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广大地区
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汉谟拉比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世纪)
赫梯时期(约前17C---前13C)
亚述帝国时期(前8C---前7C)
波斯帝国时期(前6C---前4C晚期)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C晚期灭亡波斯)
回顾纲要(下)和选择性必修2教材中出现过的古代西亚重要文明或政权
苏美尔文明(前3500年产生)
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4C--前23C)
乌尔第三王朝(前22C末--前21C末)
一、古代西亚文化
回顾选择性必修2: 古代西亚的经济
政治
农业 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手工业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商业 前22-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
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货币。
城市 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最早的城市。
科学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1)自然因素
①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交通发达;
②两河流域提供充足水源和冲击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③周围高原密布,易受游牧民族侵扰;
④洪水不可预见地泛滥,产生了现实、恐惧、悲观的人生观。
(2)历史因素:
战争频发、政权更迭频繁,多民族文化彼此交融
一、古代西亚文化
一、古代西亚文化
梳理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
文化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和 艺术
法律
宗教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思考:楔形文字与两河流域的环境有何关系?
两河流域缺乏木材,但拥有充足的冲积平原泥土,有大量的芦苇作为书写工具。
一、古代西亚文化
文化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和 艺术
法律
宗教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楔形文字泥板
梳理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
史料:“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吉尔伽美什》
【问题】以上《吉尔伽美什》的史诗图片和部分节选,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怎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史诗”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思路提示:两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人们重视今世的生活,对死后的一切几乎不抱希望,死后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令人恐惧,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
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一、古代西亚文化
一、古代西亚文化
文化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和 艺术
法律
宗教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苏美尔人:泥偶雕像、壁画
乌尔王陵:板画
亚述帝国王宫雕刻:人首飞牛石雕
波斯王宫:装饰、雕刻
恐怖大眼睛,千年前的苏美尔人雕塑
波斯王宫雕饰
本质:王权至上,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梳理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
一、古代西亚文化
文化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和 艺术
法律
宗教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苏美尔人:泥偶雕像、壁画
乌尔王陵:板画
亚述帝国王宫雕刻:人首飞牛石雕
波斯王宫:装饰、雕刻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
完整的成文法典
梳理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
原因
内容
地位
①前言:宣言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详细规定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
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
史的重要资料。
洪水泛滥、外族入侵,不安全感,统治者希望通过编制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一、古代西亚文化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玛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
第15至20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
第203条、205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
第247条: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
①宣扬君权神授
②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财产私有制
③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如同态复仇
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化
文化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和 艺术
法律
宗教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苏美尔人:泥偶雕像、壁画
乌尔王陵:板画
亚述帝国王宫雕刻:人首飞牛石雕
波斯王宫:装饰、雕刻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
完整的成文法典
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梳理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
二、古代埃及文化
回顾纲要下和选必二相关知识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
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梳理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
文化领域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艺术
科学 和 技术
象形文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金字塔:体现法老权威
体现了埃及人的建筑、数学水平
众多神庙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莎(suō)草
阿布辛拜勒神庙
神殿最里面供奉着太阳神等四座神像,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也位列其中。整个殿堂的顶壁,遍刻精美的浮雕和神奇的文字,生动地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俗。
神庙建造最精妙之处是,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旭日的阳光就从神庙正面的入口射进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座神像,前后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消失。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二、古代埃及文化
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居民建筑、甚至王宫建筑都保存很差。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原因:古代埃及建筑艺术受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更加注重来世,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
观念: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
价值:历史遗址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古代埃及文化
文化领域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艺术
科学 和 技术
象形文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金字塔:体现法老权威
体现了埃及人的建筑、数学水平;
众多神庙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儒略曾吸收埃及历法)
在数学、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①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
②采用了十进位制;创建了完整的运算法则,有加法、减法、倍乘、分数算法以及解方程;
C
梳理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
二、古代埃及文化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差异性的原因。
材料1:两河流域由不同的地域组成…南部由沼泽和宽广、平坦而贫瘠的平原组成,各城市沿河渠而建并逐渐发展起来。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异常重要。两河地区那难以预测的洪水,使得河畔的农人饱受命运的捉弄,战争的频繁更增加了命运无常的感叹。
——吴宇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
材料2:古代埃及在地理位置上有相对的孤立性。由于沙漠屏障对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入侵起着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社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局。埃及沙漠少有雨水…水源是许多条热带河流,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很少有强烈的泛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巴比伦:平原无屏障;两河不定期泛滥;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
充满不安全感。
(2)古埃及:沙漠有屏障;尼罗河定期泛滥;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
生活较惬意。
二、古代埃及文化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
阿拉伯帝国
(632-1258年)
回顾纲要(下)
三、阿拉伯文化
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政权
622年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
基本统一
632年
大规模
对外扩张
7世纪中期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利比里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格、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P18倒数第2段)
——继承和融合
三、阿拉伯文化
领域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
宗教
科学 技术
印度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悬诗”
《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埃及和西亚等民间传说,其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终成眷属》等受其影响
清真寺——克尔白神庙
伊斯兰教
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成为独立学科
白塔尼修正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影响很大:哥白尼等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在欧洲长期用作医学标准教科书
思考:结合上表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开放性
包容性
多样性
三、阿拉伯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材料2: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 … 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
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 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1: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
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⑤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影响或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
①保存和传播欧洲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
③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津巴布韦遗址:巨石建筑群
历史纵横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文学:《吉尔美加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建筑和艺术:泥偶雕像、王宫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代非洲文化
文字:象形文字
文学:神话、诗歌、散文等
建筑:陵墓、神庙
历法:太阳历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阿拉伯文化
悬诗: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
为“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阿拉伯数字”
天文:白塔尼著《萨比天文历表》
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第三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各文明的特点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