听众听到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实现的
D.有一位歌手演唱中飙了海豚音,这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4.(2024·江苏无锡·一模)图中的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其上有七个音孔。下列关于此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七个音孔的设计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吹骨笛会使音调变低
D.不在夜晚演奏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5.(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钢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B.乙图: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丙图: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色
6.(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是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
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波段范围内
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振幅会增大
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7.(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周末,楼下小朋友玩耍的吵闹声严重影响了小明学习,小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条即可)。
8.(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2023年9月27日文山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举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合唱决赛,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女高音伴唱时声音的 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创建文明城市,建设优雅文山”,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如图是立在街头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噪声值:68.4 (填单位)。医院使用的B超是 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m/s。
9.(2024·江苏宿迁·一模)刀郎手弹琵琶正忘情地歌唱,通过拨动不同部位的琴弦来改变发出乐音的 ,演播大厅通过音箱使每个角落都能听清,音箱的作用是改变乐音的 。(均选填写:“音调”、“响度”或“音色”)
10.(2024·江苏南京·一模)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逐渐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音量增大,乒乓球弹开的距离变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图乙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每次振动幅度相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选填“长”或“短”),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3)如图丙,小车从图示位置静止滑下(不计车长),全程平均速度v1,上半程平均速度v2,下半程平均速度v3,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二、考点02 物态变化
11.(2024·江苏泰州·一模)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升华 B.“雪后寒”是由于雪汽化要吸热
C.“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液化 D.“雪后寒”是由于雪熔化要吸热
12.(2024·江苏南京·一模)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肥牛卷”熔化需要放热 B.汤汁沸腾过程中温度持续升高
C.锅上方水蒸气液化放热更易烫伤皮肤 D.汤汁越烧越少,发生了升华现象
13.(2024·江苏扬州·一模)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倍受大家的喜爱。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
B.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D.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其中“白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4.(2024·江苏徐州·一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是( )
A.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环境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D.水要保持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15.(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聪春节时和父母自驾到东北游玩,途中发现车窗玻璃出现水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到了东北后,小聪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洒出一杯96℃以上的热水,看到出现了“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成冰”这一过程发生的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024·江苏苏州·一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所示)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铁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7.(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现象,在北方室外气温极低时,泼出温度较高的热水,部分水滴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成为水蒸气,大量水蒸气迅速 成冰晶或者液化成水滴,就出现图中的壮观场景。
18.(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甲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A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如图乙所示,若有两组同学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两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 mb(选填“>”、“<”或“=”);如图丙所示,小明和小华也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三、考点03 光现象
19.(2024·江苏泰州·一模)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时,就会发生神奇的日食奇观。如图,在a、b、c、d位置此刻能看到日食现象的是( )
A.a、b两位置 B.b、c两位置 C.a、c两位置 D.a、d两位置
20.(2024·江苏南京·一模)如图所示,建筑上的玻璃幕墙有时会造成光污染,从光学角度来看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21.(2024·江苏苏州·一模)小鸟在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小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小鸟的虚像,后者是小鸟的影
B.前者是小鸟的影,后者是小鸟的虚像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22.(2024·江苏常州·一模)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有高温物体在辐射红外线
B.红底白字在蓝光照射下呈现黑底蓝字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鱼”和“浅底”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23.(202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甲所示,“蜡烛在水中燃烧”,某时刻实验情景俯视图如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水中的“烛焰”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在烧杯一侧可以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C.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变大
D.沿③方向移动玻璃板可使乙图中的像移到烧杯中
24.(2024·江苏泰州·一模)如图是2024年4月8日发生日全食时的场景。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与图甲日全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筷子“折断” D.雨后彩虹
25.(2024·江苏无锡·一模)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条光束。接着将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 。
26.(2024·江苏常州·一模)2024年3月20日和22日,南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一架J20战机在平静的南海海面上水平巡航时,通过海面形成了战机的“倒影”,“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实/虚)像。当战机往高处拉升时,“倒影”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27.(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 ;当B与A的像重合时,实验者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当他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 (向左/向右/不变)。
28.(2024·江苏无锡·一模)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蜡烛离小孔越远,屏幕上所成的虚像越小
B.乙图中,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
C.丙图中,把纸板沿ON向后折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D.丁图中,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会向下移动
29.(2024·江苏无锡·一模)2024年3月 24日, 无锡马拉松在一场樱花雨中拉开帷幕。如图为鼋头渚景区外的彩绘樱花赛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赛道上彩绘的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30.(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小明进行了“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接缝ON翻折。纸板是粗糙的,光在纸板上通过 进入人眼;若沿着NO方向摄入,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31.(2024·江苏镇江·一模)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的①位置,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 80cm到②位置,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将一个点光源放置在②位置与放置在①位置比较,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覆盖的区域会 。
32.(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装置如图甲所示,白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在纸板上,使其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入射。
(1)甲图中的入射角是 度。
(2)当入射光线 镜面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此时入射光线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反射光线将 (顺时针/逆时针)偏转。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M柱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33.(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实验中他用玻璃扳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实验过程中,将蜡烛向薄玻璃板靠近,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物理课本放在像与玻璃板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34.(2024·江苏徐州·一模)图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三个小孔需要在同一 ,人看到烛焰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35.(2024·江苏无锡·一模)春光明媚,某校初三同学去鼋头渚春游。小明看到湖岸边上许多红色的樱花盛开,这是由于此樱花反射 光(选填“白”或“红”)。上岸后,又看到浓密的樱花树影下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亮斑,亮斑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小明在湖边散步时,又拍摄到一只白鹭在浅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一黑一白的影子,其中白的影子是光的 (选填同上空)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36.(2024·江苏苏州·一模)春光明媚,某校初三同学去鼋头渚春游。小明看到湖岸边上许多红色的樱花盛开,这是由于此樱花反射 光(选填“白”或“红”)。上岸后,又看到浓密的樱花树影下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亮斑,亮斑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小明在湖边散步时,又拍摄到一只白鹭在浅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一黑一白的影子,其中白的影子是光的 (选填同上空)形成的像。
四、考点04光的折射、透镜
37.(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透过水球的人像 B.小孔成像
C.墙上的手影 D.水中倒影
38.(2024·江苏镇江·一模)如图,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若将蜡烛移至 10cm处,光屏向左移动可在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C.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虚线位置,光屏向右移动可在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D.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仅向左或向右移动透镜,光屏上都能成清晰的像
39.(2024·江苏常州·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圆柱形水杯后面,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他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在该过程中,透过水杯观察,他看到的小泥娃像( )
A.一直变瘦 B.变高
C.先变高后变矮 D.先变胖后变瘦
40.(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所示为兴趣小组制作的名为“倒转穹顶”的作品,图中实现倒转穹顶的光学器件是 ,此时看到的“穹顶”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若将光学器件适当靠近人眼,像的大小将 。
41.(2024·江苏淮安·一模)如图所示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 反射。已知镜头焦距为15cm,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 cm的范围内调节。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可将凸透镜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广告片。
42.(2024·江苏无锡·一模)电脑中常用光电鼠标,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成像于光学传感器上。鼠标移动时,传感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芯片处理比较各个影像的数字信号,反馈到计算机,决定屏幕上的光标移动距离和方向。图中光学传感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若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传感器的 (选填“上”或“下”)方,而且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3.(2024·江苏无锡·一模)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凸透镜A与B,如图甲所示,则透镜A与B中对光的会聚作用较强的是 。如图乙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A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该向 (左/右)移动光屏或者在B透镜前戴 (近视/远视)眼镜。
44.(2024·江苏无锡·一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出现等大的清晰的像,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有他指尖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蜡烛被移至57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观察到像可以从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生活中的 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5.(2024·江苏泰州·一模)水上森林景区是里下河地区鸟类的天堂。如图,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捕鱼,它看到水中的“自己”是由光的 形成的 (实/虚)像;看到水中的鱼儿是由光的 形成的 (实/虚)像。若此处水深3m,白鹭距离水面0.3m,则它与水中的“自己”距离为 m。
46.(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甲所示,“F”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恰好在毛玻璃光屏M上成一清晰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与之成像特点相同。观察者分别处于A和B处,他在A处看到屏幕上的像的形状为 (根据图乙情况,选择正确的图形序号)。
47.(2024·江苏扬州·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实验操作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方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8.(202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 cm,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像,生活中利用此类透镜来矫正 眼的视力缺陷。
49.(2024·江苏南京·一模)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将如图甲所示的“F”光源、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1)保持“F”光源、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数据,请你写出h与v的关系式: ;
(2)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的像高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3)小波想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于是将图乙中带小孔的纸板换成一个凸透镜,发现恰能在图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小波保持“F”光源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接着小波和小华分别用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均为玻璃材质)来模拟视力的矫正。小波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像仍成在光屏前方;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整个实验中用到的四块透镜(包括原凸透镜)如图丙所示,则放小华的眼镜时,实验所用的两块透镜分别是 (填序号)。
50.(2024·江苏泰州·一模)用照相机拍摄操场上远处的同学,调节镜头后胶片上呈现清晰的 立、缩小的 像。保持照相机不动,若该同学水平向右运动,则像相当于镜头水平向 运动。
51.(2024·江苏淮安·一模)如图所示,A点在水面上方,B点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AB连线与水面相交于E点,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B点,则激光在水面上入射点位置在 (选填“E点”、“DE之间”或“EC之间”),并请大致画出光路图。
五、考点05 物体的运动
52.(2024·江苏南京·一模)小明和妈妈泛舟湖上,以小明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要说明运动的相对性,还需要的依据是( )
A.以舟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C.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D.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53.(2024·江苏泰州·一模)我国的高铁里程位列世界第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暑期中,小明跟随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所乘的复兴号列车长为200m,坐在车厢内座椅上的小明看到车内显示屏上的速度为288km/h,若该高铁以这样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5km的隧道,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B.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2.5s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60s
54.(2024·江苏苏州·一模)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具有高速、平稳的运行特点;如图所示,一旅客将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用手机拍出了列车“风驰电掣”而硬币“纹丝不动”的视频景象,如图所示;对其中的运动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是静止的 B.以车厢为参照物,手机镜头是运动的
C.以手机镜头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D.以车外树木为参照物,旅客是静止的
55.(2024·江苏徐州·一模)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他感觉卡车向前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56.(2024·江苏宿迁·一模)(1)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图甲中 (选填“A”或“B”,下同)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可以用图乙中s-t图像描述 小球的运动;
(2)小芳同学骑着自行车沿直线行驶,如图丙所示,这是自行车行驶150m的v-t图像,则自行车行驶150m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5s至第10s内,自行车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57.(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某辆玩具汽车进行安全测试,用频闪相机记录,每隔5s拍一次照。已知测试用的路(图中的直线)长120cm,小车的出发点与停止点都与这条路的开始与尽头有一定的间距,则小车(方框)的长度为 cm。小车的速度 (填大小变化情况),从A点到E点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
58.(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仪器的相关填空。
(1)甲图:此时测量物体长度为 cm;
(2)乙图:此时的示数为 ℃;
(3)丙图:当前噪声值为57.6 。
59.(2024·江苏宿迁·一模)(1)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图甲中 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大,用图乙中s-t图像可以描述 小球的运动;
(2)小雨同学骑着电动自行车沿直线行驶,如图丙所示是电动自行车行驶90m的v-t图像,则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5s至第10s内,电动自行车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60.(2024·江苏无锡·一模)长征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监控系统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升空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模型。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绕约6700千米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一圈约90分钟。请根据图片信息推算,2s内火箭实际通过的路程是 m,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平均速度为 m/s。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天宫一号相对神舟十号的速度是 m/s。
61.(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比赛中,甲、乙双方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在僵持状态下甲方对布带的拉力 乙方对布带的拉力;以甲方为参照物,乙方是 的;此时甲方鞋底受到的摩擦力向 (前/后)。
62.(2024·江苏常州·一模)如图所示是物块从A处沿水平直线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了 cm的路程,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63.(2024·江苏无锡·一模)2024年3月24日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在无锡市举行,全程42.195km,何杰以2小时06分57秒获得男子组冠军并创造了新的全国记录。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相对于路牌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观众通过 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马拉松运动训练中,配速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指跑完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何杰在此次比赛中的配速为 min/km(结果保留整数)。
64.(2024·江苏苏州·一模)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 m/s。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65.(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是一个五人制足球(直径约为15cm)离开脚,在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时,每隔0.2s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的俯视图。A、B两点为足球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有40cm×40cm、60cm×60cm和80cm×80cm三种规格,由图估算可以判断出:这个客厅正方形瓷砖边长为 m,足球滚动过程以 为参照物足球是运动的,足球滚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