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0 20: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雅典帕特农神庙
罗马万神庙
科隆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1、概况:
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3)背景:
(1)地理:
(2)时间:
广泛的奴隶劳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园艺业在雅典、米利都等城邦发展很快。
古希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城邦。在这些小小的政治实体的基础上,产生了古希腊文明。
此外,希腊还有可供其借鉴的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它以地利之便,自古即与埃及、小亚细亚、腓尼基和两河流域等地经常保持交往关系,能够就近吸纳这些东方文明古国的优秀文化素养,取人之长,融会贯通。
①经济: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②政治:雅典民主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城邦政治
③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优越(三洲交汇)
④文化:吸纳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⑤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⑥海洋文明中形成的勇于探索、自由开拓的意识。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2、成就
(1)哲学——理性的先声
①研究对象:
②主要特点:
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
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③发展历程:
A.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B.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有人开始怀疑宗教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神话世界观
自然哲学观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里特
万物皆由水生成
万物皆由火生成
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普罗塔戈拉
C.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学派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闪烁着人文光芒。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而不是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普罗塔戈拉
“三大哲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A.苏格拉底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a)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人作恶是因为无知;
(c)提出“认识你自己”,强调“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a.背景:
b.主张:
苏格拉底
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
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学园门口挂着一个让众多哲学爱好者止步的牌子:“不懂几何者莫入!”
在柏拉图看来,不懂数学就无法研究哲学。
B.柏拉图
a.创建“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b.代表作:《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就是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三大哲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C.亚里士多德
a.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和诸多科学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亚里士多德
c.主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三大哲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史学
①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公元前6~前5世纪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之间战争的一部历史名著;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希罗多德陈述自己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历史》(《希波战争史》)
②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讲述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材料:我所描述的事件,不是我亲自看见的,就是我从那些亲眼看见这些事情的人那里听到后,经过我仔细考核过了的。
——修昔底德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2、成就
(3)文学
①史诗: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②戏剧: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上篇:《伊利亚特》,描写希腊人征服特洛伊城之经过。
下篇:《奥德赛》,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胜利后,渡海返乡,历经艰险的故事。
材料:它以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块异彩纷呈的瑰宝而驰名,同时也是反映希腊上古英雄时代社会历史风貌的一份极具价值的文献。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悲剧是对好人陷入窘境的富有同情心的包含道德复杂性的叙述,人们应该定期观看悲剧,来对抗他们原本强烈的评判和说教的倾向,悲剧是对草率评判的纠正。
——亚里士多德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戏剧艺术的荷马”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2、成就:
(4)艺术
①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②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掷铁饼者》 《胜利女神像》 《断臂维纳斯》
帕特农神庙
材料:帕特农神庙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 ——余秋雨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2、成就
类别 成就 影响
哲学 三大哲人 ﹨
文学

艺术
史学 欧洲源头
苏格拉底:探讨人生哲理、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融会贯通。
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
史诗:《荷马史诗》
戏剧(悲剧、喜剧)
雕塑:米隆《掷铁饼者》
建筑艺术:帕特农神庙
希罗多德《历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形成产生影响。
史诗故事成后世西方文学创作源泉。
开创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西方史学经典之作
欧洲史学的源头
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西方文学
创作源泉
欧洲史学源头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材料: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不大热衷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杨共乐《罗马文化:古典文明的光辉》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地理: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洲,融合了各地的文化;
政治:建立了君主专制大帝国。
经济: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及海外贸易发达。
1.历史条件
2.文化成就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特点、影响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前509年
前450年
6世纪
前27年
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表现形式变化
适用范围变化
习惯法
成文法
罗马共和国时期
(公民法)
罗马帝国时期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十二铜表法
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法
2.文化成就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特点、影响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
——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
——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卢克莱修
塔西佗《编年史》
李维《罗马史》
文学和史学
维吉尔
西塞罗
杰作《埃涅阿斯纪》是基于《荷马史诗》的一部史诗。凭借这部作品,维吉尔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人、演说家和法学家 。
《论善与恶之写义》等,文字流畅优美,被 后世誉为拉丁文学的典范。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以哲理长诗《物性论》著称于世。
(二)文化成就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特点、影响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
——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
——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
万神殿、大竞技场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罗马人将希腊柱式与罗马拱券技术相结合,从而有机融汇形成罗马独特的建筑特色。
——在继承基础上推陈出新
——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艺术
古罗马大竞技场一般指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万神殿与其穹顶混凝土、拱券、柱式
建筑
(二)文化成就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特点、影响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
——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
——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
万神殿、大竞技场
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颁布的一种历法。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因为恺撒七月出生,故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July)。
因为屋大维生于八月,故将此月改为大月,并改名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August)。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类别 成就 评价 特点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等
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
李维《罗马史》
塔西佗《编年史》
万神殿、大竞技场
凯撒时的儒略历
地位: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局限:以维护贵族利益为核心。
意义:取代习惯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贵族权力,保障平民利益;成为公民法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被后来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借鉴。
保存、传承了古希腊文化
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正义
理性
爱国
宏大
务实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21
1、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
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对后世的影响?
2、现今欧洲建筑历法史学等各个方面均能从古希腊罗马中找到源头。
3、希腊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4、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理论源头。
二、中古西欧文化
395年罗马
帝国分裂
476年西罗马
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
帝国灭亡
“中世纪”(约5C-15C) 是指从476年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到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古西欧社会的主要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文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卡诺莎之辱: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向教皇悔罪
教会地位的确立过程
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教会多项特权。
756年,丕平献土,教皇建立“教皇国”,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欧洲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教权与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1.基督教文化
(1)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2)目的: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3)影响: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中古西欧文化
——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托马斯·阿奎纳(1225-1274),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
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 "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大前提:世间万物都有不同的完善程度,而上帝是最完美的存在;
小前提:世界上一定有一种最完美的存在;
结论: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罗兰之歌》片段
罗兰答道:“我的斗志只能更坚。面对上帝和他神圣的天使,法兰西岂能因此而丧失荣誉?宁可死也不愿蒙受耻辱!我们作战勇耿,大帝喜欢我们。”
罗兰勇敢,奥利维埃智慧;两个人都十分地英勇无畏。只要他们上马操起武器,死亡岂能挡得住他们参战。
表达了骑士怎样的情感?
2.文学艺术
1.基督教文化
(一)中古西欧文化
①圣经文学:《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②骑士文学:抒情诗、叙事诗(《罗兰之歌》)
③市民文学: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
①背景
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表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因其首都旧称拜占庭,又称“拜占庭帝国”
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
②特点
思考:什么原因决定了拜占庭文化具有此特点呢?
基督教
东正教
天主教
1054年分裂
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4世纪成为国教)
新教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16世纪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
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
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
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根据材料分析,拜占庭文化有什么特点?
(一)拜占庭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法律
文献
建筑和 雕塑艺术
③成就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圣索非亚大教堂
穹顶
拜占庭文化的
标志性成就
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
《罗马民法大全》
保存了大量
希腊古典书籍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一)拜占庭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二)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帝国纹章
俄罗斯国徽
宗教
文学
建筑
10世纪,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俄罗斯的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罗斯受洗: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传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作为国教
特点:受拜占庭文化与蒙古亚洲文化影响,兼具本民族特色,呈现欧亚结合部文化特征
俄罗斯1649年确立了专制国家、贵族地主、农村公社控制农民的国家农奴制度
基辅罗斯
9C发端
金帐汗国臣属
13C中期
莫斯科公国
16C初
沙皇加冕
1547
地跨欧亚
17C末
前5世纪
476年
1453年
上古时期
中古时期
近代
罗马文化
希腊文化
东欧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文化
西欧基督教文化
近代文化
395年




1.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
2.古代的自由观念和人文精神
3.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精神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中古时期,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欧洲东部形成了东正教文明区域。
中古西欧文化与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中古西欧地区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宗教信仰 基督教(天主教) 东正教(希腊正教) 东正教
宗教影响 政治格局 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作为国教,与王权合而为一,维持国家发展 10C中叶,基辅罗斯接受了基督教,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文化载体 《圣经》及神学 (形式逻辑认证) 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西亚北非的东方文化 拜占庭文化、民族文化、亚洲(蒙古文化)
建筑艺术 哥特式(继承古典、创新形象) 继承古希腊、罗马技术,穹顶式 穹顶多塔建筑;
文学 《圣经》、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民族史诗
《伊戈尔远征记》
法律 继承罗马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文化特点 继承古典文化的养料;兼具浓厚的宗教色彩;地域、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