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模块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6.4)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共2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
2.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天工开物》节选
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国语·齐语》记载“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4.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5.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有
①长期领先于世界 ②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③规模不断扩大,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成相应的变化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 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 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7.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宋 太宗诏曰:“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各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这表明宋时
A.政府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 B.商业交易以货币结算
C.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D.官商勾结严重
8.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9.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C.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10.“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 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11.“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
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13.清末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14.鸦片战争后,松江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
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15.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16.下图反映出的我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特点有
①大力建设交通设施 ②将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
③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 ( http: / / www.21cnjy.com )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 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1.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礼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习。”这表明征婚者
①提倡女性解放 ②追求新式婚礼 ③主张反清革命 ④崇尚西方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23.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的手段。”这反映出15世纪的欧洲
A.东西方贸易开通 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开始 D.出现了商业革命
24.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25.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请做在答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1910年,姜俊彦留学日本归沪,在上海开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中华工场,用进口原料生产彩色乒乓球、洋囡囡等玩具。随后,先施、永安等大型百货公司也自设工场,仿制、销售英国货荡马、童车,并有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作坊。这些作坊看到利润可观,于是相继脱离先施等公司,独立设计研发生产玩具,并逐渐发展为儿童玩具的制造工厂,从业人数近百人。
上海爱国玩具厂诞生于1919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年,以“赤心爱国牌”作为商标,专门制作铁皮机动玩具。爱国玩具厂于 1920 年代生产的铁皮鼓,印有“勿忘国耻”字样。
1931 年,上海市有玩具厂43 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业人员近千人。1934 年,康元制罐厂设立玩具部生产金属玩具,雇工100多人,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制造厂。1937 年八一三事变后,康元制罐厂被日机炸毁,一批中小玩具厂也先后倒闭。1949年5月,全市有玩具厂约3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7.(18分)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材料二 光绪年间,上海地区渐尚短衣窄 ( http: / / www.21cnjy.com )袖,且仿洋装,制如其体。北京竹枝词咏新式衣裳曰:“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短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1892年,万国公报署名作者宋恕认为:“欲改官职、设议院、改试令(科举),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也认为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民初,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民初服饰变化的趋势及其社会背景。(10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4分)
28.(16分)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6分)
(2)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个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10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AACC 6—10 DCDBB 11—15 ADDAC
16—20 CADAB 21—25 BCBBD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26题1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16分)(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根据经营的种类形成不同的商业区);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或:出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6分,任答3点即可)
(2)示例:
清末,政府鼓励民间办厂,上海玩具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出现了机器生产方式;玩具制造由仿制逐渐到自行设计。(3分)
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以爱国的热情倡导“实业救国”;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使上海玩具业的发展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2分)
20世纪30年代前期,南京国民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鼓励发展工业,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上海的玩具业随之发展。但发展进程被日本侵华、蒋介石发动的内战阻断,上海玩具业发展逐渐萎缩。(3分)
上海玩具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的进步、爱国精神的传承。(言之成理,即给2分)
27.(18分)(1)主张易服、剪辫。(2分)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2分)
(2)趋势:从清朝传统服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发展为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回答大城市人士着西装和中山装,城乡上层着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下层民众者中式衣裤之类,只给1分)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只给1分)每点2分,共6分。
背景:西方列强打开国门,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或生活习俗)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每点1分,共4分,任意4点即可。
(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2分)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2分)
28.(16分)(1)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是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③原始积累加速,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
(2)“胜利说”: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随着汽船和
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③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④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6分)
“灾难说”:蒸汽机的推广,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土地植被破坏,煤渣烟尘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