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些人认为科学傲慢自大——尤其是当它据称与长期存在的信念相互矛盾,或当它提出一种似乎与常识完全不同的稀奇古怪的概念时。就像在我们所站立的地面上发生地震,科学震撼着我们的信念,向我们所熟悉的信仰发起挑战,使我们长期以来所信仰的说教产生了根本的动摇。然而,我依旧认为科学的主要部分是谦逊的。科学家们没有将他们的需要和索求强加给大自然,相反,他们谦卑地询问着自然,并且用非常认真的态度看待他们的发现。我们意识到那些深受尊敬的科学家错了,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不完美。我们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尽最大可能地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定量核实。我们不停地前进,发出挑战,寻找自相矛盾的观点,寻找那些微小的但不断出现的其他错误,做出其他解释,鼓励各种言论的自由发表。我们高度赞赏那些用雄辩的观点反驳已有的学说的行为。
在此,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类的例子:与牛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运动定律及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最杰出的成就之一。300年后,我们用牛顿力学来预测日食。宇宙飞船从发射开始的数年后,能在距离地球数十亿千米外,准确地进入太空中选定区域轨道上的预先确定的点,好像世界在向我们款款漫步而来,其精确性令人瞠目结舌,牛顿显然知道他当时所做的事情所具有的意义。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自我探索,也不对自己的成绩孤芳自赏,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牛顿观点中的缺陷。在高速及强引力方面,牛顿的物理学体系崩溃了。这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之一——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他的理论长期受到尊敬的原因之一。牛顿力学适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但在某些对人类来说极不寻常的条件下——毕竟我们没有以近光速旅行的习惯——难以做出正确的回答。牛顿力学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不相一致。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在其有效领域与牛顿力学没什么区别,但却在其他方面(高速、强引力)做出了不同的预测,这些预测与观察完全吻合。牛顿力学被证明接近真理,适用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情形,但不适合其他情形。这是人类智力所取得的一个辉煌的、值得庆贺的成就,但却有其局限性。
但是,与我们对人类易犯错误的本性的了解相一致,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样的看法,即,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理,却永远不能完全获得真理。科学家们如今正在研究广义相对论中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引力波的令人感到惊异的现象。人们从来也没有直接检测出这些引力波。但是,如果它们不存在,那么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瑟夫·泰勒和拉瑟尔·赫尔斯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广义相对论所做的预测。他们认为,他们得出的结果会与广义相对论不一致,有可能会推翻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支柱。当时,不仅他们自己愿意对广义相对论发起挑战,他们也受到多方鼓励。事情的结果却是,他们对两个脉冲星的观察,充分地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测。为此,泰勒和赫尔斯共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他许多物理学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也在检验着广义相对论,比如试图通过直接探测的方法捕捉难以捉摸的引力波。他们希望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找到突破口,发现在爱因斯坦所理解的自然王国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否到了该开始经受论证的时候。
只要有科学家在,这种努力就不会停止。广义相对论在量子水平上当然不可能对自然做出充分的描述,但是,即使能够做出充分的描述,即使广义相对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有效,那么,除了共同努力去发现其错误和局限性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使我们更相信其有效性呢
这就是为什么有组织的宗教不能使我对其信任的原因之一。哪些主要信仰的领袖承认他们的观点可能是不完全的、有错误的,并建立研究机构来寻找其可能存在的说教中的缺陷呢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检验,谁在系统地检验传统的宗教学说可能不再适用的那些情形呢 〔我们当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父权制社会、早期或中世纪时期非常有效的教义和伦理观念在我们今天所居住的各种完全不同的世界中也许完全无效。)什么教义能公正地检验上帝的假设 已建立的宗教体系给了宗教的怀疑者们什么奖励吗 同样,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的怀疑者们在他们巡视的社会中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
安·德鲁彦关于科学的论述总是在我们耳边低声回荡:“记住,你对此一窍不通,你可能会犯错误,你以前犯过错误。”我不管那些谦逊的谈话,请告诉我可与宗教学说相提并论的东西。据说,《圣经》是上帝对人的启示:一语具有多种含义。但是如果它仅是由本质上就必定会犯错误的人写成的,其结果如何 令人无法置信的奇怪事情被说成确有其事,但如果它们是由骗术、我们尚不了解的意识状态、对自然现象及精神疾病缺乏了解而形成的综合产物呢 我认为,当代的任何宗教和新时代的信仰都不能像科学那样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不能像科学那样揭示出自然本身所具有的伟大壮观、雄伟壮丽、精美绝妙和错综复杂。大多数现代科学发现都没有被《圣经》所预示,这一事实使我对它神圣启示的怀疑又加深了一层。
(摘选自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第二章“科学与希望”,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人们发现科学提出的概念与常识完全不同,或者与既有的长久以来的信念互相矛盾时,就会觉得科学傲慢自大。
B.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谦逊的态度,对观点进行积极的定量核实,认真对待发现,并且愿意接受自己的错误。
C.牛顿提出的运动定律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是人类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牛顿力学在日常生活的任何领域都适用。
D.约瑟夫·泰勒和拉瑟尔·赫尔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广义相对论所做的预测,推翻了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支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谦逊的科学态度能够促使科学在面对误解中的“做慢”时,依然坚定地寻找真理,不断质疑和验证,使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
B.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弥补了牛顿力学在高速及强引力方面的不足,牛顿力学有其适用范围和成就,但也存在局限性。
C.有组织的宗教难以获得信任,因为其领袖不承认自身观点可能有错误,且宗教对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的怀疑者们不提供奖励。
D.文章最后指出,科学对壮观、精美、复杂的自然的发现往往超出了传统宗教文本的预示,这加深了作者对宗教神圣启示的怀疑。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第一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在天文学领域,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纠正了地心说的错误认知。
B.以前人们认为疟疾是由沼泽地散发出的有害气体导致的("瘴气学说"),后来罗斯发现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引起的。
C.灾变论认为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的大灾难,如大洪水等,这些灾难导致了生物的大规模灭绝和地质结构的巨大变化。
D.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燃烧是因为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燃素释放的过程。后来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的氧化反应。
4.文本充分论证了“科学欢迎质疑与挑战”这一论点,请简要分析对此文本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
5.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李·斯莫林说“当上帝改变你的思想,那就是信仰;当事实改变你的思想,那就是科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信仰宗教和信仰科学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草原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药突然降临。他脸朝着闹钟的方向,这样醒来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
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水面。冷啊!真冷啊!
出门,带上猎枪和狗。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
他在田埂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这方法是他观察土著人学会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两脚上,保持慢速、平衡运动,这样不会疲乏气短。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做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
草原。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鸣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他终于抑制不住,发出狂野的喊叫,然后野兽似的狂奔,他在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岁啦!15岁啦!这话对他来说很新鲜,他满怀兴奋又若有所思,开始用手指感受走过的岁月,像数着鹅卵石,每一块既独立又离不开彼此,每一块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十五年的男孩。陪伴他的有这缓缓的河水,还有这充满挑战的空气;夏日正午,它闷热难耐;冬天早展,它凛冽刺骨。
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上所有大人物都曾像我现在这样小,所以我也能成为大人物。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在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取决于我现在的决定。”
他的噪音充满了紧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气。他又大声唱起来,歌声沿着可水旁的峡谷回荡,他停下来等待回声,然后又唱:“歌唱吧!这就是他——只要愿最,他就歌唱,这个世界必须响应他!"
他等待回声。那些新鲜的想法又回来了,如同有人在回应他、鼓励他,峡谷充满了细软的回声,在小河旁的岩石间来回撞击。突然,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那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鸟儿的欢唱,也不是流水的叮咚……
他从疯狂中清醒了。他呼唤猎狗,狗没有出现。他孤身无援了,不久前他在这里看见一头豹。他不由得握紧了枪,四处张望。灌木丛的尽头,那块憔悴的岩石旁,一只受伤的怪兽,遍身黑毛,黑毛下是片片粗肉……在一团流动的黑压压的东西的围攻下,这些肉正渐渐消失!一头公鹿,喘着气低声尖叫。
他朝它跑去。地上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那公鹿奔去。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恐惧攫住了他:那公鹿倒下了,抽搞着……
他忽然想到可以期它射击,早点结束它的痛苦。他端起枪,又放下。使他放下枪的是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议:如果我没来,它就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 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他把枪夹在膝间,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语:我阻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
事情就这样,无法改变。
关于命运和未来的认识就这样首次阔进他的生活,“是啊,这就是生命!”生命消逝的那刻,他无法采取任何仁慈的行动!池明白了: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草地是辽阔无垠、无法变更、残酷无情的,人们随时都可能给动物的头颅绊倒,或者踩碎小生灵的骨架。他感到痛苦、恶心和愤怒,又为坚忍克己的新认识感到几丝满足。他提醒自己:蚂蚁也要吃东西啊!他泪流满面。
公鹿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哦,是的,太阳刚刚升起。为什么!这短短的几分钟,事情就发生了巨变 他站到骨架前:它趴在矮树丛下。要不是还残留着几小块粉红的软骨碎片,人们会觉得它已在这里躺了多年。骨架四周,蚂蚁衔着肉,渐渐撤退。有几只蚂蚁竞直起身子盯着他,眼里泛着贪婪的光。
“滚开!我可不是你们的早餐,无论如何都不是!”
他弯下腰,触摸着头颅上的孔穴:那原本是鹿的眼睛!他想起活鹿那水汪汪的眼睛,觉得难以置信。早展,也许就一小时前,这小生灵还骄傲地踏着大地,抖着犄角,甩着尾巴,嗅着清晨的空气,像国王那样漫步在充满自由的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生长,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但是,谁能意料一头健步如飞的公鹿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他好奇地蹲下去,发现它的后肢关节处断了,断裂的骨头相互徒劳地抵触。可能死前它的后肢就受伤了,然后一跛一跛地误入了蚂蚁巢。应该是这样!那么是谁伤了它呢 是它摔了一跤 是它与同类争斗中受了伤 是土著人扔石头伤了它
他想象土著人朝一头公鹿扔石头时,另一幅画面出现了:他看见自己,某个早晨,兴奋地向一头若隐若现的公鹿射击……他无法面对这画面,他只是个小男孩。他低着头,面带愠色,拒绝承认是自己射伤了它。
他确实累了,脚步沉重,懒得注意脚下的方向。当他看见自己的家时,不禁皱了皱眉,有些事情他必须彻底弄明白。那只小生灵的惨死让他耿耿于怀,他没有完全放开。这件事伏在他的心底,让他不得安宁。
他想:明天早展,我要避开所有人,再去那片灌木丛,好好地想一想。
(有删改)
【注】①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代表作《金色笔记》等。
6.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男孩被四点半的闹钟叫醒后,连一秒钟都没有多睡弹跳而起,这表现了男孩具有坚毅执着的性格。
B.第三段写狗“没有经过训练”,是男孩最好的同伴,可以打发路途中的无聊,这暗示了男孩还是个狩猎的新手。
C.男孩“提醒自己:蚂蚁也要吃东西啊”然后泪流满面,他体会到了自然生命的演变规律十分残酷,心中充满敬畏。
D.男孩最后离开时脚步沉重,除了因为对公鹿的惨死充满同情,还因为他意识到人类也是制造这起惨剧的重要一环。
7.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男孩在奔跑时“关住”唱歌的欲望,然后被小鸟的叫声激发出喊叫,这一处的细小起伏,给平淡的情节增添了张力。
B.“峡谷充满了细软的回声,在小河旁的岩石间来回撞击”,作者用自然景象的描写来烘托男孩愉悦、激情的状态。
C.“有几只蚂蚁竟直起身子盯着他,眼里泛着贪婪的光”,这一真实的细节显示了作家对大自然非凡的观察力。
D.小说整体使用第三人称叙述,男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则使用第一人称。人称灵活转换,使内容既显客观又显真实。
8.《草原日出》是多丽丝·莱辛“成长小说”系列中的一篇。文中男孩的成长轨迹通过他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得以呈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请分析文章以“草原日出”为标题有哪些深意。(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莽既篡国,明年,荞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使者入户,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胜自知不见听,即谓:“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胜因敕以棺敛丧事,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逐趋而出,莫知其谁。
薛方尝为郡掾祭洒,尝征不至,及葬以安车迎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①之节也。”使者以闻,莽说其言,不强致。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二》)
材料二:
王莽慕龚君宾之名,訹②以尊爵厚禄,劫以淫威重势而必致之。君宾不胜逼迫,绝食而死。班固以薰膏之语讥焉,未闻有为辨之者也,可不大哀 昔者纣为不道,毒痛四海,武王不忍天下困穷而征之,斯则有道天子诛乱政之匹夫尔,于何不可 而伯夷叔齐深非之义不食周粟而饿死猬隘如此仲尼犹称之曰仁,以为不殒其节而已。况于王莽凭汉累世之恩,因其继嗣衰绝,饰诈伪而盗之,又欲诬洿清士,以其臭腐之爵禄,甘言谀礼,期于必致。不可以智免,不可以义攘,则志行之士,舍死何以全其道哉 又责其不诡辞曲对,若薛方然,然则将未免于谄,岂曰贤能 故君宾遭遇无道,及此穷矣。失节之徒,排毁忠正,以遂已非,不察者又从而和之。太史公称:“伯夷叔齐不有孔子,则西山之饿夫,谁识知之 ”信矣哉!
(节选自司马光《龚君宾论》)
【注】①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②訹:引诱,诱惑。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伯夷叔齐A深非之B义C不食周粟D而饿死E猬隘F如此G仲尼犹称之曰仁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加,加上,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加”用法相同。
B.因,于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用法不同。
C.致,招揽,与贾谊《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相同。
D.劫,胁迫,与苏洵《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面对王莽的征召,龚胜以年老多病为由反复委婉辞拒,但使臣不相信,最后龚胜只得表明对汉室忠心并绝食自尽。
B.面对王莽的安车相迎,薛方不愿意出仕,通过使者称颂王莽为尧舜一般的明主,令王莽十分高兴就不再强迫薛方。
C.司马光拿伯夷叔齐来与龚胜对比,同样是绝食而死,司马光认为伯夷叔齐的节操虽然值得称赞,但胸怀却失之狭隘。
D.司马光认为薛方和龚胜同样拒绝王莽的征召,龚胜自尽而薛方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薛方比龚胜显然更有智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胜自知不见听。
(2)失节之徒,排毁忠正,以遂己非,不察者又从而和之。
14.除了利诱之外司马光说王莽征召龚胜,还运用了“淫威重势”,请就材料一分析哪些细节体现了王莽的威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呜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开篇通过寒蝉、桑林、萧关、边塞、衰草等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表现悲情的意象共造了悲凉肃杀的氛围。
B.诗歌颔联放弃了对仗的工整形式,作者用平实的口语句式和一个“寒”字就凝练地表现了人在边塞奔波之苦。
C.颈联所写幽、并两州边塞,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追逐名利地,诗人用一“老”字赞美武士忠诚。
D.尾联描写“游侠儿”矜夸良马以自诩勇武之状,诗人以此讽喻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并表达了厌战之情。
16.王昌龄《塞下曲》反战主题的组诗共有四篇,这里选的是第一篇,作者的情感表达比较克制,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和《赤壁赋》中的“___ ”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音乐之动人的。
(2)在杜甫《客至》中“________ ,______”两句,既写出主人不轻易延客之意,又表达了客至的欣喜之情,生活气息浓厚,也足见两人的交情之深。
(3)鸿雁在中华诗歌文化里有着特别含义,人们经常用它来表达情义,鸿雁在”古诗文中俯拾皆是,
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0分)
人类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完全仰仗那智慧的大脑。当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哺乳动物登场后,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哺乳动物的大脑里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而人类又从哺乳动物中① ,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 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甲)。
①生存压力一直被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塑造着,②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③即时满足。④它们因为主导着大脑的决策,⑤所以这些天性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需要提醒的是,让理智脑变强大并不意味着要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事实上也抹杀不了,它们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换一个角度说,也没有必要抹杀,因为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只要去深入了解、循循善诱,就能为己所用,甚至这些力量还是成就我们的关键。同样,让理智脑变强也不是为了对抗或取代本能脑和情绪脑,因为用力量对抗无异于用一方的短板去挑战另一方的强项,(乙)。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到极度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用意志力去对抗本能和情绪,最后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却② 。为了避开这种误区,我们一定要记住: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2分)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8分)
书房的面积必须大,或者必须小。必须大是理想,最好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必须小是现实,很多人的书房很小,如果你家有两三口人、三四间房,在规划房间功能时最终总是最小的那间适合做书房。小的书房有幽闭感,躲进去,把门一关,就像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书房的朝向无一定之规,东西南北皆宜。我的书房朝南,好处是有太阳,坏处也是有太阳,太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且风不推窗。——冬天或春天,北风猛烈,你会觉得窗外有一群暴徒,窗里的人心却静了。而在南窗,只得听琴。总有一把胡琴嗞嗞啦啦响,琴弦大概钢丝,琴弓如锯,操琴者每天从上午到下午,坚忍不拔地用他的哀怨和痛苦刺激人,那是街上的一个老年乞丐。书房里要有书。有的人书多,有的人书少。我的书多,但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认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我们真正用得上的书其实是那么少。大部分的书功用仅限于占地方,每思及此,焉得不“恨” 关于书,有一种军备竞赛原则。我的武库中有一万枚核弹头,是不是我真打算有朝一日把这些弹头一枚枚地甩出去 当然不是,除非我疯了。一般来说,有的书是坦克、飞机之类的常规装备,没准能用上,有的书却是买时就知道永远用不上,但还是要买,超级大国配备原子弹就像女人配备银钻石的首饰,同样,有些书不买我就觉得委屈。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新奇有趣而叉精准生动,请简要分析。(5分)
22.划横线的段落中,作者有意用违反逻辑或有悖于常理、似是而非的话来传情意,这也叫诡谐的修辞。请运用这种手法,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补写,不超过6字。(3分)
人们常拿“东施效耀”来嘲笑人,我却认为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的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喜欢说“××那么勤奋,你为什么不能作他一样!”有的同学在班会课上说“我想成为××(明星)”,《论语》中也有言“见贤思齐”这样的句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一)
1.答案:D。(3 分)
2.答案:C。(3 分)
3.答案:C。(3 分)
4.答案:
比喻论证,作者用地震来比喻新的科学观点的提出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影响,指出科学在挑战已有观念上遇到的情形。
举例论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牛顿力学这一伟大定律的局限,这一例子证明了科学在不断地质疑。
对比论证,作者拿宗教不欢迎人们的质疑来与科学欢迎人们的质疑来做对比,证明了科学接受质疑,更让人信任。
(4 分)
5.答案:信仰是人对知识的坚定认同;宗教的理念来源于神的授意,信仰宗教则意味着认同无法确证的思想且不容质疑与更改;信仰科学则意味着追求事实的真相,并且接受已有的思想被否定与纠正。(6 分)
现代文阅读(二)
6.答案:A。(3 分)
7.答案:C。(3 分)
8.答案:
单纯自信阶段:15 岁的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得意和自信,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
矛盾痛苦阶段:看到蚂蚁围食公鹿时内心充满怜悯和恐惧,想结束鹿的痛苦同时又觉得阻止不了时的愤怒和抗议。
坚忍克制阶段;意识到鹿的死无法改变,同时也意识到蚂蚁同样需要生存,他获得了新认识,有满足感。
反思自我阶段;意识到鹿的死和自己有关时,男孩从拒绝承认到耿耿于怀不得安宁,说明他在思考鹿的死亡、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生命的存在。
(6 分)
9.答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
寓意草原上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包括生命的死亡与新生。
“日出” 呼应着小男孩新的体验和发现,思想的成长与更新。
(4 分)
文言文阅读
10.答案:CEG。(3 分)
11.答案:D。(3 分)
12.答案:D。(3 分)
13.答案:
使者每隔五天就和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及身体情况,龚胜知道自己的话不被听取。(“五日”:每(隔)五天;“一”:一同,一起,一道;“见”:被;句意通顺各 1 分))
丢失节操的人,排斥诋毁忠诚正直的人,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不明察事实的人又跟着他们附和。(“忠正”:名词,忠诚正直的人;“非”:过错;“遂”:文饰;“不察者”:不明察事实的人;句意通顺各 1 分))
(8 分)
14.答案:
王莽派使者第二次去征召龚胜,阵仗特别浩大。
使者到龚胜门前宣诏,等候龚胜起身迎接。
龚胜以老病为由推辞后,使者每隔五天去察看龚胜的身体情况,看似关心、实则胁迫。
龚胜绝食多日,王莽也未收回成命。
(5 分)
古代诗歌阅读
15.答案:C。(3 分)
16.答案:
诗歌首、颔两联写边塞肃杀悲凉的风景,以此含蓄地铺垫厌战之情。
诗人对边塞征夫只用一 “老” 字写其辛苦,没有写战场生死。
诗人最后以对人们勿要斗狠好勇的告诫委婉地表达反战之意。
(6 分)
名篇名句默写
17.答案:
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示例一: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示例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示例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示例四: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6 分)
语言文字运用
18.答案:
脱颖而出 / 出类拔萃 / 独树一帜。
收效甚微 / 徒劳无功 / 无济于事。
(2 分)
19.答案:
①处主客体颠倒导致逻辑错误,应将 “生存压力” 与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 位置调换。
④处关联词语应放到句首。
(4 分)
20.答案:
(甲)这个新的脑区称为 “理智脑”。
(乙)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意思一致即可)。
(4 分)
21.答案:
运用比喻修辞,把人回到书房比喻成田鼠回巢,生动地表达了人在此时愉悦、惬意的心情。
“鬼鬼祟祟” 一词贬词褒用,制造了反差感,与直白的 “舒服” 一词共同写出了人物隐秘的快乐之情。
(5 分)
22.答案:示例:东施的爱美之心与审美品味值得鼓励和夸赞。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西施的天资,东施至少在寻找她可以企及的方向。(或 “她的勇气不同一般。有多少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先就倒在了自我菲薄的路上,而东施那敢想敢做的精神不是很难得么?” 或 “只要东施勤于琢磨、不断修炼,纵使她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假以时日,也能提升自己的气质仪态吧。”)(3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第二年,王莽派遣使者前去拜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声称有病而不应征。过了二年,王莽又派使者拿着玺印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的印绶,并派出四匹马拉的舒适的座车,很隆重地前去迎接龚胜。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因此在门外站立等待了很长时间。龚胜声称自己病重,使者进屋,走上前对龚胜说:“朝廷没有忘记您老人家,现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参与政事,希望听到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建议和指导,用以安定天下。” 龚胜回答说:“我向来愚昧,加上年老多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随您上路,必死于途中无疑,这样一来对国家对个人都毫无益处。” 使者每隔五天就和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及身体情况,龚胜知道自己的话不被听取,因此说:“我蒙受汉王室深厚的恩德,无以为报,如今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按照道义来说难道可以一身事奉二朝天子,死后又到阴间去见故主吗?” 于是龚胜便吩咐子孙们为他准备棺木等丧葬事宜,吩咐完后,就不再开口饮食,十四天后逝去,时年七十九岁。有一位老人前来吊唁,哭得很悲切,哭完后又说:“唉!薰草由于芳香而自烧毁,油脂因能照明而自销熔。龚生竟然未满天年而亡,不是我们这一类人啊!” 说完后便急步走出门去,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薛方曾任郡掾祭酒,朝廷曾征召他,他不应召,王莽执政时用安车迎接他,薛方通过使者婉言推辞说:“唐尧、虞舜在上为君时,下有巢父、许由等人隐于民间,现在明主正振兴唐、虞之德,我想效法许由等人,以守箕山之节。” 使者把他的话告诉了王莽,王莽很高兴,就不再勉强他了。
材料二
王莽敬仰龚君宾的名声,用高官厚禄诱惑,用强权暴力要挟,一定要让他来。君宾经受不住逼迫,绝食而死。班固用薰膏这样的话讽刺他,未曾听说有人为之辩解,这难道不让人十分悲哀吗?过去商纣做出种种不符王道的事,残害天下百姓,周武王不忍心天下人困顿而征讨纣王,这就是行王道的天子诛杀讨伐败坏朝政的独夫罢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但伯夷叔齐却深深地责备周武王,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如此器度狭窄急躁,孔夫子还称赞他们是仁人,认为他们不降低自己做人的节操罢了。更何况对于王莽来说,凭借汉朝历代皇帝积聚的恩德,趁着汉朝后继无人,用狡诈虚伪的手段虚饰自己而窃取了王位,又想用腐臭的爵位俸禄,甜美的言辞,阿谀的礼遇,去诬蔑玷污洁白的人士,希望他们一定会应征到来。不能用智慧免于应征,又不能用道义来抗拒应征,那么有志气操守的人,除了死有什么办法来保全道义呢?班固又责备他们不能通过诡辩的言辞来虚与委蛇,像薛方那样,然而这样就不可避免被视为谄媚之人,难道说这是贤能么?因此,君宾遇到了无道的时势,到这地步也就无路可走了。丢失节操的人,排斥诋毁忠诚正直的人,来文饰自己的过错,不明察事实的人又跟着他们附和。太史公说:“如果没有孔子的赞誉,伯夷叔齐就是西山上饿死的人罢了,谁能了解他们呢?” 真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