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海燕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高傲的海燕翱翔于苍máng的大海之上,风雨无情地击打着它,可它没有丝毫退缩,没有被吓得到处飞cuàn,也没有些微困乏,它始终拍打着翅膀,坚强地叫喊着,飞翔着!它没有抱怨天气的恶劣,而是坦然面对!哦,风雨已经成了海燕不可或缺的伴侣。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看待挫折,那也许正是我们勇敢前行的动力。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傲( ) 挫折(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苍máng( ) 飞cuàn(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国泰民安是中华民族优质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创新性挖掘与传承,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赋予了其鲜活的时代内涵。③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目标追求,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由 、富起来到 伟大飞跃的科学概括与标识性表达。④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要求。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并写在下面。
(2)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序号)
A.强起来 B.站起来
③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目标追求,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由 、富起来到 伟大飞跃的科学概括与标识性表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海燕》是一篇散文诗,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诗篇。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让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
C.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勤奋刻苦。
D.沱江发源于九顶山,经简阳、自贡等地,至泸州市汇入长江,全长约712公里左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5.学校开展“我的读写时光”主题活动,小文写了一段读书心得,其中一段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
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
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
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6.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只填序号)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
(3)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换
C.表示提示下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7.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
A.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8.语文素养思维发展某实验中学为了激励九年级的学子,特开展以“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工整地写出“华”字的笔顺。
(2)请补充下面的对联。
上联:十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活动策划人,请参考示例,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示例:
活动主题:奋斗百天,不留遗憾
活动形式:最美校友演讲
活动目的:给学弟学妹提供宝贵经验,忠告大家努力奋斗
我的设计: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给学生加油助威,增强中考冲刺的勇气和信心。
你的好朋友王刚平时学习勤奋努力,可在这几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中考,你会怎样鼓励他?请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在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海燕的特点?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
文中的词语概括海鸥、海鸭、企鹅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写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
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
12、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护理……
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鹅,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使烟和火……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坑,为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13、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
14、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火焰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
15、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16、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几棵大树
吴伯箫
①绿肥红瘦,城里的朋友,不断地有来乡下散心的。到这里,往往主人还没迎出柴门,远远便听见客人嚷道:“这儿风景真好!”到屋里,一杯白开喝不完,又急着说:“到外面逛逛罢。”到村落左近,浴着煦暖的东风,踏着芊绵的草地,一路数着各色野菜花,看齐刷的麦垄,他们赞不绝口。若于水车井边坐下,指点着怪近的山峦及一眼弥望的旷野,凑巧那里传来耕田人喝牛的声音,或村舍一声鸡叫,他们会冲口而出说:“简直是世外桃源。”
②啊,“世外桃源”!这在我们终日锁在乡下,为繁重的责任苦寂得像念倦了经的古刹的老僧一样的人听了,你说不奇怪么?可是仔细想过一通,或到城里忙了一天,披了夕阳回来再看见那绿到天边的景色时,才会恍然:那朋友的惊喜是有道理的。原来住惯了芝兰之室的人,就难乎其为芳香了。耳濡目染觉得平平无奇的这郊野风光实在有它的伟大可爱处。院子里的几棵大树,就是这样想过了之后,回头被我特别注意的。
③要说大树,忽然想起从前居处的海棠院来。海棠院,贾家蘅芜院似的,应属丽华金屋飞燕兰宫之类;而其实,这里说的只是北苑学校一处图书馆的院落而已。那院落不大,两株海棠就遮得满院树荫了。我爱海棠:喜欢吃又甜又酸的海棠果,喜欢看又艳丽又浓郁的海棠花。同时也是朋友们读书、闲话、散步、喝茶的场所。这海棠院落与有着大树的庭院相比,差别就在后者有的是几棵大树的缘故。
④要说的树,是美国白杨。听说是清末这里办农政学堂的时候栽的。现在都已合抱粗,十几丈高了。一直上伸的躯干,密匝匝的叶子,一株株看齐了似的排着,两行可四五十株。叶子绿得一尘不染,恰像乡下姑娘刚浆洗过的竹布衫子。那叶子无风自鸣,寇窣作响,音韵幽怨可听。若有忧郁的人是极易引起“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那种情绪的。细雨微风中,那声音有些抑郁。狂风暴雨中它呼啸里就带出悲壮,人也会跟着烦忧起来。但我喜欢它的还是在午夜同清晨的时候。
⑤午夜小睡初醒,四壁静悄悄的,满院里只弥漫着它那簌簌的啸声。枕边一念袭来,你不会以为你正乘了一只轮船向大海滑行,以为依旧岛上山屋,卧听上潮时惊涛拍岸的声音么?那么再入睡时你的梦境就该更美了,起码怕就是《金银岛》或《古舟子咏》的故事。在清晨,我爱那树巅传来的一片鸟声,有干咳的啄木,有唱着“不如归”的子规,有叽叽喳喳吵嘴似的喜鹊、麻雀。那清新的空气同清新的感觉令人忽而觉得年轻起来。
⑥在圣贤桑梓的曲阜,看孔子手植桧,子贡手植楷,在泰山脚下的岱庙瞻仰唐槐汉柏,都极爱好,因为它肩负着几千年历史的陈迹啊。古圣先贤的手泽,神明华胄的光辉,仿佛都在它那老干秃枝,皱裂的皮层,及偶然的一丛苍翠的叶子里蕴蓄着、透露着。谁不喜一处破落的书香人家正对了垂珠门楼的一棵古槐呢?他祖先在那儿拴过高头马,挂过百灵笼,老年来领孙子看过蚂蚁爬树的。一世的荣华,几代的富贵,古槐都曾经历过目,败家子的浪荡行为也给它添划过年轮。“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种树人往哪儿去了呢?你是否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⑦是的,就这面前的几棵树说,现在是这样高大了,当初是谁种的?种的时候他可曾想到这树后来的种种?一年年一枝枝一叶叶,是怎样长成这样子的?有多少鸟曾在这儿栖止、唱歌或竟轻轻掠过?啊,当这树还幼小的时候,总该有人天天挑了水灌溉,拿了刀斧修剪罢?后来长大有荫,也总该披衣于树下徘徊,望望树隙里露出的疏疏的星,踏着地上姗姗晃动的日影,去寻那么一点闲愁的罢?现在我在这儿与它朝夕晤对。寒冬我看过它秃枝顶上麻雀的朝会,浴着朝瞰的啁啾,给人多少温馨,日夕群鸦噪晚,打发去若干不适的意趣。深秋的缤纷落叶,添人一脉凄凉,春来枝叶萌发,也给心头播下一线生机。于今行将盛夏了,叶子长得蓊翳了。浓厚的荫凉,如友人杜君所说:“恰巧当了凉棚呢。”
⑧前些日子正当种树季节,朋友们又设计于树下的甬道旁栽了两行小柏树,掘土担水,整整忙了两天,一个无花的庭院又平添了不少生色。时满月余,小树都绿起来了,有欣欣向荣景象;可是栽树的人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走了。我常常想:二十年后,小树都长得有点像样子的话,自己有兴会重来当又作何想呢?“城郭依旧人民非”,朋友们准是到不齐的。
⑨其实感伤是不必的,像这样粗大的白杨,顶老才二三十年,顶多才四五十株,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有缘到南洋去罢,那里有热带的椰子林、棕树林;有缘到北美加拿大去罢,那里有高可直冲霄汉、广可千数百顷的杉树林。碧天所笼罩,赤地所擎托,哪里不可以栖迟呢?“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有着太阳光的地方,万物就滋长起来。有那么一天,肩起一束行囊,且山海河岳地漫游去罢,处处参天乔木,怕又美不胜收了。
⑩像大树一样,尽着向上长;你也尽着向前走罢!“无树不成村”,路也是宽得很呀!
一九三六年五月底,济南桑园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两段从城里人视角叙写乡下美丽怡人有若“世外桃源”的风景,意在引出下文着力抒写的院子里的几棵大树。
B.第④段从由来、种属、树形、姿态、色泽、声音等多个方面描写院里的几棵大树,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C.第⑥段由院子里的几棵大树联想到曲阜圣贤手植的桧、楷以及岱庙的唐槐汉柏,使人生发感慨,启人深思,充实了文章内容。
D.第⑦⑧两段由树写到种树人、树的成长历程、树与人的关系等,抒发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随遇而安的深沉感喟。
1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行文鲜活、生动,“像念倦了经的古刹的老僧”,强调生活清苦寂寞;“像乡下姑娘刚浆洗过的竹布衫子”,突出白杨绿得清新。
B.文章行文连贯,“但我喜欢它的还是在午夜同清晨的时候”这个过渡句引出下段“我”在午夜与清晨听闻啸声、鸟声时的感觉的抒写。
C.文章善用问句抒情,第⑦段连用六个疑问句,由面前的大树而追问栽种者、树的成长过程、树的遭遇等,揭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哲理。
D.文章巧用反问点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哪里不可以栖迟呢”这两个反问句开拓了意境,展露了高远的理想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19.吴伯箫曾在《无花果——我和散文》中指出,散文“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试据此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的艺术特色。
20.著名作家王统照评吴伯箫的散文说:“好锻炼文字”“对于字句间颇费心思”。在遣词用句方面,吴伯箫善用典故,多引古语。请以本文为例加以赏析。
写作
21、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事物,它们常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请你写一段话,赋予某一事物象征意义。(200字左右)
答案
1、(1)ào cuò (2)茫 窜 2.(1)国泰民安 (2)B A 3.A 4.B 5.A 6.B C A
7.A
8.(1)
示例:九年呕心沥血喜迎中考
示例:珍惜青春,挥洒热血 学生宣誓
(4)示例:朋友,别灰心,勿气馁。一时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考试,你一定是胜利者。
9.“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
10、恐惧和胆怯 对比衬托出海燕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精神。
11、描写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
12、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那些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挣扎的沙皇反动派;大海象征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13参考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参考: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作者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
参考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参考: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D 18.C
19.①结尾托物言志,由向上长的大树联想到“向前走”的人;同时,以“无树不成村”这一俗语,强调前路宽广,以此自勉。②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委婉地表达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理想,如此结尾有“回甘余韵”,耐人寻味。
20.①善用典故:用“世外桃源”这一典故概括评价作者所居处的乡下风景的美丽恰人;用“贾家衡芜院”“丽华金屋飞燕兰宫”等典故,状“海棠院”之高雅幽深;用“芝兰之室”突出居住环境的美好。②多引古语:引“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渲染院子里白杨叶子无风自鸣、音韵幽怨、有些抑郁的特点。引“城郭依旧人民非”一句,暗合国家动荡的时代背景,流露聚少离多的感伤。引“四时行蔫,百物生蔫”,强调自然天道,抒发志在四方、奋发向上的豪放、旷达的胸襟。③常见古诗文典故与名句的引用或化用,使得文章语言典雅凝练,意浓且自然,雕琢而不刻意;具有文白相间、雅俗兼具、声情并茂的审美效果。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