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三 语法知识 解析版
【真题】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巍峨的三危山,霞光里的敦煌,因为有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因为有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因为有了此生无悔入沙海的守护者,才能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别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
A.文中加点词语“巍峨”是形容词,“进程”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绽放光彩”是动宾短语,“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
C.“血脉代代相传”一句中,“相传”是谓语。
D.“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进程”是名词,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故选A。
(2022版)课标要求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考察知识点 涉及词性、短语、句子主干、复句等。
备考要点 熟记课本上的列举的相关例子。
一、分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副词例外),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二、词性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使令:叫、让;
表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三、短语
短语类型 定义(结构特点) 举例
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起。 短语中前后两个词相互调换位置后意思不变的短语,即A+B一B+A。如报纸杂志=杂志报纸。
偏正短语 由结构助词“的”和“地”把词连接起来组成的短语就属于偏正短语。也有不用“的”或“地”连接的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后面的词是中心语﹐即(偏)+正。如:(我的)校园。
主谓短语 由表示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表示被陈述对象的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主语+谓语,如:太阳升,我们高兴,精神愉快。
动宾短语 前边是动词,后面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称为动宾短语 动词+宾语(名词、代词),如:吃午饭。
补充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说明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中心语在前面,后面起补充作用,即主+(补充),如:打扫干净。
四、句子
(一)句子的成分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看下面的例子: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Ⅱ[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Ⅱ”前边是主语部分,后边是谓语部分。“老人”是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主语中心语﹐用“ ”标示;“喝”用来陈述主语的情况,是谓语中心语,用“ ”标示;“泉水”是动词“喝”支配的对象﹐是宾语中心语,用“ ”标示;“住在山中的”“一位”修饰“老人”“从森林中打来的”修饰“泉水”,都是定语﹐用“( )”标示;“微笑着”修饰动词“喝”,是状语,用“[ ]”标示。如果在动词后边还有补充说明的成分,则是补语,用“< >”标示。
总结:
A.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十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B.句子成分口诀:先划主谓宾,后划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C.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 )、状语[ ]、补语< 〉。
(二)句子的主干
所谓句子主干,是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找出句子的“主谓宾”。
方法指导:抓动词,后前问,问过以后再理顺。
1.“后前问”,即是以第一步所抓的动词分别向后面、前面提问。向后面问什么 问宾语,问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向前问什么 问主语,问动作的发出者。
2.如果句子中有几个动词,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动词。
3.注意以下几种情形:(1)并列结构的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要全部放在主干中。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其主干为: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2)句子的宾语是双宾语,两个宾语都要放在主干中。(3)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
(三)句子的语气
我们说每句话都有一定的语气,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1.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小树长高了。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如:他没有参加小组会。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非搞好不可。
2.祈使句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如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都是祈使句。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词肯定,坚定不移,句子的前半部分常常被省略。如:立正!出发!把他带走!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较缓和,如:老师,让我去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比较强硬,大多省去句子的前半部分。如:不要攀折花木!禁止吸烟!
表示劝阻的祈使句语气较缓和,有商量的口气。如:以后别再迟到啦!
3、疑问句
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如:这是谁的书包
4.感叹句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如:这些花真美啊!表示了赞美的语气,这么做太不像话了!(表示谴责的语气)
五、复句
复句及常用关联词总表
复句类型 概念 例句
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况,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选择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递进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更进一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承接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先后相承关系的分句组成,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转折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因果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关系的。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假设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面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面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市场价值。
条件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复句关系口诀】
不是而是是不是,并列关系不可忘﹔
不是就是是还是,选择复句要牢记。
既然就,表因果;即使也,是假设。
不管都,表条件;尽管可,是转折。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 一般常从以下面三种方法来区分: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
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组主谓语部分。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滨州·二模)关于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卡塔尔世界杯的官方吉祥物名叫“La’eeb”,意为技艺高超的球员,它预示着球场上所有的球员都能够拥有更加高超的球技,将自己充满活力的表现,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获得不凡的成绩。吉祥物的样子是非常独特的,整体形象看起来像是一个行走的头巾,也像一张方方正正的饺子皮,看起来特别可爱,并且他的人物表情设计也是特别Q萌的。
A.“整体形象看起来像是一个行走的头巾,也像一张方方正正的饺子皮”中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B.“整体形象看起来像是一个行走的头巾,也像一张方方正正的饺子皮”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吉祥物独特的造型特点。
C.“头巾”“球员”“可爱”都是名词。
D.“淋漓尽致”用来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在这里形容球员们的展示不合适。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C.“可爱”是形容词;
故选C。
2.(2024·江西抚州·二模)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画线的词语依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在古代,“愚”是自己谦称,“子”是尊称对方,“贤弟”是谦辞。
C.她眼睛红红的,好像刚哭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加点的词语是动宾短语)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性、谦辞敬辞、修辞及短语结构的掌握。
A.画线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贤弟”是敬辞,敬称自己的弟弟;
C.不是比喻句,比喻句需要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此句没有喻体;
故选D。
3.(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下列对摘录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实在是没听过这种①声音:②它稍显破碎,好像是乱珠碎玉发出的碰撞之声;开头几乎还有点③病态的感觉;然而,歌声之中充满了④真诚而又深切的⑤热情,有⑥一股青春的力量,盎然奋发;有⑦一种甜美的滋味,缠绵不绝;有⑧一样无边的哀愁,销魂彻骨。
A.文段中①处“声音”是名词,⑤处“热情”是形容词。
B.文段中②是一个比喻句,把声音比喻成乱珠碎玉发出的碰撞之声。
C.文段中③④两处感彩不一样,“病态”是贬义词,“真诚”是褒义词。
D.文段中⑥⑦⑧处的“一股”“一种”“一样”都是数量词。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综合运用能力。
A.依据“歌声之中充满了真诚而又深切的热情”句子成分分析可知,“真诚而又深切的热情”是句子的宾语部分,其中,“真诚而又深切的”是定语,“热情”是宾语中心语。所以,“热情”是名词。
故选A。
4.(23-24九年级上·辽宁朝阳·期末)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它的细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他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他就是都江堰。
A.“履历”“贡献”是动词,“僵硬的雕塑”“绝不炫耀”都是偏正短语。
B.“他就是都江堰。”一句中,“就”做定语。
C.“它的细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一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D.“他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履历”“贡献”是名词;
B.“就”做状语;
C.该句为并列关系复句;
故选D。
5.(22-23九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下面是班长在“青春向党 奔赴未来”主题班会上的结束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过去百年来,中国青年紧紧跟着党,把青春的忠诚、奋斗和光荣,镌刻进民族复兴史册里。历史是昨天的当下,当下是未来的历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新时代青年要从历史之河中汲取营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从未来召唤中激发力量,肩负民族重托,扛起时代重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A.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B.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复。
D.语段中第一句的主干是“中国青年镌刻史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说法不正确。加点词“召唤”是动词,“重担”“梦想”是名词;
C.说法不正确。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D.说法不正确。语段中第一句的主干是“中国青年把忠诚、奋斗和光荣镌刻史册”。
故选B。
6.(2023·山东滨州·二模)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冰柱百丈的寒冷天气中,梅花傲然开放。这两句诗写出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主席一生喜爱梅花,他爱写梅、赏梅,还爱“听梅”,“红梅赞”这首歌曾经伴随他多年。
A.文段最后一句中“红梅赞”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B.“屈”字是半包围结构,第七笔的笔画是竖折。
C.“己是悬崖百丈冰”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天气极端寒冷。
D.“俊美”是形容词,“这”是代词,“傲然开放”“喜爱梅花”都是偏正短语。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D.“喜爱梅花”是动宾短语;
故选D。
7.(23-24七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下列关于语法或修辞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春雨来了。春雨是春天的“乐队”A.“沙,沙……”它流进田里,田里的秧苗一改从前的无精打采,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杆B;黄花菜显得更有精神……农民伯伯站在屋檐下,望着田地笑,眼前仿佛出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A.选文中划线句子“A”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B.文中加点的“出现”词性是动词。
C.文中加点的“屋檐”词性是名词
D.选文中划线句子“B”的修辞方法是拟物。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性和修辞。
D.有误,“无精打采”和“挺直了腰杆”原本是形容人的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作者在这里将秧苗拟人化,赋予秧苗人的情感和动作,形象写出秧苗在春雨滋润下迅速变得精神抖擞、充满生机的样子;
故选D。
8.(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有关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生而蓬勃。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一路欢歌。③折柳赠君,是临别的意境;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燕子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远处的山峦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⑥柳丝浮起浅绿,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掠起新的希望,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短语、词性、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
A.“飞过稻田”是动宾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对偶句;
C.④句中谓语是“是”,宾语是“期盼”;
故选D。
二、基础知识综合
9.(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每年春末夏初,待南阳山上白如霭雪的杏花飘落,①北塬山上粉红可人的桃花开了,沿大夏河两岸逶迤三十多公里的牡丹花迎来怒放时刻,到处便是姹紫嫣红,氤氲醉人。清代诗人吴镇曾写诗赞美临夏的牡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可见临夏牡丹历史悠久。②临夏人爱“花儿”,就好像临夏人爱牡丹,是灵魂深处的一种情怀,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情感。“花儿”如同一条民族团结的纽带,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凝聚起各族儿女,共建美丽的家园。
(选自张宗龙《我的第二故乡是花儿的故乡》,有改动)
大美甘肃,魅力陇原!这里有兰州的百年中山桥,奔téng不息的黄河水在此处放慢了脚步;这里有因一碗麻辣烫而被带“火”的天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临夏的“蓝色黄河”,清澈见底的河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有陇南的绿水青山,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秀丽江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敦煌飞天,驼铃声响。一头连着历史,一头朝向远方。这里是甘肃,她已等你千年,正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你。
(选自《新甘肃·甘肃日报》,有改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霭( )雪 奔téng( )不息
(2)“桥梁”的义项:(名)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②比喻能起 作用的人或事物。如文段中该词就是这个含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①中“沿”“时刻”“到处”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名词、副词。
B.“姹紫嫣红”“魅力陇原”“清澈见底”“绿水青山”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②虽含有比喻词“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这里有因一碗麻辣烫而被带‘火’的天水”中,“火”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答案】(1) ǎi 腾
(2)沟通
(3)B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霭雪:ǎi xuě,烟雾般的雪。
奔腾不息:bēn téng bù xī,意思是奔跑跳跃,不停息,泛指江河。向前跳跃着奔跑永不懈怠、永不停止。比喻很有气势。
(2)本题考查词义。
“‘花儿’如同一条民族团结的纽带,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凝聚起各族儿女,共建美丽的家园”意思是花儿把各族儿女连接在一起,像桥梁一样,起到了沟通的作用,促成了民族团结。可见,“桥梁”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姹紫嫣红”“绿水青山”都是并列短语,“魅力陇原”是偏正短语,“清澈见底”补充短语,“短语类型各不相同”错误;
故选B。
(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生而péng( )勃。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一路欢歌。③折柳赠君,是临别的________(意境/境遇)。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燕子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远处的山luán( )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⑥柳丝浮起浅绿,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掠起新的希望,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10.(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énɡ( )勃 山luán( )
(2)结合语境,从③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1.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答案】10. 蓬 峦 意境 11.D
【解析】10.(1)本题考查字形。
蓬勃:péng bó,繁荣而旺盛的样子。
山峦:shān luán,连绵不绝的山峰。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境遇:境况和遭遇。
“折柳赠君”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故应用“意境”。
11.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飞过稻田”是动宾短语;
B.两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的句子不构成排比,至少三句;
C.谓语不是“等待”,是“是”;
故选D。
(2024·湖南益阳·二模)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不仅要树立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A______(锲而不舍/坚贞不屈)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甲】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hè)______,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______。【乙】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B______(且行且歌/引吭高歌)。
12.按要求填空。
(1)以上文段中拼音hè的汉字是 ,(2)加点的字“霾”的拼音是 。
13.请在文段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A: B: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脚踏实地”“远大志向”“走稳走实”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B.文段中【甲】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乙】句是一个假设复句。
C.文段中划线句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结果”,或将“源于”改为“是”。
D.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不行不至”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
【答案】12. 壑 mái 13. 锲而不舍 引吭高歌 14.B
【解析】12.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丘壑(qiū hè):山陵和溪谷;指山林幽僻之地。
阴霾(yīn mái):天气阴晦、昏暗。也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或令人不快的气氛。
1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锲而不舍”指一直镂刻下去,不放弃。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坚贞不屈”指意志坚定而有气节,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结合此空后面的内容“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坚持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稳走踏实,因此这里应填“锲而不舍”。
B.“且行且歌”指一边歌唱着,一边行走。 且要珍惜这样一种局面。“引吭高歌”指拉开嗓门,高声歌唱。结合“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拥有高远的梦想,才会有无限的动力去奋斗前进,在前进的路上才能无所畏惧,高声歌唱。因此这里应填“引吭高歌”。
14.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B.乙句“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是条件复句,不是假设复句;
故选B。
(2023·江苏常州·一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窗外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随风旋转,飞舞,好一个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会儿工夫,②操场上( )已经看不到鲜红与苍绿,( )有一层白皑皑的积雪。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③像轻灵的小鸟轻轻抖动翅膀,又像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落下,在米黄色路灯的辉映下,雪花笼上一层淡黄,一缕韵味弥漫在校园空中。转眼之间,眼前高高的青松、低矮的灌木丛等展现出一幅如诗似画的奇景:
15.选出对相关句子的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画线①句先用拟人再用比喻,描绘了雪的到来以及飞舞之姿。
B.文段中“姗姗来迟”“花瓣落下”“韵味弥漫”都是主谓短语。
C.填入画线②句括号处的关联词语应该是“虽然……但是……”
D.画线③句前后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不能互相调换位置。
16.结合语境,发挥想象,续写一两个符合文意的句子。
【答案】15.A 16.示例:那一棵棵青松的针叶上,凝结着一层层白霜,就像一树树洁白的秋菊,幽静的小路边的灌木丛像是一株株白珊瑚一样晶莹剔透令人流连忘返。
【解析】15.考查语法知识。
B.“姗姗来迟”是偏正短语;
C.括号内不需要使用关联词,第一空无需补充词语,第二空填“只”;
D.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可以调换位置;
故选A。
16.考查补写,开放类试题,描写高高的青松、低矮的灌木丛等展现出来的奇景,生动形象,表达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即可。如:高高的青松头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清婉动人。小路旁边的灌木上则是盖了薄薄的一层雪,仿佛一层薄被,把那些灌木掩在身下。
17.(2022·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髻儿 xiāng上
(2)请从以上选文中找出分别与下列词语词性相同的一个词。
①看护妇 ②吹动
(3)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其中加点词语“秀气”在语境中的含义是 。
【答案】(1) jì 镶
(2) 矮松、树尖,肌肤…… 示例:穿上、看见、露出……
(3) 比拟(拟人) 小巧儿清秀(或:秀美)
【详解】(1)①一髻儿(yī jì ér):一撮,一缕。
②镶上(xiāng shàng):指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2)本题考查词性。先分析题干中的词语词性,再在文章中找出相同词性的词语即可。
①“看护妇”是名词,文章中名词有“小雪”“矮松”“树尖”“白花”“蓝天”“花衣”“肌肤”“日落”“阳光”“薄雪”等等。
②“吹动”是动词,文章中动词有“顶着”“镶上”“穿上”“看见”“露出”“露着”等等,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3)第一空: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由句子“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描写的对象是小山,以“秀气”来形容小山,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的清秀(秀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第二空: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秀气,原指精美雅致。结合文段“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可知,在这里“秀气”形容的是小山玲珑秀美(小巧儿清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三 语法知识 原卷版
【真题】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巍峨的三危山,霞光里的敦煌,因为有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因为有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因为有了此生无悔入沙海的守护者,才能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别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
A.文中加点词语“巍峨”是形容词,“进程”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绽放光彩”是动宾短语,“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
C.“血脉代代相传”一句中,“相传”是谓语。
D.“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进程”是名词,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故选A。
(2022版)课标要求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考察知识点 涉及词性、短语、句子主干、复句等。
备考要点 熟记课本上的列举的相关例子。
一、分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副词例外),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二、词性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使令:叫、让;
表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三、短语
短语类型 定义(结构特点) 举例
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起。 短语中前后两个词相互调换位置后意思不变的短语,即A+B一B+A。如报纸杂志=杂志报纸。
偏正短语 由结构助词“的”和“地”把词连接起来组成的短语就属于偏正短语。也有不用“的”或“地”连接的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后面的词是中心语﹐即(偏)+正。如:(我的)校园。
主谓短语 由表示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表示被陈述对象的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主语+谓语,如:太阳升,我们高兴,精神愉快。
动宾短语 前边是动词,后面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称为动宾短语 动词+宾语(名词、代词),如:吃午饭。
补充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说明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中心语在前面,后面起补充作用,即主+(补充),如:打扫干净。
四、句子
(一)句子的成分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看下面的例子: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Ⅱ[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Ⅱ”前边是主语部分,后边是谓语部分。“老人”是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主语中心语﹐用“ ”标示;“喝”用来陈述主语的情况,是谓语中心语,用“ ”标示;“泉水”是动词“喝”支配的对象﹐是宾语中心语,用“ ”标示;“住在山中的”“一位”修饰“老人”“从森林中打来的”修饰“泉水”,都是定语﹐用“( )”标示;“微笑着”修饰动词“喝”,是状语,用“[ ]”标示。如果在动词后边还有补充说明的成分,则是补语,用“< >”标示。
总结:
A.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十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B.句子成分口诀:先划主谓宾,后划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C.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 )、状语[ ]、补语< 〉。
(二)句子的主干
所谓句子主干,是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找出句子的“主谓宾”。
方法指导:抓动词,后前问,问过以后再理顺。
1.“后前问”,即是以第一步所抓的动词分别向后面、前面提问。向后面问什么 问宾语,问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向前问什么 问主语,问动作的发出者。
2.如果句子中有几个动词,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动词。
3.注意以下几种情形:(1)并列结构的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要全部放在主干中。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其主干为: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2)句子的宾语是双宾语,两个宾语都要放在主干中。(3)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
(三)句子的语气
我们说每句话都有一定的语气,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1.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小树长高了。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如:他没有参加小组会。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非搞好不可。
2.祈使句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如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都是祈使句。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词肯定,坚定不移,句子的前半部分常常被省略。如:立正!出发!把他带走!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较缓和,如:老师,让我去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比较强硬,大多省去句子的前半部分。如:不要攀折花木!禁止吸烟!
表示劝阻的祈使句语气较缓和,有商量的口气。如:以后别再迟到啦!
3、疑问句
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如:这是谁的书包
4.感叹句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如:这些花真美啊!表示了赞美的语气,这么做太不像话了!(表示谴责的语气)
五、复句
复句及常用关联词总表
复句类型 概念 例句
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况,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选择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递进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更进一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承接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先后相承关系的分句组成,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转折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因果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关系的。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假设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面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面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市场价值。
条件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复句关系口诀】
不是而是是不是,并列关系不可忘﹔
不是就是是还是,选择复句要牢记。
既然就,表因果;即使也,是假设。
不管都,表条件;尽管可,是转折。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 一般常从以下面三种方法来区分: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
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组主谓语部分。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滨州·二模)关于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卡塔尔世界杯的官方吉祥物名叫“La’eeb”,意为技艺高超的球员,它预示着球场上所有的球员都能够拥有更加高超的球技,将自己充满活力的表现,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获得不凡的成绩。吉祥物的样子是非常独特的,整体形象看起来像是一个行走的头巾,也像一张方方正正的饺子皮,看起来特别可爱,并且他的人物表情设计也是特别Q萌的。
A.“整体形象看起来像是一个行走的头巾,也像一张方方正正的饺子皮”中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B.“整体形象看起来像是一个行走的头巾,也像一张方方正正的饺子皮”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吉祥物独特的造型特点。
C.“头巾”“球员”“可爱”都是名词。
D.“淋漓尽致”用来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在这里形容球员们的展示不合适。
2.(2024·江西抚州·二模)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画线的词语依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在古代,“愚”是自己谦称,“子”是尊称对方,“贤弟”是谦辞。
C.她眼睛红红的,好像刚哭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加点的词语是动宾短语)
3.(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下列对摘录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实在是没听过这种①声音:②它稍显破碎,好像是乱珠碎玉发出的碰撞之声;开头几乎还有点③病态的感觉;然而,歌声之中充满了④真诚而又深切的⑤热情,有⑥一股青春的力量,盎然奋发;有⑦一种甜美的滋味,缠绵不绝;有⑧一样无边的哀愁,销魂彻骨。
A.文段中①处“声音”是名词,⑤处“热情”是形容词。
B.文段中②是一个比喻句,把声音比喻成乱珠碎玉发出的碰撞之声。
C.文段中③④两处感彩不一样,“病态”是贬义词,“真诚”是褒义词。
D.文段中⑥⑦⑧处的“一股”“一种”“一样”都是数量词。
4.(23-24九年级上·辽宁朝阳·期末)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它的细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他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他就是都江堰。
A.“履历”“贡献”是动词,“僵硬的雕塑”“绝不炫耀”都是偏正短语。
B.“他就是都江堰。”一句中,“就”做定语。
C.“它的细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一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D.“他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22-23九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下面是班长在“青春向党 奔赴未来”主题班会上的结束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过去百年来,中国青年紧紧跟着党,把青春的忠诚、奋斗和光荣,镌刻进民族复兴史册里。历史是昨天的当下,当下是未来的历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新时代青年要从历史之河中汲取营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从未来召唤中激发力量,肩负民族重托,扛起时代重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A.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B.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复。
D.语段中第一句的主干是“中国青年镌刻史册”。
6.(2023·山东滨州·二模)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冰柱百丈的寒冷天气中,梅花傲然开放。这两句诗写出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主席一生喜爱梅花,他爱写梅、赏梅,还爱“听梅”,“红梅赞”这首歌曾经伴随他多年。
A.文段最后一句中“红梅赞”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B.“屈”字是半包围结构,第七笔的笔画是竖折。
C.“己是悬崖百丈冰”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天气极端寒冷。
D.“俊美”是形容词,“这”是代词,“傲然开放”“喜爱梅花”都是偏正短语。
7.(23-24七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下列关于语法或修辞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春雨来了。春雨是春天的“乐队”A.“沙,沙……”它流进田里,田里的秧苗一改从前的无精打采,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杆B;黄花菜显得更有精神……农民伯伯站在屋檐下,望着田地笑,眼前仿佛出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A.选文中划线句子“A”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B.文中加点的“出现”词性是动词。
C.文中加点的“屋檐”词性是名词
D.选文中划线句子“B”的修辞方法是拟物。
8.(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有关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生而蓬勃。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一路欢歌。③折柳赠君,是临别的意境;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燕子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远处的山峦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⑥柳丝浮起浅绿,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掠起新的希望,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二、基础知识综合
9.(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每年春末夏初,待南阳山上白如霭雪的杏花飘落,①北塬山上粉红可人的桃花开了,沿大夏河两岸逶迤三十多公里的牡丹花迎来怒放时刻,到处便是姹紫嫣红,氤氲醉人。清代诗人吴镇曾写诗赞美临夏的牡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可见临夏牡丹历史悠久。②临夏人爱“花儿”,就好像临夏人爱牡丹,是灵魂深处的一种情怀,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情感。“花儿”如同一条民族团结的纽带,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凝聚起各族儿女,共建美丽的家园。
(选自张宗龙《我的第二故乡是花儿的故乡》,有改动)
大美甘肃,魅力陇原!这里有兰州的百年中山桥,奔téng不息的黄河水在此处放慢了脚步;这里有因一碗麻辣烫而被带“火”的天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临夏的“蓝色黄河”,清澈见底的河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有陇南的绿水青山,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秀丽江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敦煌飞天,驼铃声响。一头连着历史,一头朝向远方。这里是甘肃,她已等你千年,正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你。
(选自《新甘肃·甘肃日报》,有改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霭( )雪 奔téng( )不息
(2)“桥梁”的义项:(名)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②比喻能起 作用的人或事物。如文段中该词就是这个含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①中“沿”“时刻”“到处”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名词、副词。
B.“姹紫嫣红”“魅力陇原”“清澈见底”“绿水青山”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②虽含有比喻词“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这里有因一碗麻辣烫而被带‘火’的天水”中,“火”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生而péng( )勃。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一路欢歌。③折柳赠君,是临别的________(意境/境遇)。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燕子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远处的山luán( )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⑥柳丝浮起浅绿,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掠起新的希望,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10.(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énɡ( )勃 山luán( )
(2)结合语境,从③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1.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2024·湖南益阳·二模)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不仅要树立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A______(锲而不舍/坚贞不屈)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甲】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hè)______,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______。【乙】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B______(且行且歌/引吭高歌)。
12.按要求填空。
(1)以上文段中拼音hè的汉字是 ,(2)加点的字“霾”的拼音是 。
13.请在文段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A: B: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脚踏实地”“远大志向”“走稳走实”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B.文段中【甲】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乙】句是一个假设复句。
C.文段中划线句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结果”,或将“源于”改为“是”。
D.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不行不至”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
(2023·江苏常州·一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窗外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随风旋转,飞舞,好一个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会儿工夫,②操场上( )已经看不到鲜红与苍绿,( )有一层白皑皑的积雪。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③像轻灵的小鸟轻轻抖动翅膀,又像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落下,在米黄色路灯的辉映下,雪花笼上一层淡黄,一缕韵味弥漫在校园空中。转眼之间,眼前高高的青松、低矮的灌木丛等展现出一幅如诗似画的奇景:
15.选出对相关句子的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画线①句先用拟人再用比喻,描绘了雪的到来以及飞舞之姿。
B.文段中“姗姗来迟”“花瓣落下”“韵味弥漫”都是主谓短语。
C.填入画线②句括号处的关联词语应该是“虽然……但是……”
D.画线③句前后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不能互相调换位置。
16.结合语境,发挥想象,续写一两个符合文意的句子。
17.(2022·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髻儿 xiāng上
(2)请从以上选文中找出分别与下列词语词性相同的一个词。
①看护妇 ②吹动
(3)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其中加点词语“秀气”在语境中的含义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