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4.1 探索地球表面 第3课时(课件 28张PPT+视频+学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4.1 探索地球表面 第3课时(课件 28张PPT+视频+学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0 09:22: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4.1探索地球表面(3)教学设计
课题 4.1探索地球表面(3)……地形的变化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七下第四章第1节《探索地球表面》的第2课时,主要介绍地形的变化。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多种,本课时则进一步探讨各种地形形成的基本原因。教材从内力与外力作用两方面来地形发生改变的原因,使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动力来源和变化原因;使学生明白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海陆变迁、沧海桑田都是地形变化的证据;明白地形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内力作用使地势趋向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势趋向平缓。本节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地球板块、火山和地震等内容的基础。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科学思维: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态度责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某种地形主要原因,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目的。
重点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难点 不同的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和 等; 2、用于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形图是 ; 3、等高线地形图上,鞍部是 处,山谷是 处;山脊是 处;悬崖陡峭处的等高线 。 4、读图: (1)A点海拔为 ,AB的相对高度为 ; (2)两条上山路线, (AB或CD)更省力些,原由是 。 导入: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可见地壳是在变动的,地形也是在变化的。 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田?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内力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改变了地表形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等。 2、内力作用使地形变不平: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3、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具体体现为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等。 4、地壳变动的证据: 证据1、岩层的断裂和弯曲。 证据2、地表的褶皱。 证据3、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证据4、地壳的升降运动。 讨论交流: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在不断地变动? 参考: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②火山、地震; ③地中海面积缩小; ④海底有古河道痕迹; …… 二、外力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 1、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生物的侵蚀作用,等。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2)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主要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2、流水作用改变地形: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1)流水的冲刷作用: 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冲刷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条大峡谷。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2)流水的侵蚀作用: 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 (3)流水的航运作用: 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3、风力作用改变地形: 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等地形。 4、冰川的作用: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等地形。 5、生物的作用: 生物对地形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样的,既包括生物对地形的直接改造和间接影响,尤其是人类对地形的影响最大。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视频:外力改变地形讨论交流:在你的家乡,导致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有哪些?请通过野外考察或查阅资料的方式加以证明。 参考:如,杭州、金华、湖州、嘉兴、宁波、绍兴等地,降水多,河流多,导致这些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因素,特别是人类的因素为主,如开山修路等。 内力作用使是形改变主要是使地表变高低不平火山地震等内容不必展开,后续会学到证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虽是难点,但通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外力 作用改变地形很多是可以观察到的,利用图片等大量直观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大量图片不仅可增加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内化所学知识点
课堂练习 1、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B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2、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 ) A.甘肃掌状冲沟 B.新疆魔鬼城堡 C.太白山冰斗湖 D.钦村水库大坝 3、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C )A.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 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 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4、如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造成该地区地形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力的沉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d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   。 参考:(1)B (2)A (3)等高线比较稀疏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4.1探索地球表面(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一、知识点梳理:
1、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包括 作用和 作用;
2、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3、内力和外力对地球地形形成的作用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 ,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高山, 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 的影响;
4、地球表面的形态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 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 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5、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是导致 的重要原因。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河道纵横交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例题2、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甘肃掌状冲沟 B.新疆魔鬼城堡 C.太白山冰斗湖 D.钦村水库大坝
例题3、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 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 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例题4、如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造成该地区地形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力的沉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d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
的理由是:此处   。
三、课后练习:
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沙漠中的石蘑菇 B. 火山湖 C. 海岸边的怪石 D. 喜马拉雅山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 风力的搬运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4、下列地貌景观,不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U”形的冰川谷 B. 路南石林 C. 夏威夷群岛 D. 戈壁、荒漠
5、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形改变的活动是(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板块的“漂移运动 D. 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6、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冲刷有关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 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 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 ⑥三峡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⑤
7、下列有关内、外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 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流沙,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是流水
8、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板块碰撞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
9、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能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地形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1、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有 (  )
① 荷兰的围海造陆  ② 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 
③ 建三峡水库大坝  ④ 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如图所示为北纬30°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M为陡崖,其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
A. 流水侵蚀 B. 岩层断裂 C. 风蚀作用 D. 泥沙堆积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4、如图所示的三幅地表景观图,回答问题: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
(3)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
15、某中学的学生们利用暑假到全国许多地方进行实践活动.如图所示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家乡浙江舟山群岛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两图;这两幅图中的地貌主要是由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内力 外力
2、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
3、高山、深谷 削低 高山,填平 缓慢、持久
4、内力和外力 内力 外力
5、地壳升降运动 海陆变迁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属于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故B符合题意。
例题2、A
解析: A、甘肃掌状冲沟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符合题意。B、新疆魔鬼城堡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C、太白山冰斗湖 主要是由冰川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D、钦村水库大坝主要是由人为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A、地形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B、地形变化有陆地部分,也有海洋地形的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故正确;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趋于平坦,故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根据图示区域的海拔及河湖广布特点,该区域应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河”,A符合题意。
例题5、(1)B (2)A (3)等高线比较稀疏
解析:(1)山脊处等高线往海拔高处凸出,即B点符合;(2)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内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3)等高线地图中坡度比较缓的地方,等高线会比较稀疏。
三、课后练习:
1、A 2、C 3、C 4、D 5、D 6、C 7、A 8、A
9、C 10、D 11、D 12、B 13、A
14、(1)甲 (2)乙 (3)丙
15、(1)B (2)C 冰川侵蚀 (3)A E 风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8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4.1 探索地球表面
第四章
“第3课时”
我们生活的大地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科学思维: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改变。
态度责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某种地形主要原因,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目的。
复习:
1、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和 等;
2、用于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形图是 ;
3、等高线地形图上,鞍部是 处,山谷是
处;山脊是 处;悬崖陡峭处的等高线 。
4、读图:
(1)A点海拔为 ,AB的相对高度为 ;
(2)两条上山路线, (AB或CD)更省力些,
原由是 。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等高线地形图
两个山峰之间较为平缓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重合
300m
300m
CD
从CD上山坡度较缓
新知导入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可见地壳是在变动的,地形也是在变化的。
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田?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一、内力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
1、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改变了地表形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等。
2、内力作用使地形变不平:
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3、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具体体现为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等。
探究新知
4、地壳变动的证据:
证据1、岩层的断裂和弯曲。
证据2、地表的褶皱。
证据3、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证据4、地壳的升降运动。
高山上海洋古生物化石
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在不断地变动?
思考讨论
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②火山、地震;
③地中海面积缩小;
④海底有古河道痕迹;
……
探究新知
二、外力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
1、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生物的侵蚀作用,等。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2)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主要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探究新知
2、流水作用改变地形: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1)流水的冲刷作用:
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冲刷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条大峡谷。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图4.1-1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图4.1-13 黄土高原
(2)流水的侵蚀作用:
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
贵州织金洞
金华双龙洞
图4.1-14 溶洞
(3)流水的航运作用:
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图4.1-15 三角洲的形成
探究新知
3、风力作用改变地形:
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等地形。
风蚀蘑菇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风蚀城堡
图4.1-16 风力对地形的影响
探究新知
4、冰川的作用: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等地形。
角峰和冰斗谷
5、生物的作用:
生物对地形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样的,既包括生物对地形的直接改造和间接影响,尤其是人类对地形的影响最大。
探究新知
生物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人类对地形改造
视频:
外部力量改变地形
(点击图片播放)
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影响结果
影响特点
作用大小
内力作用使地表的起伏加大。(形成山脉、裂谷或海洋)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趋于平坦。(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阶段性的特点
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作用。
讨论交流
在你的家乡,导致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有哪些?请通过野外考察或查阅资料的方式加以证明。
如,杭州、金华、湖州、嘉兴、宁波、绍兴等地,降水多,河流多,导致这些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因素,特别是人类的因素为主,如开山修路等。
课堂练习
1、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B
课堂练习
2、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甘肃掌状冲沟 B.新疆魔鬼城堡
C.太白山冰斗湖 D.钦村水库大坝
A
课堂练习
3、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 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 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C
课堂练习
4、如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造成该地区地形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力的沉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A
课堂练习
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d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 。
B
A
等高线比较稀疏
课堂总结
4.1 探索地球表面(3)
……地形的变化
1、地壳在运动,地形是变化着的;
2、引起地形变化的因素:
(1)内力作用:
岩石变形、褶皱、断层、山顶有海洋生物化石,等;
(2)外力作用:
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
3、地形变化的结果:
内力作用:使地形变得起伏;
外力作用:使地形趋向平坦。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复习“4.1 探索地球表面 ”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