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20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20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0 09:3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召开新政协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1950-1953)
西藏和平解放
民族团结
土地改革
(1950-1952)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新中国成立
保家卫国
统一大陆
满足人民需要
新中国政权建立和巩固完成后,我们接下来的道路要如何走?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
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名词解释: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基础薄弱)
3.地区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没有完成中国的工业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不足以实现工业化,
国家工业化的前提是民族独立。

强国之梦上齿轮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一、阅读教材及材料,说说新中国建国之初面对着怎样的经济状况?
抗战时 抗战后
4050 890
3000 1000
700 0
材料1:抗战前后工厂数量
上海
沈阳
青岛
100法币的购买力
材料2:国民党撤离大陆时掠走277万两黄金,1520万两白银,1537万元美钞。
背景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一、阅读教材及材料,说说新中国建国之初面对着怎样的经济状况?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材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发电
原油
产品
背景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比较
③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二、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概况。
目的
起止时间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1957年底
工业
重工业
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
轻工业
轻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合作探究
材料4: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①国防建设的需要
材料5: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②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③受苏联经验影响
一五计划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全确立。有明显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工业化高速推进的需要,也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特点。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作用开始被削弱。
材料6: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二、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概况。
目的
起止时间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1957年底
工业
重工业
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
轻工业
轻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这些企业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相似性?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三、根据p20《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工业成就
交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四厂)
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解放牌
第一架仿制苏联的飞机:歼五型歼击机
东北工业区的核心企业
集中在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
东北重工业基础较好
紧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三、根据p20《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工业成就
交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四厂)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二铁三公)
巩固东南海防,面对台湾
巩固川藏地区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四、分析下图数据,总结一五计划的意义?
结果:
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 18%。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意义:

民主法制奠根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一、观看视频,指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教材,找出相关信息。
事件:
时间:
地点:
成果: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北京
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二、根据宪法内容,总结宪法的性质、地位和影响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权力来源
最高权力机关
阶级属性
综合上述内容,判断五四宪法的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政协会议暂代全国人大职能结束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结束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通过标志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纪念邮票
一、强国之梦上齿轮——第一个五年计划
任务一、观看视频,指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教材,找出相关信息。
事件:
时间:
地点:
成果:
地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北京
(1)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2)选举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刘少奇
国家主席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国家副主席
国务院总理
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检测提升
1.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A
2.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美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发展的时期。如表为1953-1957年中国与美国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由此可知( )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美国 B.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C.美苏冷战加速美国经济发展 D.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发展重工业
工业 农业
中国 19.6% 4.8%
美国 4% 1.8%
D
3.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副治国蓝图。下面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包头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青藏、川藏公路相继通车
D
4.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
A.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B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