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
李振辉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上班或上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来说,天气几乎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来问一下大家,平时你都是根据哪些方法来预知天气情况的?
生:我都是每天看天气预报。
师:好。
生:我可以通过报纸来得知天气情况。
师:再来。
生:我有时候看天上的星星,有星星说明第二天是晴天,没星星说明第二天是阴天。
师:你很注意观察。
生:我可以看我爸的手机短信。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今天呢,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看云识天气。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天上的云吧。
(屏幕展示图片,图片自动切换)
师:那么天上究竟都有哪几种云和云的光彩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它们叫什么名字,又各自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及时的圈点出这些要点。
(学生默读提炼信息 )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所圈点的结果。
生:我找到的云有卷云、卷积云和积云,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积云,积云对应的天气没有找到。
师:呃,没有找到,我们看“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 ,这说明积云对应着什么天气?
生:晴天。
师:好。再来。
生:我找到的是第四段的卷层云和高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师:很准确,并且提示了大家段落,很好,继续。
生:我找到的有第四段的雨层云和第五段的积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出现积雨云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师:好,还有一种云我们没有提到,你来。
生:还有一种云在第三段的结尾,叫高积云,是晴天。
师:你很细心。那么我们刚才所找的都是天上的云,谁能告诉大家天上有哪些云的光彩现象呢?
生:有一种云的光彩现象叫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晕,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师:说得很详细,关于晕和华的区别你谈到了一点,华比晕小,然而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谁看到了?
生:晕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师:通过两者的比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二者的区别。云的光彩现象不仅仅是这两种呀,还有。
生:还有“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师:好,请坐。(展示表格)这就是刚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大家所找的八种云和四种光彩现象以及它们对应的天气情况,通过这些我们懂得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就是这篇说明文所体现的丰富的知识性。(板书:丰富的知识)
好了,那么大家现在分一分这八种云中哪几种是晴天的象征?哪几种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学生思考片刻)
生: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教师随手点击遥控,出现大括号进行分类)
师:我们再看看晴天的四种云有什么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点?坏天气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八种云的段落,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生:晴天的四种云都属于薄云,坏天气的四种云都是低而厚密的云层。
师:好,很准确,告诉大家在第几段?
生:在第二段。
师:好,一类是薄云,一类是低而厚密的云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遥控,屏幕上出现“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层”),很显然这是根据云的形态来分的。(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根据云的形态”)。在这里第二段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一句话就概括了第三段的内容,“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一句话就概括了四五两段的内容。那我们就把这样能够概括一段或几段内容的句子叫做总领句。比如第六段第一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一句话便是整个第六段的总领句。我们看文章的二至六段为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出全文的总领句。来,这位同学你来朗读一下第一段。
生:(朗读第一段,略)
师:请问全文的总领句是哪一句?
生:我认为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师:全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你说的这一句话只有云而没有提到天气呀,看来,不行,再来。
生:我认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师:好(点击遥控,屏幕上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云(天气的‘招牌’)”),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句话来写的。文章先总说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然后对这一句话分开进行具体的介绍,最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我们看全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
师:好,在对内容进行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时,作者进行了分类说明,一类是根据云的形态,把云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然后又把他们各自分成了四种云;另一类是根据云的光彩现象,把这些现象分成了晕、华、虹、霞。
作者正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和分类说明的方法使文章呈现出清晰的条理性。(板书:清晰的条理)
清晰的条理让丰富的知识显得层次分明,内容清楚,那我们再来看看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生:感觉文章写的比较生动。
师:对,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有同感。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就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语言生动的句子去读,比如你读一读拟人句,读一读比喻句,读一读用词生动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这样写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你比如用词生动的句子,像第五段结尾: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这几句话就很生动,比如“崩塌” ,它在生动的同时,准确地反映了高大的积雨云云山迅速的崩裂倒塌的情景。
再比如“弥漫”,它的妙处在于不仅用词文雅,而且准确地写出了崩塌后的积雨云云很多,布满了整个天空的特征。
现在大家就像老师一样,选择生动的语言去朗读,在朗读中去品味它写出的什么特征。好,开始。
(学生选读,品析。)
师:通过朗读与品味,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的品析的结果。
生:我找的是第一段:它们有的像羽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几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得很生动,能够写出天上的云很多,并且姿态都不一样。
师:找的句子很生动,它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说
生:呃,姿态万千。
师:很聪明。您能不能具体分析其中的一个比喻句,比如“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一句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
生:这种云很整齐。
师:好,请坐。谁再来?
生:我找的是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这里用了比喻,雪白的羊群,就说明了高积云是雪白的颜色,然后高积云是成群的,所以比喻成羊群,羊也是成群的。
师:很好,比喻成羊群还因为高积云是扁球状的,比较贴切。再来。
生:我找的是雨层云,“最后,云压得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这儿说“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用的是拟人,说明当时的云很厚,把太阳和月亮都遮盖起来了。
师:好,再来。
生:我找的是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里运用了比喻,能够写出卷云很白,很轻。
师:像羽毛、像绫纱,就只是很轻吗?还能反映卷云的什么特点?
生:还很薄。
师:对。通过几位同学的品析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说明文对生动的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在生动的同时更要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板书:生动准确的语言)
好了,《看云识天气》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学到了一些云和天气的知识,学会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分成八种,比如卷云什么的。
师:好,这都是内容上的收获,除了内容上的,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到了写这类的文章,生动的语言也要能准确的写出事物的特征。
师:对,这是在语言上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写文章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条理要清楚,比如可以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师:好,这是结构上的收获。那么,怎样较快地概括内容,理清条理呢?我们教了一种方法?想一想。
生:可以看看段落有没有总领句。
师:(屏幕展示:纵谈收获:内容上: 懂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构上:学会了用提炼总领句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上: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学有所获我很高兴,但是,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阅读一篇短小的说明文:《晋祠》节选,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下能力的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速读短文,感受经典片段。
(学生速读《晋祠》节选)
师:短文读完了,谁能迅速的画出全文的总领句和每一段的总领句?好,你来。
生:全文的总领句是:晋祠的美,在山,在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水。第一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第二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第三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师:反应很快,也比较准确。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一个读音: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cháng,不是见长(zhǎng)。另外,第二段的总领句应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然后再加上“长长的”就完整了。那我们来看,这个短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总分总。
师:正确。了解了整体内容,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内容介绍,哪位同学读一下第二段?你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又如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师:写的多美呀,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段少了一句话,我们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把它补充完整?
(学生练笔,补充一句话)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的佳作?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广阔的大海。
师:把山比成大海,好不好?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感觉不合适。大海是广阔的,而这里的山是长长的,所以不合适。
师:好,没有抓住山“长长的”特点。并且比喻应该是不同的事物才能可以,山水属于同一类的东西,不能比喻。再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师:你自评一下吧。
生:我感觉写的还可以。首先“蜿蜒”这个词比较生动,并且巨龙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长的,所以比喻山还是比较恰当的。
师:很好,写得好,分析的也到位。看来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确实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生活中、自然中处处都蕴含着知识,那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这无尽的知识吧。
好,下课。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1、语文课首先要解决教什么。
初读《看云识天气》,感觉它讲了很多丰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象知识,后来一遍遍读过,一遍遍思考,觉得它语言生动,知识介绍得很清楚,虽是说明文,但文章很简单。那么,这节课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气象知识,显然不行,那是地理课不是语文课;按正常的说明文去教说明文的知识,好像也不行,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科普文),讲一些枯燥的说明文的知识也不合适;那么我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语文能力呢?我的教学目标究竟应该设置为什么?
2、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来设置,应该考虑到单元目标。
几经思索,查阅资料,我认识到我们不能一教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就是讲说明方法等说明文的知识,不能一教议论文就讲论点论据等议论文的知识,那么所有得语文课将千篇一律,丝毫体现不出文章的特色、作者的匠心,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是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设置,于是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对《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的特色有了较深刻、较全面地认识。
内容方面,知识性与趣味性(知识性略,趣味性则有自然之趣、欣赏之趣、表达之趣);
行文方面,条理性与生动性。
条理性表现在文章结构的条理(总分总)、段落的条理(总分总、总分、分总)、语句的条理、形态与光彩的条理、形态中八种云的条理、四种光彩的条理。
生动性。使语言生动的手段:修辞(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人、排比)、用词、句子的长短、语体色彩、引用等。生动的好处:吸引读者,以达“科普”之目的。而生动的基础是认真观察、探究,准确的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以生动语言达准确之效果,这才是《看云识天气》语言上的特色与魅力。
体征方面,准确性与有效性。
准确性。说明的本质要求是准确;欲求准确的方法:说明方法(本文有列数字、分类别)、用词。
有效性。看云识天气的知识是前人认真观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实用的;看云识天气是有局限的;前人的认真观察事物、探究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节评优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性、条理性(结构与分类说明)、生动性(以生动语言达准确之效果)。
另外,根据单元提示,我又考虑到应该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提炼信息的能力,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科学精神。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为: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一些看云识天气的知识,提高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默读、朗读中提炼信息,在朗读中品析语言,在拓展阅读中提升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用心观察、探索知识的兴趣。
3、语文课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训练。
本课我注重提高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内容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的能力。为此,在第一个整体感知(知识性:提炼信息)的环节,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及时圈点要点。在第二个品味探究(一)(条理性)的环节,我提示学生一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提炼总领句,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长期受益的。
4、课堂的“外衣”(形式)应该是巧妙的、新颖的、吸引学生的。
无极县一位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在上课之初就告知学生读书可分为三种境界:一级读者,读出眉目;高级读者,读出共鸣;特级读者,读出能力。
于是,很自然的她把教学分成三个环节:读出眉目;读出共鸣;读出能力。
眉目环节她解决的是文本的知识性;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环节,她说有一篇朱永毅的谈话稿,谈的是本文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写的生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谈话稿残缺了,需要大家补充。此环节其实解决的是语言的生动性问题;能力环节她设置了两个活动:“远处飘来一片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一种云;“我是小小预报员”,让学生看云识天气,进行天气预报。
应该说这位老师设计很巧妙,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值得我学习。
5、每一步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该有不同的预案,预想不同的情况,这样教学才能灵活自如。
6、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