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实践项目《细胞结构模型制作》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综合实践项目《细胞结构模型制作》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1 15: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结构模型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能通过模式图准确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归纳总结各结构的功能。
(二)科学思维
能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方法进一步理解细胞的构造,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
(三)探究实践
能运用各种材料自行设计构建细胞结构模型得出结论。
(四)社会责任
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准确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归纳总结各结构的功能。
2.能运用各种材料自行设计构建细胞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不同材料塑造立体结构,提高色彩搭配和审美能力。细胞内各结构的大小比例和空间位置关系在模型中的呈现。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准备
各种手工材料(彩泥、彩纸、泡沫、吸管等)、多媒体资料(细胞结构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生物知识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细胞的彩色图片和动画视频,如动物细胞的游动、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示意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神奇的微观世界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细胞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美术元素引入:展示一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精美立体模型作品,如用彩泥制作的花朵模型、泡沫制作的建筑模型等,告诉学生今天他们将用类似的方法制作细胞模型,把生物知识和美术创作结合起来。
2. 知识讲解
详细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对于动物细胞,重点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等。对于植物细胞,除了上述内容,还要强调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使用简单易懂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如把细胞比作一个工厂,不同的细胞器就是工厂里不同的车间,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如“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哪些?”等。
展示准备好的手工材料,如彩泥、彩纸、双面胶、泡沫、吸管、铁丝等,并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彩泥可以塑造各种形状且色彩丰富,适合制作较小的细胞结构;泡沫可以切割成较大的块状,用于制作细胞壁等。
讲解立体模型制作的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红与绿、蓝与黄等)可以突出重点结构,但要注意搭配比例;类似色(如红、橙、黄)搭配会使模型看起来更和谐。同时讲解形状塑造技巧,如搓、捏、压、剪等手法在制作不同结构时的运用。
3. 小组讨论与设计
小组划分: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相互学习和协作。
讨论内容:小组内讨论决定制作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模型。如果选择动物细胞,要确定如何突出表现如线粒体较多的特点(因为动物细胞生命活动旺盛,需要更多能量);若选择植物细胞,则要考虑如何体现叶绿体的分布和细胞壁的形态。
根据所选细胞类型,讨论模型的整体布局。例如,对于植物细胞,要确定细胞壁的形状和大小,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位置等;对于动物细胞,要考虑细胞核在细胞中的比例和位置。
设计材料使用方案,如用彩泥制作什么结构、泡沫制作什么部分。例如,用彩色泡沫制作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用绿色彩泥制作叶绿体,用黄色彩泥制作细胞核等。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简单记录在纸上,包括模型草图和材料清单。
4. 模型制作
制作过程: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设计方案开始制作细胞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和呈现是否准确。例如,若发现学生制作的线粒体形状或大小不符合实际,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改进;若看到学生对细胞核内染色体等细节有疑问,进行详细讲解。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如有的学生负责制作某个细胞器,有的学生负责整体组装和调整。
5. 展示与评价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制作好的细胞模型展示在讲台或教室前方的展示区,并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是哪种细胞模型,重点介绍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以及在模型中是如何体现的。例如,某小组介绍植物细胞模型时会说:“我们用绿色的彩泥制作了叶绿体,因为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呈绿色,而且我们把叶绿体分布在细胞壁内侧,体现了它在细胞质中的位置。”
评价环节: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生物知识准确性(占60%)和美术造型美观度(占40%)。对于生物知识准确性,从细胞结构是否完整、各结构特点是否正确体现等方面打分;对于美术造型美观度,从材料选择是否合适、色彩搭配是否协调、整体造型是否美观等方面评价。
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记录在黑板上,最后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小奖品或加分)。
6. 总结
教师再次强调细胞结构的重点知识,回顾不同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特点,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分隔细胞内外,还在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作用等。
总结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美术技巧,如色彩搭配原则和形状塑造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更多的创意制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次跨学科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明白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事物。
实践任务: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制作的细胞模型,融合生物知识和制作过程中的美术思考。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设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采用学生动手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更好的理解细胞的结构,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旨在让学生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并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研究小组内交流→研究组间交流→班内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探究过程,分析成败原因。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和分享,学会了谅解和包容,既发展了个性,又培养了集体精神,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设计细胞模型方案,并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法,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探究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