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解读与专题集训【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解读与专题集训【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0 15: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解读与专题集训
第七部分 解题技巧
中考总复习历史
题型解读
类型 题型特征
现代文 表述题 这类题型在试卷中占比很大。用现代文进行表述,符合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较利于学生的理解
文言文 表述题 这类试题在考查“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部分相关内容时出现比较多。全部或部分用文言文进行表述,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题型一 文字表述类
典例演示
类型一 现代文表述类
【典例】(2024广东)《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题干是用现代文表述的,文字量不多且通俗易懂,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题干材料“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可知秦朝重视农业生产,B选项符合题意;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排除A选项;汉初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C选项;题干并未体现秦朝注重兴修水利,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技巧点拨】解答现代文表述类试题要注意读懂题干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提取关键词,关注设问与题干关键词的关联。
类型二 文言文表述类
【典例】(2024广东)唐朝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题干是以文言文表述为主的,考查的是唐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理解题干中的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烦峻之法”的意思是烦琐苛刻的法律,“用法务在宽简”的意思是动用刑法务求宽大简便。由此可见,唐朝吸取隋朝因暴政而速亡的历史教训,制定宽松的法律和政策,B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唐朝改革法律,并未涉及吏治整顿、经济发展和三省六部制,排除A、C、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表述类试题,要善于从文言文中提取关键词以理解材料的基本含义;巧用题干中的现代文辅助理解题意;用好排除法,排除与题干内容无关的选项。2023、2024年的中考试题中文言文的内容较少且难度较低,但文言文是承载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内容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历史韵味,因此需要适当加强对文言文材料的理解力。
解法指导
1. 审设问:明晰答题方向、答案来源。
2. 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读材料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信息,尤其要注意提取出有助于解题的关键信息。
3. 用知识:结合材料和设问,找准切入点,进行知识迁移。
4. 析选项: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审视,可以采取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得出准确答案。
专题集训
1. 有学者指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文化,有其地域性的色彩。此后或早或晚,每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系统,终要融合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该学者认为( )
A. 远古聚落星罗棋布
B. 部落联盟冲突不断
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 南北文化差异明显
C
2. 题 2表所示为两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据此可知 ( )
A. 史书成书越早史料越真实
B.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和多样性
C. 时代越后历史评价越准确
D. 历史评价必须要依托实物史料
B
3.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该观点认为宋朝的政治制度( )
A.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B.引发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D.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
D
4. 1776年,潘恩写道:“英格兰顾及北美殖民地的利益,充其量不过是为了满足它自己的目的。……考虑到已经发生的事情,在这样一个间接政府的治下,我们将很快沦入何等状态!……和解几乎就等于毁灭。”潘恩认为要( )
A. 摧毁美洲殖民体系 B. 武装反抗殖民统治
C. 完善英美贸易法规 D. 和平实现国家独立
B
5. (2023广州)1944年6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致辞说,各位到延安时,正遇着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其影响不仅在欧洲,而且将及于太平洋与中国”。由此可见,第二战场的开辟( )
A. 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
B.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促进了欧洲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D. 加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计划实施
A
题型解读
类型 题型特征
历史图 片题 历史图片包括文物、字画、相片、人物等的图片。历史图片题通常以一图或多图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识记、理解、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历史漫画题 历史漫画常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题型二 历史图像类
典例演示
类型一 历史图片题
【典例】(2024广东)下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会员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 国民革命运动
B. 秋收起义
C. 人民解放战争
D. 南昌起义
【答案】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运动,以及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的换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为“公元年份=民国年份+1911”,题干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经过换算是1926年。根据题干“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会员减租证”,可知当时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A选项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排除B选项;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6月,排除C选项;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技巧点拨】解答历史图片题要做到“四审”。一是审题,弄清楚题目要考查的是什么;二是审图,仔细观察题目中的历史要素,尤其要注意图片细节,弄清楚图片的含义;三是审注记,注记是对图片进行的补充说明或解释;四是审选项,要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选出正确的选项。
类型二 历史漫画题
【典例】(2023广东)下图为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画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光荣革命”已完成
B. 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该漫画展现了“人们倒立行走,鱼在空中飞,老鼠追着猫,兔子追着狗”的荒诞反常景象,根据题干时间“164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冲击,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选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选项;漫画主要反映的是英国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并未体现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丧失,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技巧点拨】解答历史漫画题要学会透过漫画解读其背后的历史事件。首先,要全面观察漫画:观察画中人物(或拟人化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观察画面形成的特定背景;观察画中对特定情境的提示和标注;注意漫画的标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寻找解题依据。最后,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选项。
解法指导
一审二看三用四析:
1. 审设问:要注意设问中对图片信息解读的要求,如漫画题的设问中往往有“作者旨在”“该漫画揭示了”等表达,关注设问要求,有利于学生把握读图方向。
2. 看题干和图像:带着问题读题干,找准图像所反映的有效信息;关注图像本身及其标题、文字说明,全面掌握图像信息;解读历史地图时要注意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解读历史漫画时要关注漫画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的身份和立场等。
3. 用知识:结合题干、图像和设问,找准切入点,进行知识迁移。
4. 析选项: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审视,可以采取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得出准确答案。
专题集训
1. 题1图所示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这说明河姆渡人( )
A. 已经掌握雕刻技术
B. 建造了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C. 已经掌握制衣技术
D. 能制作精美的“蛋壳陶”
A
2. 题2图所示为南朝驾牛车画像砖。牛车速度虽不及马车,但行驶时较为平稳,满足了世家大族的要求,因此在当时甚为流行。这反映了世家大族( )
A. 追求安逸舒适
B. 推行休养生息
C. 重视农业生产
D. 喜欢田园生活
A
3. (2024广州,改编)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题3图)。“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A. 启蒙运动驱散愚昧黑暗
B. 现代工厂制度激化矛盾
C. 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
D.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D
4.题4图所示为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登的漫画,名为《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的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直接抨击的是(  )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A
题型解读
类型 题型特征
历史数据 表格题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历史上原本存在的原始表格,一种是研究者或命题人根据资料整合而成的表格。它们都以数据统计表的形式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展现不同历史要素在同一时期的数量关系,或同一历史要素/不同历史要素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及数量关系
题型三 数据图表类
类型 题型特征
历史数据折线、曲线图题 历史数据折线、曲线图题是以数字坐标上折线、曲线的形式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它能够直观、形象地揭示某些历史要素在某一历史时段的演变趋势,或不同历史要素在某一历史时段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历史数据饼、 柱、扇状图题 历史数据饼、柱、扇状图题是以分割形式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它能够直观、形象地揭示某些历史要素在某一历史时期、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发展中所占有的历史地位或变化情况
典例演示
类型一 历史数据表格题
【典例】 (2024广州)下表为“1911年山东某师范学堂一位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表(部分)”。这反映了当时( )
A. 文艺创作的空前繁荣 B. 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
C. 新旧交织的教育状况 D. 自由平等的社会风尚
【答案】C
【解题思路】 本题通过文字和数据表格创设情境,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题干和表格的数据,可知该学堂既有“经学”等传统学科,又有“理化”等新式学科,体现了近代中国新旧交织的教育状况,C选项符合题意;由该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表不能得出当时文艺创作的情况,排除A选项;1911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且无法从表格中看出社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排除B选项;由该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表无法看出当时社会风尚是否自由平等,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技巧点拨】 解答历史数据表格题,要先抓住问题,仔细分析表格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表格的标题,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类型二 历史数据折线、曲线图题
【典例】 (2024广东)下图显示了1953—1960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状况。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 支持科学技术发展
B. 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C.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题思路】 本题通过折线图创设情境,解题关键是知道折线图所示数据反映了当时我国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根据题干和折线图信息,可知从1953年到1960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数量迅速增长,这说明当时我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力支持,A选项符合题意;图片信息不能说明当时我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C选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技巧点拨】解答历史数据折线、曲线图题,先要弄清楚历史折线、曲线图反映的是什么方面的数据,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再分析折线、曲线的变化趋向,联系相应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选项。
类型三 历史数据饼、柱、扇状图题
【典例】(2023广东)下图反映了1992—1999年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 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 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通过柱状图创设情境,考查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相关内容。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从1992年到1999年,我国关税平均税率不断降低,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A选项符合题意;从柱状图中只能看出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无法得出这一变化与农村改革或城市改革相关,排除B选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于1980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于1988年建立,均与图中所示时间不符,排除C选项;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是在20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技巧点拨】 解答数据历史饼、柱、扇形图题,要做到“一找三比”:“一找”是比主题,从题干、数据图中找出考查的主题;“三比”即同时期横向比较、不同时期纵向比较以及一组图前后之间的比较。根据“一找三比”结果判断相关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得出结论。
解法指导
一审二看三用四析:
1. 审设问:明晰答题方向、答案来源。如果题干及设问表述非常简洁,如“据题X图(表)可知”等,这就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对所给图表的信息进行解读。
2. 看数据图表信息:找准图表中有效的解题信息,尤其要关注图表的标题及相关说明。观察不同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或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等,提炼、归纳图表主旨。
3. 用知识:结合数据图表信息和设问,找准切入点,进行知识迁移。
4. 析选项: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审视,可以采取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得出准确答案。
专题集训
1. 题1表为“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A. 仍然保持闭关锁国
B. 处于贸易出超地位
C. 自然经济有坚固性
D. 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C
2. 题2图所示为“清末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成立年份及数目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推动了政治社团的发展
B.戊戌变法激发人民的民族意识
C.政治改革的组织基础逐步建立
D.推翻清朝的革命浪潮正在酝酿
C
3. 题3图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我国对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出现
B.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B
4. (2022自贡,改编)题4图所示为“1953—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基层民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5. 题5表反映了16—19世纪从欧洲、非洲迁入美洲的人口概况。据此可知( )
A. 非洲居民主动迁入美洲 B. 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
C. 美洲经济发达吸引力强 D. 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B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