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0 15: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中考总复习历史
目 录
CONTENTS
01
考点分析
02
能力提升
考点分析
通过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认识世界各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知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1. 联合国:
成立时间 1945年10月
联合国旗帜
地位 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主要机构 (1)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3)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作用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2. 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时间 1995年1月1日
宗旨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 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评价 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基础 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大势的准确把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内涵 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举措 (1)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1.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地震,联合国启动震后紧急救援行动,呼吁叙利亚冲突各方立即停火,共同协助向受灾地区运送救援物资;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材料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是(  )
A. 阻止局部热战的发生
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促成国际团结合作
D. 发展国际友好关系
B
2. (2024辽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A
通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5年4考;考查要点: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经济全球化)
1. 世界多极化:
表现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 主要力量 欧盟 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日本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中国 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经过和平发展不断壮大的中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 主要力量 俄罗斯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建立国际 新秩序的 努力 发展中国家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世界各国 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 (1)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政策
(2)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3)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 经济全球化:
概念 指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趋势
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3)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4)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
(3)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4)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社会信息化:
概念 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发展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挑战 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4.文化多样化:
表现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中国担当 担当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2023广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C
4. (2024广东)1945—1993年,全球飞机航班乘客人次从900万增至11.71亿。1983—1993年,全球空运货物总量也增加了近3倍。这一现象反映的是该时期( )
A. 社会信息化 B. 世界多极化
C. 文化多样化 D. 经济全球化
D
知道人口、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5年1考;考查要点:世界各国携手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问题 表现
人口 (1)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
(2)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资源 (1)污染和浪费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3)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问题 表现
环境 (1)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传染病 21世纪以来,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使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
社会 治理 (1)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得到迅速改善
(3)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荒
5. (2023陕西)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这反映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   )
A. 霸权主义危害
B. 能源危机加剧
C. 人口增长过快
D. 生态环境恶化
D
能力提升
1. (2023泰州)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
A.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B. 美国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C. 发展中国家起主导作用
D.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D
2. (2024枣庄)2024年4月9日,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这是联合国表彰维和人员的最高荣誉。这一表彰源于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
A. 解决贸易争端 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促进亚太合作 D. 加快欧洲一体化进
B
3. 【跨学科·英语】英语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词汇,近年新增的词汇有“Belt and Road”(“一带一路”)、“Global Supply Chain”(全球供应链)等。材料反映出(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地区性经济危机不复存在
C.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
D.世界文化的联系日趋紧密
C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主要职能,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协调世界经济的国际组织是(   )
A. 七十七国集团 B. 欧洲联盟
C. 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
C
5. (2023郴州)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导致该地区矛盾不断,长期动荡。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重要根源是( )
A. 霸权主义 B. 宗教纷争
C. 恐怖主义 D. 民族矛盾
A
6. (2023菏泽)“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A
7. 【历史解释】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 确立了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消除了世界和平的不利因素
D. 取代了联合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B
8. 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道主通常会为与会领导人提供定制的当地传统服装。此举在宣传介绍东道主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亚太大家庭”的理念。在每次会议上,“穿什么”总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反映出( )
A.中国改革开放硕果累累 B.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C.政治联盟利于世界和平 D.贸易往来推动了文化统一
B
9. 【家国情怀】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 800亿美元。这一倡议( )
A. 是中国制定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
B. 拥有固定的合作区域与合作领域
C. 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D. 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C
10. 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说明中国新时代外交( )
A. 彻底消除了世界各国矛盾
B. 主导构建国际新秩序
C. 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 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D
11. (2024赤峰)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服务交换,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购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这表明互联网( )
A. 标志着“信息时代”到来
B. 拓展了人际交往的领域
C. 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D. 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C
12. 2021年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25%的议会成员是女性,这一比例在过去的26年间提升了11%;2020—2021年女性部长的比例在一些由男性主导的国防、金融等领域中也有所提升。材料反映了(   )
A. 妇女地位超越男性 B. 教育提升妇女地位
C. 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D. 男女平等初步实现
C
13. (2023成都)据题13表“1974—1990年部分世界博览会主题统计表”可知,现代人类社会( )
A. 发展面临共同挑战 B. 亟待建立经济新秩序
C. 能源危机异常严峻 D. 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A
14.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这主要是为了应对(   )
A. 人口爆炸问题 B. 网络安全问题
C. 资源短缺问题 D. 全球气候变暖
D
15. (2023荆州)1950年世界人口约25亿,1985年世界人口接近50亿,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性 B.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 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危害性 D. 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
16.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挑战不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项挑战,分析它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主要挑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暖。
【示例】
选择: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为应对这些挑战所作出的努力。→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努力: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世界现代史时间轴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