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东城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1)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用典,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了两个事典抒发作者久谪归来后恍如隔世的无限怅惘之情。李商隐《无题》中“,。”借神话传说寄托与爱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4)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5)峰峦如聚,,。(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语言表达
2.古代诗人常用“空”字来传情达意,如有崔颢《黄鹤楼》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但这两处的“空”传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仿照示例,结合岑参诗句作简要分析。
示例:崔颢《黄鹤楼》中的“空”写的是黄鹤离去楼台空荡,过去的犹如大江奔流,白云悠悠表达的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主要是指诗歌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属于作者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物象客观范畴的“境”完美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诗人们在创作过程中,涉及不论自然景物、个人胸臆,还是生活场景,都力戒直露,务求含蓄;都在避免冷静地______现实,而设法以特定的意象组合构成某种意境,诱发读者shēnlínqíjìng,自己去体悟其中的思想与意绪。
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优秀诗作,令人着迷的魅力正在于这样一种诱人______不尽的意境美。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面上写的不过是guǎngmào无垠的冰雪天地中一个老人在独自钓鱼的场景,但透过特定的意象组合,令人体味到的是诗人的______情怀,令人联想到的是诗人昂然不屈的人格追求。又如元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表面看来,似乎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之类意象的随意组合,且句式亦不合语法逻辑,但读者却会被整体意境所打动,在吟诵时生出jìliáo之情与家园之思。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shēn lín qí jìng( ) (2)guǎng mào( ) (3)jì liáo(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摹写 遐思 桀骜不驯 B.临写 遐想 独立不羁
C.临写 遐想 桀骜不驯 D.摹写 遐思 独立不羁
5.下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涉及不论自然景物、个人胸臆,还是生活场景,都务求含蓄,力戒直露
B.不论涉及自然景物、生活场景,还是个人胸臆,都力戒直露,务求含蓄
C.涉及不论自然景物、生活场景,还是个人胸臆,都务求含蓄,力戒直露
D.不论涉及生活场景、个人胸臆,还是自然景物,都力戒直露,务求含蓄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据科学研究,西红柿中含有水分达94%左右,用来消暑解渴,可与西瓜比美。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大约相等于西瓜的10倍。而且由于有有机酸的保护,在贮藏和烹调过程中,它所含的维生素C又不易遭到破坏,人体利用率很高。因此,常吃西红柿,对于预防坏血病、过敏性紫癜、感冒和促进伤口愈合都有重要的作用。
西红柿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清肠排毒,减肥美容。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在这些纤维被运送到大肠的过程中,会吸收胆固醇、胆汁酸、脂肪等物质,并将之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肠排毒、减肥美容功用。
6.根据材料,概括西红柿中对人体有好处的成分有哪些?
7.简要说说为什么吃西红柿能减肥?(不超过30字)
五、名著阅读
为配合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探究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各题。
8.任务一:下面是伍梓聪同学读完《艾青诗选》后围绕“意象”进行梳理而制作的读书卡片,准备在课堂分享环节中发言。请根据你的阅读与理解帮他补填完成。
年代 代表诗作 好句摘抄 意象分析
30年代 《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①…… “土地”这一意象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40年代 《给太阳》 经历了寂寞漫长的冬季,/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 诗人借助“太阳”这一意象,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50年代 《礁石》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句中的“它”指的是“礁石”,这一意象象征着②的人。
9.任务二:伍梓聪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对名著《水浒传》108单英雄好汉进行梳理时发现,好汉虽众多,但他们之间又存有异同。请你从列出的六名英雄好汉中选出存有异同的两名进行组合,并参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组合的理由。
英雄好汉:武松、杨志、李逵、林冲、鲁智深、宋江
参照示例:武松与李逵同样是杀虎,但他们杀虎行为体现的形象有所不同:武松因景阳冈打虎威名大振,被任命为阳谷县步兵都头,体现他武艺高强、胆大心细;李逵梁山路上怒杀四虎哭葬母亲,体现的却是他勇猛孝顺。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雾凇沆砀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2)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①梦中初遇洛神②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③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箦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东阿王:曹植。②洛神:中国神话传说中洛水女神,曹植曾梦中与之相遇。③阿宾:作者弟袁中道的小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草草领略,未及遍赏/及郡下,诣太守
B.才一举头/上下一白
C.余因得遍观群书/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D.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云归而岩穴暝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4.在“细读文本,探究主旨”的课堂环节里,第三学习小组针对“甲乙两文作者同游西湖的行为和情感有何异同”展开了激烈讨论。下面是其中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王一琳同学:我认为两位作者出游西湖的季节和时间虽不一样,但其出游行为有相同之处,他们都喜欢出游,又迷醉于湖景,可以用【甲】文中的“(1)”字来概括。赵佐鹏同学:我赞同。虽然出游西湖的行为上有相同之处,但他们出游的背后流露出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2)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停滞不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重复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个性,才成就了他“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摘自《解放军报》,有改动)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要善于“折叠”自己。
B.第二段用红军四渡赤水的事例来论证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遭遇失败。
D.文章引用罗曼·罗兰、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折叠”需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
16.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17.作者认为如何“折叠”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请你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怎样把握好“折叠”的学问,成就精彩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银岛
夏廷献
①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西沙永兴岛。
②永兴岛也像它的名字一样,永远兴旺。平缓的沙滩上,各种贝壳像珍珠似的闪着光,翠绿的丛林中耸立着高高的白色哨塔。塔顶上的五星红旗、在和风吹拂下,哗啦啦地飘着,好像在不停歇地放声歌唱。岛屿四周,渔帆点点,渔歌阵阵。再向远处望,还可看到南来北往的巨大商船,浮动在碧波之上。
③当晚,我漫步在羊角树丛间的小路上,发现前面的抗风桐树枝上挂着一顶水兵帽。我有点奇怪,走到跟前,大声喊道:“谁的帽子?”树丛中传来一个声音:“我的,别动!”过了一会儿,从树丛里钻出一个人来,只见他怀里抱着碧绿的桐树叶,满脸汗水,海魂衫也湿透了。他十七八岁的样子,憨厚地对我笑笑,把树叶放进地上的筐子里。
④我好奇地问:“你这是在干啥?”
⑤他闪动着一双大眼睛,回答说:“打猪草。你是刚上岛的吧?”我点了点头。
⑥他高兴地笑起来:“我说呢!”他见我有点迷惑不解,解释说:“岛上的老兵都知道我在干啥。”
⑦他说,连队的猪最爱吃抗风桐树叶。抗风桐生命力极强,随便掐个枝子插在地上,就能生根发芽。所以,岛上这种树特别多。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都以抗风桐为榜样,扎根海岛献青春呢!”
⑧多可爱的战士啊!我看他额头上被树枝划出了几道血痕,心疼地问:“你怎么不戴帽子呢?”他说:“戴帽子干活不方便。再说帽子挂在这儿,有个目标,好找信子。”
⑨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我刚才就没有发现草丛中的筐子。我对这个小兵产生了兴趣,决定和他聊聊。原来这个小兵驻守在永兴岛东南3里外的石岛上。海水退湖时,两岛之间可以涉水而过。石岛上全是石头,不长抗风桐,所以他就每天过来打猪草。
⑩分手时,他邀我有空去石岛看看,很希望我到他们连队吃顿饭,尝尝他们在石头缝里种出的时令蔬菜。
过了一天,我到了珊瑚岛,才明白那个小兵为啥特别嘱咐我品尝他们种的蔬菜。原来,在南海诸岛上吃上新鲜蔬菜非常不易。拿珊瑚岛来说,官兵吃的全是大陆运来的罐头,乍一吃还行,时间一长,闻到味儿就难受。于是,他们开始自己种菜,逐步克服了风大、天热、鸟啄等困难,让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菜籽“落了户”。
我在水井旁,遇到一名正在提水浇菜的唐山籍雷达操纵员。他入伍后辗转在海岛上工作。唐山大地震时,他一兄一弟遇难,父母受伤,身体一直不好。我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爽快地说:“祖国需要我干多久,我就干多久。”朴实的话语令我感动。
其实,不只是这位唐山兵,之后接触到的许多官兵,听我说起这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时,他们总是笑呵呵地说,守好祖国南大门,苦算个啥?
岛上的一位老兵对我说,南海风浪有时大得惊人。最大的时候,海浪涌上岛屿1米多深,工作、生活设施全部进水。一片汪洋中,官兵看到旗杆上的五星红旗,浑身就来了力量,国旗下就是我们的领土领海啊……
他们把国旗视作精神支柱的崇高行为让我颇为敬重。老兵说,各岛官兵都是这样,他们把国旗下的一沙一石看得比金银都珍贵。每逢新兵上岛,连长就带领他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一粒沙子也不能让敌人拿走!
满怀崇敬的心情,我坐船来到中建岛。岛上没有树,没有草,只有珊瑚沙,被称作“西沙戈壁”岛屿位于北纬16度线上,太阳和月亮就在头顶上,显得特别明亮。阳光下、月光中,岛上的珊瑚沙像是一层碎银闪着亮光。官兵来自7个省市,平均年龄只有21岁,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令人动容。
当我坐上一艘护卫舰离开中建岛向金银岛进发时,回想着来到西沙后的见闻,感到海军官兵的思想、精神、情操、意志、行动比金银还珍贵,比金银还闪光。他们用忠于祖国的红心铸成一道放射着青春光芒的南海长城!
金银岛——我计划要去的最后一座岛,终于在海面上出现了。想起关于它的神话,望天空,看大海,我忽然觉得南海诸岛都像金铸银镶般美丽富饶。而官兵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的戍疆守岛故事比那个虚构的神话更生动。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8月21日,有删改)
18.以下是作者在写稿前的部分笔记,记录了他所到岛屿的见闻和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感受 好奇,心疼 ② 令人动容 ③
见闻 ① 官兵种菜,保卫国土,不怕吃苦,视国旗为支柱。 没有树,没有草,只有珊瑚沙。 有着神话般的故事,美丽富饶。
地点 永兴岛 珊瑚岛 中建岛 金银岛
19.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文中画线句子。
阳光下、月光中,岛上的珊瑚沙像是一层碎银闪着亮光。
20.选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1.“我”从金银岛回来之后,思潮澎湃,想给永兴岛上的那位小兵发一条短信,并结合见闻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但又迟迟未有行动。如果你是文中的“我”,这条短信应该如何编写呢?
八、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深刻阐明了读懂中国关键是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观察,一种思考,一种体验;懂是一个结果,更是一种发现,一种领悟。用心读懂生活,我们总能发现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美好。生活交给了你,你读懂了什么?
请以“这一次,我读懂了______”为题,将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东城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1)千嶂里
(2)长烟落日孤城闭
(3)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
(7)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语言表达(共4分)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空”写的是友人离别归京,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痕迹,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友人离别后的无限惆怅(失落)之情。(4分)
三、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3.(1)身临其境(2分)
(2)广袤(2分)
(3)寂寥(2分)
4.D(2分)
5.B(2分)
四、综合性学习(共6分)
6.水分、维生素C、膳食纤维(2分)
7.西红柿中的膳食纤维能吸收胆固醇、胆汁酸、脂肪等物质。(2分)
五、名著阅读(共10分)
8.(1)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分)
(2)面对一切厄运(历经坎坷)却能勇敢(顽强不屈/坚忍不拔)、乐观自信(2分)
9.示例:
宋江与李逵同样是逼上梁山落草为寇,且关系甚为亲密,但他们上梁山后的行为又是对立的:宋江主张接受朝廷招安,而李逵却与阮小二等人极力破坏招安。(4分)
林冲与杨志同样是先忍辱负重以求封妻荫子,最后都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但他们被迫上梁山的原因不同: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妻子被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夜雪上梁山落草;曾任殿帅府制使的杨志,因失陷花石纲丢官,杀死泼皮牛二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而护送生辰纲被劫,最后只得落草二龙山。(4分)
六、文言文阅读(共14分)
10.(1)白汽弥漫的样子(1分)
(2)客居(1分)
(3)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分)
11.(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2分)
(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沸腾。(2分)
12.C(2分)
13.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2分)
14.(1)痴(1分)
(2)甲文中作者选择“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遗世独立(特立独行、独立不羁)、率性任真、超凡脱俗(高洁自持)的情怀。乙文中作者叙写自己携湖山好友出游西湖,对早春西湖的美景“目酣神醉”,传达的是无法抑制的惊喜之情或答对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4分)
七、现代文阅读(共16分)
15.D(2分)
16.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语言生动形象,从反面论证了“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分论点。(2分)
17.要有智慧的迂回,有生动的重复,有耐心的坚持,有“折磨”的叠加。结合个人实际,可以设定清晰的目标,灵活调整策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坚持不懈,不惧失败,在不断超越中成就更为厚重的人生。(4分)
18.①遇到打猪草的小兵,交谈甚欢(2分)
②感动、敬重(或:崇敬)(2分)
③敬佩和赞美(2分)
19.运用比喻修辞,把“珊瑚沙”比作“闪着亮光的碎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建岛珊瑚沙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驻岛士兵的赞美之情。(2分)
20.以“我”的游踪变化贯穿全文(“我”是线索人物),使故事情节更加连贯;真实能给读者以亲切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真实既有利于对各岛的见闻和感受进行叙写,又能真实生动地表达对守岛官兵们的赞美,引发读者共鸣。(4分)
21.示例:亲爱的永兴岛小战士:你好!你小小年纪却心怀祖国安全,不畏艰苦,乐观可爱,热爱劳动,令我十分敬佩!你当时还邀请我去石岛看看,我没能应邀十分遗憾!下次我一定去尝尝你们在石头缝里种出的时令蔬菜。期待有机会再相见,祝你生活愉快!(2分)
八、作文(共30分)
22.略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