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3 建立原子模型(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3 建立原子模型(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20 19:02:4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3 建立原子模型(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离子的形成,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
科学思维: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提升通过数据表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离子形成的模型分析,理解离子的形成。
探究实践:学会借助数据表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实验引发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认识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
1.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核外电子
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碳原子质量的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以千克为单位
3.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电子数不同
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它表示( )
A.铁单质的质量为56克
B.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6克
C.铁的原子核内有56个质子
D.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56倍
5.微粒a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微粒b,过程如下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A.核电荷数 B.化学性质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氯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1个碳﹣12原子质量为m千克,1个银原子质量为n千克,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 C. D.
8.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氧原子的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得出的,课本上引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C.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D.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9.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A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质子数是7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是由金分子构成的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D.该原子的核内有79个中子
10.下列关于铁(Fe)、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同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11.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2.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
B.一个氯原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C.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分子
D.钠和钠离子(Na+)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13.在医学工作中, 14C主要用作“14C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 B.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 D.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4.已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的质量为 a g,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
A.(ab/12)g B.(12a/b)g C.(12/ab)g D.(b/12a)g
15.已知某氮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克,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有一种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该金原子的质量为(  )
A.克 B. C. D.
16.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1kg下列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铁 B.铜 C.铝 D.锌
17.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阴离子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1-
18.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a kg,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的质量为b kg,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18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12C与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C.18g 18O中质子的质量约为9g
D.1个由12C和1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
19.如图表示氯化钠微观形成过程。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电子形成离子,其中阴离子是
离子,最终形成的物质不显电性,原因是 。
20.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
(3)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的值为 ,其符号为 。
(4)原子变为离子的过程中电子层数 改变(填“一定”或“不一定”)。
21.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其相对原子质量为n。
(1)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
(2)一个镭原子的质量为q,则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2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4.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25.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
A.a-2+3 B.a+2+3 C.a-2-3 D.a+2-3
26.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假设碳原子质量的1/12为Mkg,以此为标准时,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若以原子质量为2Mkg的某种原子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8 B.16 C.32 D.64
27.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28.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的质子数是12
B.一个镁离子(Mg2+)核内有 12 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 2 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硫离子(S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9.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30.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其质子数是B,则一个这种锶原子中含有的微粒总数为 ,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C kg,则一个锶原子的质量是 。
31.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
(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
32.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33.结合所学知识填空或计算:
(1)核废水中含有的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它具有放射性,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
(2)某原子R的中子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39,则该原子形成的离子R的核外电子数 。
(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求一个钛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3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如图1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 。
②金属铁是由铁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3 建立原子模型(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离子的形成,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
科学思维: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提升通过数据表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离子形成的模型分析,理解离子的形成。
探究实践:学会借助数据表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实验引发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认识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
1.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核外电子
【答案】D
【解答】解: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
C、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电子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碳原子质量的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以千克为单位
【答案】B
【解答】解:A、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一个原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电子数不同
【答案】C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C。
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它表示( )
A.铁单质的质量为56克
B.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6克
C.铁的原子核内有56个质子
D.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56倍
【答案】D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而不是g,故A错误;
B.不能表示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6克,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不能反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6,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56倍,故D正确。
故选D。
5.微粒a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微粒b,过程如下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化学性质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变化前后,核电荷数不变,均是17,符合题意;
B、变化过程中,a粒子得到1个电子变为b粒子,故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微粒a中核外电子数为17,微粒b中核外电子数为18,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微粒a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微粒b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氯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答】解:A、钠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氯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不是在于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1个碳﹣12原子质量为m千克,1个银原子质量为n千克,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该原子质量除以一个碳12原子的十二分之一的值,根据定义可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B。
8.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氧原子的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得出的,课本上引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C.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D.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答案】D
【解答】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的1个原子的质量除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而由图可知,一个氧原子为与16个小块的质量相等,而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每一小块表示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故选:D。
9.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A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质子数是7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是由金分子构成的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D.该原子的核内有79个中子
【答案】B
【详解】A、金属于金属元素,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该原子的核外有79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则中子数=197-79=1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同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它们的质量几乎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详解】A、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核电荷数为1,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不符合题意;
D、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
B.一个氯原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C.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分子
D.Na和Na+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C
【详解】A、电子带正电,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质子数没有发生变化,Na和Na+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在医学工作中,主要用作“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
B.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
D.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C
【详解】A、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6+8=14。B正确;
C、核电荷数=质子数,故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6。C不正确;
D、由于与质子、中子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正确。
14.已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的质量为 a g,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
A.(ab/12)g
B.(12a/b)g
C.(12/ab)g
D.(b/12a)g
【答案】A
【解答】解:因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则为12C原子,其质量为a,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设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x,则
b,解得xg,
故选:A。
15.已知某氮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克,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有一种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该金原子的质量为(  )
A.克 B. C. D.
【答案】A
【详解】已知某氮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有一种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设金原子的质量为x,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则,

故选A。
16.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1kg下列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铁 B.铜 C.铝 D.锌
【答案】C
【解答】解:Fe、Cu、Al、Zn的相对原子量分别是56、64、27、65,当质量都是1Kg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即为铝。
故选:C。
17.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粒子属于阴离子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1-
【答案】B
【详解】A、该粒子中17<2+8+8=18,即该粒子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是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阴离子,故A正确;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2+8+8=18,故B错误;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相对稳定结构,故C正确;
D、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故该元素为氯元素,该粒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Cl-,故D正确。
故选B。
18.1个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1个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的质量为,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与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C.质子的质量约为
D.1个由和组成的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
【答案】C
【详解】A、18O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
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则12C与1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故B正确;
C、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8g18O质子的质量约为18g×=8g,故C错误;
D、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个由12C和1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故D正确。
故选C。
19.如图表示氯化钠微观形成过程。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电子形成离子,其中阴离子是 离子(写出离子符号),最终形成的物质不显电性,原因是 。
【答案】 得失 Cl- 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详解】如图表示氯化钠微观形成过程,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其中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符号为:Cl-;两种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最终形成氯化钠不显电性;故答案为:得失;Cl-;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20.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
(3)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的值为 ,其符号为 。
(4)原子变为离子的过程中电子层数 改变(填“一定”或“不一定”)。
【答案】(1) 12 Mg2+
(2) 8 O2-
(3) 10 Ne
(4)不一定
【详解】(1)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即失去2个电子,x=2+8+2=12,12号元素是镁元素,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为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2个电子,则x=2+8-2=8,即8号元素氧元素,则氧离子表示为
(3)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的值为2+8=10,即10号元素氖元素,符号是:Ne;
(4)原子变为离子时若得到电子则电子层数不变,失去电子的则电子层数减少,故填:不一定
21.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其相对原子质量为n。
(1)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
(2)一个镭原子的质量为q,则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答案】(1)
(2)
【详解】(1)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又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n,根据一个该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即,则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故填:。
(2)根据一个该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可得: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填:。
2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说法错误,故A错误;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如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故B错误;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说法错误,分子和原子之间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24.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则有:,x=。
故选B。
25.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
A.a-2+3 B.a+2+3 C.a-2-3 D.a+2-3
【答案】B
【详解】设元素B的质子数是y,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所以A2-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2,同理阳离子B3+的离子中带有(y-3)个电子。因为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所以a+2=y-3,即y=a+2+3。
故选B。
26.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假设碳原子质量的1/12为Mkg,以此为标准时,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若以原子质量为2Mkg的某种原子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8 B.16 C.32 D.64
【答案】A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即可;先根据碳原子的质量为标准,表示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用M表示出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再将以2M质量的原子为标准时,代入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代入即可求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当以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时,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
解得: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16Mkg;
当以原子质量为2Mkg的某种原子作为标准时,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A.
27.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某原子的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的标准一样,所以原子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详解】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由B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可得x:12=c:d,x=,又知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设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y=。故选A。
28.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的质子数是12
B.一个镁离子(Mg2+)核内有 12 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 2 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硫离子(S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C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B.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C.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分析;
D.分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A正确;
B.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变成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B正确;
C.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故C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8,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29.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答案】B
【详解】由于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所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成为7,因此该原子核成为氮原子的原子核,其核内质子数是7中子数也是7。故选B。
30.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其质子数是B,则一个这种锶原子中含有的微粒总数为 , 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C kg,则一个锶原子的质量是
【答案】 A+B
【详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锶原子的质子数为B,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B,中子数为A-B.所以一个这种锶原子中含有的微粒总数为B+B+(A-B)=A+B;
已知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Ckg,设一个锶原子的质量是x,则,x=。
31.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
(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
【答案】 阳 钾
【详解】(1)电子带负电,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2)由题意,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由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钾离子的半径最大,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钾电池。
32.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答案】 AD D
【分析】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详解】(1)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A元素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14,D元素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14,因此属于原子的是AD。
(2)C的相对原子质量:14+14=28,D的相对原子质量:14+16=30,因此质量较大的是D。
33.结合所学知识填空或计算:
(1)核废水中含有的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它具有放射性,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
(2)某原子R的中子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39,则该原子形成的离子R的核外电子数 。
(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求一个钛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答案】(1) 1 2
(2)18
(3)钛原子的实际质量=48×1.993×10-26kg×≈7.97×10-26kg
【详解】(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3-1=2;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某原子R的中子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39,,所以R原子的质子数=39-20=19,核外电子数为19,根据核电子排布规律可知,质子数为19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1层2个电子,第2层排8个电子,第3层排8个电子,第4层排1个电子,形成的离子R时,会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核外电子数为18;
(3)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钛原子的实际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详见答案。
3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如图1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 。
②金属铁是由铁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答案】 分子 原子 阴离子
【详解】(1)①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分解成原子,则空白方框中应填分子。
②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2)当a=8时,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最外层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则该粒子是阴离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