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物体的器官和系统》教学设计
本节分析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选自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是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学生对细胞、组织等微观结构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物体结构的宏观层面——器官与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理解生物体如何通过器官和系统的协同工作来维持生命活动,为后续学习生物体生理过程、生态环境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生物体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宏观结构层面的理解尚浅。他们可能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系统化的能力仍需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三、课程标准分析(2022版)
1、内容要求:
①从多样化的模拟活动中,掌握人和动物体、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层次
②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初步形成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2、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 学业要求(或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1.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描述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 识别植物体和人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器官。
科学思维 1. 比较动植物体主要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 2.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初步形成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科学探究 1.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实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态度责任 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掌握生物体内主要器官和系统的名称、位置及基本功能。
②难点:理解器官与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这种协同作用如何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创设“一起学做蒜香鸡翅”有趣情境,引出解剖鸡翅,然后从胃消化鸡翅来分析胃内的组织。紧接着小明思考植物体内的组织组成了哪些器官,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总结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精妙排布,同时呼吁其他同学善于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器官游戏”拼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了解3D生物打印技术 展示3D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短文。3D生物打印用生物墨水打印出不容易和受体免疫排斥的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上节课已经了解组织是一群相似的细胞,那器官又是什么呢?组织和器官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区分它们呢?导入新课——《生物体的器官和系统》。 阅读科普3D生物打印技术短文,思考问题 从新兴科技发明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一)观察解剖鸡翅 1. 构成鸡翅的组织有几种? 2. 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3. 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二)逐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归纳出器官的概念。 1.由不同的组织组成 2.按一定的顺序聚集 3.完成一定的功能 (三)关注学生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材料中有什么组织?圈画出来做好标记。汇总后,判断皮肤所属的结构层次,最后请学生代表上台分享结果。 皮肤主要由具有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感受刺激的神经组织和多种结缔组织构成。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2、通过连线活动,区分人体的组织和器官。 展示心脏、脑、胃、骨、骨骼肌、皮肤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器官与组织的区别。 (四)播放视频:认识几种人体常见的器官介绍,引导学生内化器官概念。 总结: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且以某种组织为主,与承担某种主要功能相适应。 (一)带着问题,解剖鸡翅,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1. 鸡翅中的皮肤主要是由上皮组织构成。鸡翅中的肌肉主要是肌肉组织。骨骼、脂肪、肌腱主要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 2.上皮组织分布再鸡翅表面。肌肉在中间。骨骼在内部。神经血管普遍分布。 3.鸡翅主要为了完成飞行运动的功能。 根据已有知识,明确: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聚集起来,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这样的结构叫器官。 (二)小组讨论分析活动2,回答问题。 1、皮肤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划破后容易感染——上皮组织;血液——结缔组织;疼痛——神经组织。所以,皮肤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 2、参与连线活动,加以辨别。 肌肉有多种组织构成,属于器官;肌腱只是单一的结缔组织。血液是多种细胞构成的结缔组织。 (三)观看视频和图片介绍,总结内化器官概念。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视频资源,解决问题,训练分析问题,归纳的能力。 参与活动,从事实性知识建构一般概念,最后建构大概念。 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归纳与概括理解“器官”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认识到生物体是统一的整体。
人和动物体中多个相关器官构成一个系统 问:人体的某一项生理功能是否靠一个器官就能完成?例如: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单靠胃这个器官就可以进行了吗? 展示食物经过体内的过程,简单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等。这些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一起构成消化系统。从而引出系统概念。 播放视频:人和动物体的系统。简要介绍人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运动时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并说明理由。 个别提问,通过运动时会感到疲倦劳累,面红耳赤,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运动动作的准确实现等现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 (四)由各系统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体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才能构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总结】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排列应该是: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人和动物体。 (一)观察人进食后食物经过消化道的动图,明确不能单靠胃一个器官。还需要几个器官协调配合。理解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二)观看视频,初步认识人体的八大系统。 (三)参与讨论活动3。 运动时主要靠运动系统完成。同时运动需要的营养物质能量需要依靠消化系统。还需要呼吸系统提供氧气。这些物质需要靠血液循环系统运输。运动时还需要神经系统调控。 理解各系统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体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四)作好相关笔记。 从事实性知识建构一般概念,最后建构大概念。 多角度辨证和分析具体的情景问题,理解生物知识。
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一)提问:植物的一个叶片或者一个果实是组织还是器官?植物的结构层次是否跟动物体一样?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观察剥开橘子的结构,以及叶片的结构,明确哪些是保护组织、哪些是营养组织,哪些是输导组织。让学生理解叶片、果实等都是植物体的一种器官。 叶、果实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二)展示一棵完整的橘子树图片,让学生说出一棵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哪些器官 (三)这六个植物器官各有什么功能?根据功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个别学生回答。 根、茎、叶主要跟制造运输吸收营养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主要跟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四)绿色开花植物,如橘子、番茄整个植株只存在这六大器官。六种器官分工协作,使植物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总结】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排列应该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重点点拨较难区分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这六种器官:多种组织;组织:植物六大器官的某一部分属于组织。 (五)生活视角:我们吃的蔬菜大多都是绿色植物的某个器官。判断下列食物是植物的什么器官? 展示白菜、金丝菊、人参、西瓜、瓜子、胡萝卜、豌豆、莲藕、土豆、海带图片。让学生判断后放入相应器官框内。 提醒莲藕和土豆不是根是茎。 (六)海带真的属于这六种器官之一吗? 点拨1:海带来自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没有任何器官。 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六大器官,只有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才有! 点拨2:植物的生殖器官之间存在形式往往密切相关,尤其是果实和种子。 提醒西瓜是果实,西瓜籽是种子。葵花瓜子:果实,瓜子仁:种子;豌豆:种子,豌豆荚:果实; (一)回顾上节课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1.橘子皮是保护组织,橘子肉属于营养组织,橘子间的筋络属于输导组织。 2.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明确:叶片和果实都是器官。加深对器官的理解。 (二) 识图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 (三)尝试从功能上对植物不同器官进行分类,回答问题。 叶:制造有机物;根:吸收水和无机盐;茎:支持和运输营养;花、果实、种子:繁殖后代。 (四)作好相关笔记。 (五)参与活动讨论后,作出判断; 白菜:叶;菊花:花;人参:根;西瓜:果实 ;葵花瓜子:果实;胡萝卜:根;豌豆:种子; 莲藕、土豆、海带可能会判断出错; (六)批判审视 回顾旧知,迁移知识,理解新知。 研究事实,对比事实,集聚事实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科学与生活相互关系的教育 培育学生批判质疑科学精神
比较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高等动物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什么区别吗? 高等动物比植物生命活动更复杂,结构层次更为复杂。 提醒:单细胞生物单个个体就完成所有生命活动,如衣藻、草履虫。它们的结构层次不具备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 比较区分高等动物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没有系统。 认识单细胞生物跟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运用比较法,建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
课堂小结 利用概念图,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归纳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衔接上一节课,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课外拓展 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1供体短缺2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为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例如:导入的3D生物打印,另外居然还有利用植物与动物的结构层次的相似,尝试种出人体器官的。 播放视频:种植人体器官。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探索路上充满非常多可能。未来的无限可能需要大家去创造。 观看视频。 情感升华。 通过具体实例展现社会需求驱动生物学科学的发展。同时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开启科学探索。树立远大目标。
对标中考 利用习题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点。 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教材练习和“对标中考”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提升,查缺补漏。进一步推动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巩固和利用。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应章节
【板书设计】
4.2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一、器官:多种组织
1人、动物:心脏、胃、骨、肌肉
2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二、系统:多个器官
消化、运动、循环、呼吸、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
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和动物体。
植物体。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器官”、“系统”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几个概念的构建。
1.1通过解剖鸡翅的实验视频向学生提供极为具体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最终建构“器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列举学生较熟悉的结构事实如:皮肤、胃,理解内化器官概念。再通过人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知道诸多的消化器官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让学生理解“系统”这一概念。通过多个系统参与完成运动这一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各系统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体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从而梳理出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并最终理解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2在动物体器官认知基础上,从回顾橘子的结构和叶子的组织组成,强化器官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植株,认识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通过比较、归纳植物器官和组织的区别。通过课堂活动,认识日常食物的器官属性,与实际生活接轨。对六大器官进行功能分类后,构建出构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并最终理解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生物科学的兴趣,扩展认识生物的视野。所以,设计本节课时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选取了很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从生活出发,用许多事实性知识建构一般概念,最后建构大概念,直观性强,难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