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隋朝大军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导致守军首尾难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灭亡陈朝,统一了中国。这段文字介绍了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哪一方面的条件( )
A.人民渴望统一 B.陈朝政权腐败
C.战略战术得当 D.隋朝政治稳定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
4.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
A.581年 B.280年 C.589年 D.316年
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7. 掌握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时间轴,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 《旧唐书·李密传》中描述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统治者屡次发动战争 B.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C.统治者营建东都洛阳 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9.隋朝虽昙花一现,但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王朝
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王朝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1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城市曾经作为古代的都城,其中隋唐两代都定都于( )
A.涿郡(今北京) B.长安(今西安)
C.汴京(今开封) D.临安(今杭州)
12.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匆忙谢幕”的根本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宦官专权 C.残暴统治 D.农民起义
13.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14.《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15.“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富强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流加强
16.据《隋书·食货志》记载,597年,全国人口增长,京师和地方的仓库堆满财物,新上缴的赋税无法存储,只能堆积在走廊上。隋文帝杨坚因此免除了这一年的地丁税,以赏赐百姓。材料反映出( )
A.隋炀帝耗费大量财力 B.隋朝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C.隋大肆征收百姓赋税 D.隋文帝以身作则节俭治国
17.“ 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这是对安润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 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
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
18.“隋朝官僚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这段话描述的是 ( )
A.唐朝建立的过程 B.唐朝建立的影响
C.隋朝建立的背景 D.隋朝灭亡的教训
二、填空题
19.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 ,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0.隋炀帝征发大批的 营建重大工程,多次 ,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次 ,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年,隋炀帝在 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21. 年,杨坚建立隋朝,以 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2.公元 年,李渊称帝,唐朝建立,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公元 年,元朝完成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明朝派 (人物)到东南沿海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三、材料分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南北统一】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制度创新】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身死国灭】
材料三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辩——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1)谁完成了材料一中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这次统一有什么意义?
(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的特点。找出描述科举制度作用的句子。
(3)【建筑奇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4)依据材料三指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内容探究隋朝有什么特征?
25.【隋唐时期社会发展】
材料一:隋以前,币制混乱,关中有五行大币、永通万国等钱,不但大小轻重不一,而且币质低劣,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开皇时,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大大便利了人民的商业交换,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隋朝经济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秦开凤《浅析隋朝迅速致富的原因》
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使得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人口也快速增长。
——摘编自王丽娜《再论唐前期人口增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述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B
2.C
3.A
4.C
5.C
6.A
7.C
8.D
9.A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16.B
17.C
18.A
19.陈朝
20.劳动力;巡游;征辽东;618;江都
21.581;大兴
22.618;1279
23.589;戚继光
24.(1)人物:杨坚(或隋文帝)。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特点:自由报考、不问出身贵贱、公开考试、考试内容广泛、以程文优劣为录取依据等。作用: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3)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特征:繁荣而短暂。
25.(1)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积极影响:便利了商业交换,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