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一) 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
(山东烟台中考)2024年元旦前后,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带动周边更多城市和景区都火了起来。春节期间,烟台的小明随家人也到东北地区享受了一场冰雪盛宴。结合哈尔滨气候统计图,完成1~3题。
1.小明一家游览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景观的自然条件优势有( )
①地形崎岖多山地,冰雕造型丰富 ②冬季寒冷且漫长,展览时间长 ③冬季多降雪,方便就地取材
④河流较多,原材料丰富廉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旅行中,小明在长白山区拍摄了一张当地传统民居——“地窨(yìn)子”的照片(如图)。据悉,“地窨子”以前是当地渔猎民族冬季的居所,一般靠山临水而建,属于地穴或半地穴建筑。结合图片推测“地窨子”( )
①通常位于山地北坡 ②一般南向开门,北向有窗
③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④有利于防寒保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此次旅行小明一家还可以体验的当地特色是( )
①欣赏林海雪原 ②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③喝酥油茶、品牦牛肉 ④感受火墙、火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河北唐山期中)“腰鼓(如下图)”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据此完成4~6题。
4.腰鼓这种地域文化现象盛行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5.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腰鼓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
A.松弛自如,潇洒优雅
B.豪迈粗犷,刚劲奔放
C.仪态安详,婀娜多姿
D.优美恬静,灵巧质朴
6.当地外出劳作的人常白巾罩头。白巾最重要的作用是( )
A.祭祖 B.御寒
C.防风沙 D.防紫外线
(宁夏中考)台湾同胞与我们同根同源。台湾省保存有许多闽南传统文化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如图)。据此,完成7~8题。
台湾传统三合院
7.台湾传统三合院的建筑文化源于( )
A.福建省 B.江西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8.台湾传统三合院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木材建造,因为当地( )
A.环境污染加剧
B.地震灾害频发
C.人口数量增加
D.科学技术发达
(四川绵阳中考)右图是名为“北漂”的网友在朋友圈晒出的一张照片。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民族的服饰与晒出的照片服饰相符的是( )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10.照片中的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当地( )
A.终年炎热 B.终年寒冷
C.年温差大 D.日温差大
11.(河北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邢窑、定窑和磁州窑久负盛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陶瓷制作时通常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以木柴或煤炭为燃料,需要经过选矿、制坯、在瓷窑中高温烧制等环节,整个过程耗水较多。目前省内有大量承载着地域历史文化的古瓷窑遗址,很多遗址分布在偏僻的乡村。右图示意河北省主要古瓷窑口分布。
(1)历史上,由于南部黄河和西部__ __山脉阻隔等原因,河北陶瓷保留了独特风格。
(2)目前,河北省古瓷窑口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__ __部地区,为山区向__ __(填地形类型)的过渡地带。
(3)指出历史上河北陶瓷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__ __。
(4)你认为偏僻乡村的古瓷窑遗址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__ __。
12.(广西河池模拟)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东北地区的服饰、饮食、民居、产业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项目背景:我市某班中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东北地区的服饰、饮食、民居、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项目式学习。各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产业组,搜集东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分享了相关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服饰组】东北冬季传统服饰(图1):头戴皮帽,身穿厚厚的棉袄、皮袍,足蹬皮靴。
(1)东北地区冬季传统服饰的原料以__ __(填“皮毛”或“丝绸”)为主,可以看出当地传统农业以__ __(填“养殖”或“狩猎”)为主。
【饮食组】东北冬季传统饮食:“吉祥喜庆黏豆包”(图2),“不吃鲜菜吃酸菜”(图3)。
注:黏豆包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而糯玉米是发酵黏豆包的优质原料。
(2)从黏豆包的原料可知,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 __、小麦。因为东北地区冬季__ __,所以,当地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__ __的习俗。
【民居组】东北木屋(图4):在长白山深处有一处自然形成的古村群落——锦江木屋村,这里成为东北地区和长白山仅存的一处传承性的满族木屋群,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被保护最好的木屋群落,被称为长白山脚下的“国宝”。
(3)东北木屋的原料是木材,可以看出当地__ __资源丰富;木屋屋顶坡度较陡的主要原因是__ __。
【产业组】 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积雪厚度分布示意图。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图5
(4)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 __。你认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可采取哪些合理措施?(1条即可)
__ __
(5)总结:东北地区的服饰、饮食、民居、产业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生动反映了“__ __”的地理观念。专项突破(一) 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
(山东烟台中考)2024年元旦前后,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带动周边更多城市和景区都火了起来。春节期间,烟台的小明随家人也到东北地区享受了一场冰雪盛宴。结合哈尔滨气候统计图,完成1~3题。
1.小明一家游览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景观的自然条件优势有( B )
①地形崎岖多山地,冰雕造型丰富 ②冬季寒冷且漫长,展览时间长 ③冬季多降雪,方便就地取材
④河流较多,原材料丰富廉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图可知,冰雪大世界的冰雪文化景观搭建场地需要地形平坦开阔;哈尔滨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冰雕可以长时间保持,展览时间长;哈尔滨冬季降雪丰富,且雪期长,方便冰雪大世界就地取材;哈尔滨河流众多,冬季寒冷,河流冰期长,河冰厚度大,冰雪大世界所需冰块材料丰富廉价。
2.旅行中,小明在长白山区拍摄了一张当地传统民居——“地窨(yìn)子”的照片(如图)。据悉,“地窨子”以前是当地渔猎民族冬季的居所,一般靠山临水而建,属于地穴或半地穴建筑。结合图片推测“地窨子”( B )
①通常位于山地北坡 ②一般南向开门,北向有窗
③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④有利于防寒保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建造地窨子的房址,一般选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的山坡。该地山地北坡是阴坡,不利于采光和保暖;地窨子一般在南面向阳处开门开窗,便于采光;地窨子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方便拆卸;地窨子一般地下和地上部分约各占一半,冬季雪后屋顶覆盖的厚雪起到防寒保暖作用,同时地窨子墙壁与屋顶通常由土壤构成,土壤有保温作用。
3.此次旅行小明一家还可以体验的当地特色是( D )
①欣赏林海雪原 ②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③喝酥油茶、品牦牛肉 ④感受火墙、火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冬季降雪多,会形成林海雪原的自然景观;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草原的景观,酥油茶、牦牛肉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特色食物;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火墙、火炕是东北地区的特色文化生活。
(河北唐山期中)“腰鼓(如下图)”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据此完成4~6题。
4.腰鼓这种地域文化现象盛行于( A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由材料可知,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这种地域文化现象盛行于黄土高原。
5.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腰鼓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B )
A.松弛自如,潇洒优雅
B.豪迈粗犷,刚劲奔放
C.仪态安详,婀娜多姿
D.优美恬静,灵巧质朴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人们的风格是粗犷豪放,腰鼓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松弛自如,潇洒优雅”“仪态安详,婀娜多姿”“优美恬静,灵巧质朴”都是南方地区的特色。
6.当地外出劳作的人常白巾罩头。白巾最重要的作用是( C )
A.祭祖 B.御寒
C.防风沙 D.防紫外线
当地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干旱,外出劳作的人常白巾罩头。白巾最重要的作用是防风沙、擦汗,和祭祖、御寒、防紫外线没有关系。
(宁夏中考)台湾同胞与我们同根同源。台湾省保存有许多闽南传统文化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如图)。据此,完成7~8题。
台湾传统三合院
7.台湾传统三合院的建筑文化源于( A )
A.福建省 B.江西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结合材料“台湾省保存有许多闽南传统文化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可知,三合院建筑文化源于福建省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不属于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
8.台湾传统三合院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木材建造,因为当地( B )
A.环境污染加剧
B.地震灾害频发
C.人口数量增加
D.科学技术发达
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台湾传统三合院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木材建造,是因为木质建材可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害,用木材建造和环境污染、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无关。
(四川绵阳中考)右图是名为“北漂”的网友在朋友圈晒出的一张照片。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民族的服饰与晒出的照片服饰相符的是( A )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图中展示的是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
10.照片中的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当地( D )
A.终年炎热 B.终年寒冷
C.年温差大 D.日温差大
藏民早晚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御寒,中午气温上升,可以脱下一只袖子,这种服饰适应西藏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11.(河北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邢窑、定窑和磁州窑久负盛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陶瓷制作时通常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以木柴或煤炭为燃料,需要经过选矿、制坯、在瓷窑中高温烧制等环节,整个过程耗水较多。目前省内有大量承载着地域历史文化的古瓷窑遗址,很多遗址分布在偏僻的乡村。右图示意河北省主要古瓷窑口分布。
(1)历史上,由于南部黄河和西部__太行__山脉阻隔等原因,河北陶瓷保留了独特风格。
(2)目前,河北省古瓷窑口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__南__部地区,为山区向__平原__(填地形类型)的过渡地带。
(3)指出历史上河北陶瓷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__平原面积广大,黏土来源广;山区多,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__。
(4)你认为偏僻乡村的古瓷窑遗址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__具有开发价值;开发古瓷窑遗址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或不具有开发价值;偏僻乡村交通不便,开发成本高)__。
12.(广西河池模拟)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东北地区的服饰、饮食、民居、产业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项目背景:我市某班中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东北地区的服饰、饮食、民居、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项目式学习。各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产业组,搜集东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分享了相关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服饰组】东北冬季传统服饰(图1):头戴皮帽,身穿厚厚的棉袄、皮袍,足蹬皮靴。
(1)东北地区冬季传统服饰的原料以__皮毛__(填“皮毛”或“丝绸”)为主,可以看出当地传统农业以__狩猎__(填“养殖”或“狩猎”)为主。
【饮食组】东北冬季传统饮食:“吉祥喜庆黏豆包”(图2),“不吃鲜菜吃酸菜”(图3)。
注:黏豆包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而糯玉米是发酵黏豆包的优质原料。
(2)从黏豆包的原料可知,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玉米__、小麦。因为东北地区冬季__寒冷__,所以,当地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__腌制酸菜__的习俗。
【民居组】东北木屋(图4):在长白山深处有一处自然形成的古村群落——锦江木屋村,这里成为东北地区和长白山仅存的一处传承性的满族木屋群,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被保护最好的木屋群落,被称为长白山脚下的“国宝”。
(3)东北木屋的原料是木材,可以看出当地__森林__资源丰富;木屋屋顶坡度较陡的主要原因是__有利于排雪__。
【产业组】 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积雪厚度分布示意图。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图5
(4)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__。你认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可采取哪些合理措施?(1条即可)
__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宣传,打造冰雪旅游品牌__
(5)总结:东北地区的服饰、饮食、民居、产业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生动反映了“__一方水土养一方人__”的地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