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吸收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3吸收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1 15: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吸收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到根据具有吸收作用,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且涉及一些物理、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完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与理解
1. 掌握基本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吸收作用”的定义,以及它在植物体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2. 了解植物根部结构:学生应了解植物根部的基本结构,如根尖、根毛等,并理解这些结构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中的作用。
3. 理解吸收原理:学生能够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如何影响植物的整体生长和发育。
科学探究与创新
1. 设计实验:学生应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如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3.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方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与方法
1.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质疑现有的科学理论或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2. 逻辑思维:学生应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3. 科学方法: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测量和记录等,并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学生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通过合理灌溉和施肥来促进植物生长,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
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验。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1.课前准备好教学实验材料
2.准备相关的课件;
3.课前准备探究萝卜吸水和失水条件的实验。
教学过程
项目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引入 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播放一段水流的声音,问同学们是什么声音,猜猜是什么物体? 展示几张土壤干枯裂缝的图片,让同学们说说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1.观察图片回忆旧知识,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 激发思维,梳理知识 展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自主学习过 程中有疑惑的知识点。 探究问题1 1:水对植物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肯定学生的回答。 探究问题2 2:植物细胞如何吸水和失水? 1.植物体能吸水和失水 引导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制作“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试验。这个探究实验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先完成探究问题3 差不多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植物细胞会发生吸水和失水现象。 提出问题: (1)溶液中多出的水分来自萝卜细胞的哪 个结构?失去的水分进入萝卜细胞的哪个 结构?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途径是什么?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1)分析、小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 件。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教材,学会利用现有的材料获取新知识。 1.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教材思考后回答。 “捏一捏” “瞧一瞧”观察、体验萝卜细胞的的吸水和失水。 结合展出的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找出液泡。 结合图回答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途径。 认识:盐水浓度>细胞液浓度>清水浓度。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轻松回答出: 1.培养根据教材分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意评价学生分析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生在对一系 列问题串的回答和学生间的补充中能逐步地深化对液体浓度的认识,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学有所得 提出问题: 1.水对植物体如此重要,是不是给植物体浇 越多水越好?展示不同植物,相同植物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曲线图。 引导分析。 1.阅读,讨论。 2.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明确学有所用,明确学习生物的重要意义,并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 趣。本环节的设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合理灌溉 学生们分析数据: 1.三种农作物日平均需水量表 结论: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 2.某种水稻不同时期平均需水量变化图表 结论: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3.生活应用:合理灌溉就是要根据植物法人种类,不用生长期,以及土壤的含水情况对植物进行灌溉。 学生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学生学生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小结 概念图展示本节的主要内容。 利用课堂游戏活动来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学生认真看课件,并积极构建知识框架。 利用概念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自我的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吸收作用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无土栽培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这样的精神和要求来设计本节教学过程,使本节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从教学效果看,该课较好地完成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但是,如果能更多地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对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类似的生物学现象(如:用肥过多,浇水过多,过频引起的作物萎蔫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