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遗传因子的发现 章末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生物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揭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绎推理”是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的过程
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D.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时使用了归纳法,并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学分析
2.南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单性花,果皮的绿色和金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果皮为绿色)和乙(果皮为金黄色)两株南瓜,下列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的表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甲植株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与乙植株杂交
B.甲植株自交和甲、乙杂交
C.甲植株自交或乙植株自交
D.甲植株自交和乙植株自交
3.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雄果蝇不育。灰身雌雄果蝇杂交,F1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1,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A.1/3 B.4/9 C.1/9 D.1/4
4.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基因时开乳白花,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B.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全部开白花
C.基因型AaBbCc的植株测交,后代中乳白花占1/2
D.基因型AaBbCc的植株自交,后代黄花中纯合子占3/64
5.小鼠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发现:若基因A发生甲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用AY表示),则小鼠毛色变成灰色。某实验室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其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二中的黄色鼠基因型有两种,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a
B.基因A与基因AY的碱基序列不同,控制性状的表现不同
C.控制小鼠毛色的三个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Y>A>a
D.若实验二F1中的灰色鼠与黑色鼠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鼠所占比例高于黑色鼠
6.小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对黄鼠杂交,子代总会出现2/3的黄鼠和1/3的黑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
B.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C.亲代和子代中黄鼠的基因型相同
D.黄鼠和黑鼠杂交的后代中黑鼠占1/2
7.下列关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重组性状且比例为7/16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产生Y、y、R、r四种配子
C.孟德尔演绎推理测交实验结果应为四种表型且比例相等
D.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8.用不同颜色小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在甲、乙两个小桶中均放入黑球(标记AB)和白球(标记ab)各60个,但甲桶中有20个黑球和20个白球上的B和b标记相互颠倒,其他操作规范无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白两种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从甲桶中抓取到AB小球的概率为1/4
C.若抓取240次,得到aabb的组合约40次
D.若抓取次数足够多,可得到8种小球组合
9.拟南芥为严格的闭花自花传粉植物,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某拟南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早花∶晚花=3∶1,种皮深褐色∶种皮黄色=3∶1,叶片卷曲∶叶片正常=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拟南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B.该拟南芥表型为早花种皮深褐色叶片卷曲
C.子代表型为早花种皮黄色叶片卷曲的个体占9/64
D.子代个体中可能不存在表型为晚花叶片卷曲的个体
10.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A/a、B/b和E/e控制,这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基因编码的酶可以使黄色素变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使褐色素变为黑色素,E基因编码产物能抑制A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B.纯合黑色和纯合褐色个体杂交,子代均为黑色
C.纯合黄色个体相互杂交,子代均为黄色
D.黄色个体之间相互杂交,子代基因型最多有8种
11.已知某自花传粉植株的花色由基因D/d控制,某实验小组将一株红花植株进行自交后,子代中紫花:红花:白花=4:5:1.已知部分含基因D的雄配子无育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D对基因d为不完全显性
B.实验时,不需要对亲本进行人工去雄
C.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dd
D.该红花植株有育性的含基因D的和有育性的含基因d的雄配子数量比为1:4
12.豌豆种子黄色(Y)、圆粒(R)均为显性,某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
B.F1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C.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只有黄色皱粒
D.F1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
13.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紫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受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选择一对红色矮茎植株和紫色高茎植株杂交,F 全部为红色高茎植株,F 自交,F 中红色高茎:红色矮茎:紫色高茎:紫色矮茎=51:24:2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F 的表型可判断红色、矮茎为显性性状
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 进行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随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
D.F 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了4种配子
14.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有如图三种类型。若在产生配子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中的A和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和b的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B.三种类型中的A、a和B、b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类型1和类型2的个体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类型3产生四种配子
D.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不相同
15.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结果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黑身对灰身为显性
B.F1灰身长翅果蝇产生了17%的重组型配子
C.F1灰身长翅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D.体色和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非选择题
16.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高茎。正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 。
(2)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接近3:1。孟德尔为了解释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认为F1在形成配子时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并巧妙地设计了 实验,即用F1与 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分离比,从而验证了自己对 现象的解释,在此研究过程中,孟德尔成功地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 法。请写出这个巧妙设计的实验的遗传图解 。
(3)有人突然发现在本来开白花的豌豆中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第二年将紫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发现长出的110株新植株中,有36株开白花。若想获得更多开紫花的纯种植株,请你设计一种最简捷的实验方案 。
17.“石柱朝天红”是由重庆市自主选育的,是国内有文献记载的最辣辣椒品种。吃一口,马上就会辣得你流眼泪、吐舌头。石柱辣椒通过生物育种成功选育出产量和品质性状好、抗逆性较强的“艳椒425”、“石柱红尖椒”等数十个优良辣椒品种。2009年,年产鲜辣椒24.9万吨,种植收入突破7.2亿元,石柱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辣椒之乡”。辣椒果实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包括着生方向(D/d)和颜色(A/a和B/b)。为了探究上述两种性状的遗传,研究者选取纯合的绿色直立辣椒植株和紫色下垂辣椒植株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果实性状 F 表现型及比例
着生方向 下垂: 直立(朝天) =3: 1
颜色 绿色: 红色: 紫色=9: 3: 4
(1)若仅研究辣椒果实的颜色,控制辣椒果实颜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F2果实紫色的辣椒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2)分别统计F2果实下垂和直立的植株中果实颜色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进一步探究控制辣椒着生方向与颜色的基因关系。若F2出现 的结果,则说明控制辣椒着生方向和颜色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3)已知实际结果符合上述(2)小题的预期,为进一步确定F 果实中绿色直立植株的基因型,实验者用绿色直立植株单独种植,并与亲本紫色下垂植株杂交。若子代出现绿色下垂:红色下垂=1:1的现象,则该绿色直立个体的基因型为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你的推断过程: (不要求写配子)。
参考答案
1.C
A、“演绎推理”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的过程,A正确;
B、“提出问题”是根据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F1自交实验为基础提出的,这里的豌豆为纯合亲本,B正确;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
D、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时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同时也利用了由一对到多对的归纳法,并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了两大遗传定律,D正确。
故选C。
2.B
A、甲植株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与乙植株杂交即正反交实验,若该显性性状的植株为杂合子Aa,与隐性植株aa正反交,后代的结果都有显性也有隐性,且显性和隐性为1:1,不能判断,A错误;
B、甲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甲植株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甲植株为纯合子;再让甲、乙杂交,后代性状出现了2种(甲乙两种性状)且接近1:1或只出现甲的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为乙的性状,则乙是显性性状,B正确;
CD、若甲乙植株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都不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确定显隐性,CD错误。
故选B。
3.A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表示),基因型灰身雌雄果蝇杂交,F1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1,推断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表示,即亲本灰身雌雄果蝇基因型为Aa,F1雌雄果蝇基因型均为AA:Aa:aa=1:2:1,F1自由交配,但是AA雄果蝇不育,雌配子A:a=1:1,雌配子中a所占比例1/2,F1中可产生雄配子的雄果蝇基因型Aa:aa= 2:1,则雄配子A:a=1:2,雌配子中a所占比例2/3,F2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1/2×2/3=1/3。
故选A。
4.D
A、该植物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子代共有3×3×3=27种基因型,其中白花对应的基因型为AA__有3×3=9种,乳白色为Aa__有3×3=9种,金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dd有1种,其余为黄色,则黄色基因型有27-9-9-1=8种,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白花对应的基因型为AA____,由于AA自交后仍为AA,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全部开白花,B正确;
C、基因型AaBbCc的植株测交(AaBbCc×aabbcc),后代中乳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其比例为1/2×1×1=1/2,C正确;
D、基因型AaBbCc的植株自交,黄花的基因型是aa____中,除了aabbcc为金黄色,其余基因型都是黄花,把三对基因拆开,第一对A/a按分离定律计算,第二、第三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可知,Aa×Aa子代是A_:aa=3:1,BbCc×BbCc子代是B_C_:B_cc:bbC_:bbcc=9:3:3:1,所以黄花占1/4×15/16=15/64,其中纯合子包括aaBBCC、aaBBcc、aabbCC,占黄花的比例是3/15=1/5,D错误。
故选D。
5.C
AC、实验一的黄色鼠交配,子代出现黑色鼠,说明黑色鼠是隐性性状,实验一的亲本组合是Aa×Aa,子代黄色:黑色=2:1,应是AA纯合致死;由于A发生甲基化修饰(用AY表示)则小鼠毛色变成灰色,实验二黄色鼠Aa×AYa,子代为AYA:AYa:Aa:aa=1:1:1:1,表现为黄色:灰色:黑色=1:2:1,据此推测控制小鼠毛色的三个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Y>A>a,两实验的黄色基因型均是Aa,只有一种,黑色基因型是aa,A错误,C正确;
B、分析题意,AY是由基因A发生甲基化修饰而成,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B错误;
D、实验二F1中灰色鼠(1/2AYA、1/2AYa)与黑色鼠(aa)随机杂交,子代出现黄色鼠Aa的概率为1/4,黑色鼠aa的比例也是1/4,两者相同,D错误。
故选C。
6.B
A、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出现黑鼠,说明黄色为显性性状,即鼠的黄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黑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
B、小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多对黄鼠杂交,子代总会出现2/3的黄鼠和1/3的黑鼠,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Aa(以字母A、a为例),子代纯合AA致死,则子代黄鼠的基因型是Aa,与亲本相同,C正确;
D、黄鼠(Aa)和黑鼠(aa)杂交的后代中黑鼠(aa)所占的比例为1/2,D正确。
故选B。
7.C
A、和亲代P比较,F2出现重组性状且比例为6/16=3/8 ,A错误;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错误;
C、孟德尔演绎推理测交实验,即将F1和双隐性个体杂交,结果应为四种表型且比例相等 ,C正确;
D、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错误。
故选C。
8.C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黑、白两种小球分别代表配子,A错误;
B、甲桶中放入黑球(标记AB)和白球(标记ab)各60个,有20个黑球和20个白球上的B和b标记相互颠倒,则AB小球的概率为40/120=1/3,B错误;
C、aabb组合的概率为1/2×1/3,所以抓取240次,得到aabb的组合约240×1/6=40次,C正确;
D、小球组合总共有AABB、AaBb、AABb、AbBB、aabb、Aabb、aaBb7种,D错误。
故选C。
9.C
A、由题干信息可知,拟南芥为严格的闭花自花传粉植物,故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
B、某拟南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早花∶晚花=3∶1,种皮深褐色∶种皮黄色=3∶1,叶片卷曲∶叶片正常=3∶1,说明早花、种皮深褐色、叶片卷曲为显性性状,且该拟南芥表型为早花种皮深褐色叶片卷曲,B正确;
C、由于三对基因的位置不确定,故无法计算子代表型为早花种皮黄色叶片卷曲的个体的比例,C错误;
D、若控制晚花和叶片正常的基因连锁,故子代个体中可能不存在表型为晚花叶片卷曲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10.D
A、结合题干分析,黑色的基因型为A_B_ee,共有2×2=4种,A正确;
B、纯和黑色的基因型是AABBee,纯和褐色的基因型是AAbbee,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ee,都表现为黑色,B正确;
C、纯和黄色的基因型有aaBBEE、aaBBee、aabbEE、aabbee、AAbbEE,共5种,后任意两个杂交后代都是黄色,C正确 ;
D、黄色个体杂交,其中aa与Aa后代基因型最多,Bb与Bb杂交后代基因型最多,Ee与Ee杂交后代基因型最多,因此基因型aaBbEe与AaBbEe杂交,后代基因型最多有2×3×3=18种,D错误。
故选D。
11.C
A、由题意可知,红花植株自交后,子代出现紫花、红花和白花,可判断基因D对基因d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
B、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株,该红花自交,无需对亲本去雄,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部分含D基因的雄配子无育性,子代DD的个体数量小于dd的个体,因此DD为白花,dd为紫花,C错误;
D、子代白花DD=1/10=1/21/5,由于部分含D基因的雄配子无育性,含D雌配子:d雌配子=1:1,因此D雄配子的概率为1/5,则d雄配子为4/5,即该红花植株有育性的含基因D的和有育性的含基因d的雄配子数量比为1:4,D正确。
故选C。
12.D
A、图中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所以亲本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A错误;
B、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所以F1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B错误;
C、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有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C错误;
D、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二者杂交产生的F1黄色圆粒豌豆(YyRR、YyRr)纯合子的比例是0,D正确。
故选D。
13.D
A、红色高茎自交出现了紫色矮茎,所以可判断红色、高茎为显性性状,A错误;
B、单独分析F2,红色:紫色=3:1,高茎:矮茎=3:1,但综合考虑,不为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F1进行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
D、F2有4种表型,说明F1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配子,D正确。
故选D。
14.B
A、A、a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类型1和2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类型3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类型1能产生2种配子:Ab、aB,类型2能产生2种配子:AB、ab,类型3能产生4种配子:AB、Ab、aB、ab,C正确;
D、类型1能产生2种配子:Ab、a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类型2能产生2种配子:AB、a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即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B。
15.B
A、仅考虑体色基因,亲本分别为灰身和黑身,F1只表现为灰身,说明长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A错误;
B、F1测交后代灰身:黑身=1:1,长翅:短翅=1:1,若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可用乘法法则计算其后代表现型比例应为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短翅=1:1:1:1,与题图不符,说明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由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可知,F1中A与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由于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形成了重组配子Ab和aB,由于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以反应F1产生配子的比例,F1产生重组配子Ab和aB的比例之和=F1测交后代中灰身短翅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黑身长翅(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比例之和=8.5%+8.5%=17%,B正确;
CD、由于体色和翅型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产生性状分离比不是9:3:3:1,9:3:3:1是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双杂合子(AaBb)自交获得的后代比例,CD错误。
故选B。
16.(1)控制高茎和矮茎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或控制高茎和矮茎性状的基因在细胞核中)
(2)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彼此分离) 测交 隐性纯合子(或矮茎豌豆) 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假说-演绎 设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为
(3)取紫花植株连续自交
(1)正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该性状遗传不受性别影响,即控制高茎和矮茎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且不位于性染色体上。
(2)①孟德尔对于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做出的假说解释内容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生物 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②③④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孟德尔就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根据假说内容,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1:1,而测交实验的结果中,高茎与矮茎植株是数量比接近1:1,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对F1自交后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现象的解释假说;
⑤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结果,再根据实验来检验,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
⑥孟德尔的巧妙设计为测交实验,设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测交实验是取F1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该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为
(3)根据题中描述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若要获得更多开紫色豌豆花的纯种植株,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最简捷的办法就是让紫花植株连续自交,然后逐代淘汰白花植株,开紫色豌豆花的纯种植株比例就会越来越高。
17.(1) 自由组合 100%
(2)无论果实下垂或直立个体中,其颜色比例均为绿色∶红色∶紫色=9∶3∶4
(3) AABbdd 或AaBBdd
题表分析,纯合的绿色直立辣椒植株和紫色下垂辣椒植株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F2表现型及比例为下垂∶直立=3∶1,说明下垂为显性,着生方向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红色∶紫色=9∶3∶4,说明果实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题意显示,绿色植株与紫色植株进行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红色∶紫色=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若仅研究辣椒果实的颜色(相关基因用A/a和B/b),F2果实紫色的辣椒中,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__或__bb,因此紫色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2)下垂辣椒植株与直立辣椒植株,F2表现型及比例为下垂∶直立=3∶1,说明下垂为显性,着生方向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绿色植株与紫色植株进行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红色∶紫色=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因此若F2出现无论果实下垂或直立个体中,其颜色比例均为绿色∶红色∶紫色=9∶3∶4(或出现绿色下垂∶红色下垂∶紫色下垂∶绿色直立∶红色直立∶紫色直立=27∶9∶12∶9∶3∶4)的结果,则说明控制辣椒着生方向和颜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下垂辣椒植株与直立辣椒植株,F2表现型及比例为下垂∶直立=3∶1;绿色植株与紫色植株进行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红色∶紫色=9∶3∶4,推断亲本紫色下垂植株基因型为aabbDD。绿色直立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d,由于子代出现绿色下垂∶红色下垂=1∶1的现象,且无紫色,因此推断绿色直立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 或AaBBdd,相关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