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0 23: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鉴于此,唐太宗(  )
A.整顿吏治 B.戒奢从简 C.虚心纳谏 D.知人善任
2.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  )
A.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 B.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
C.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 D.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3.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4.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 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 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5.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B.和平稳定的环境(  )
C.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D.贤臣能将的辅助
6.唐太宗统治时期,鼓励农业生产,大批流散人口渐归乡里。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改革税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因此他们在位时分别创造了(  )
A.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
C.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和开元盛世
7.唐太宗在位23年间,任用宰相共28人,除高祖时的旧臣6人外,他亲自任命的22人出身各异,有一半甚至来自庶族寒门。唐太宗的做法(  )
A.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 B.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D.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8.《贞观政委》记载:“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
A.重视人民力量 B.注重选贤任能
C.注意整顿吏治 D.重视生产发展
9.“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独断专行 B.改革税制 C.虚心纳谏 D.裁减冗员
10.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这两大问题分别是通过(  )
A.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B.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C.八股取士和通判制度 D.科举制和行省制
11.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历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并开创了大唐的首个治世局面(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开皇之治
12.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这些史事共同说明(  )
A.唐朝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持续发展
C.唐朝兴衰的过程 D.藩镇割据的结果
13.《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形容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革新措施与此理念吻合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1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城市曾经作为古代的都城,其中隋唐两代都定都于(  )
A.涿郡(今北京) B.长安(今西安)
C.汴京(今开封) D.临安(今杭州)
16.唐太宗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唐太宗“见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善于谋略 B.敢于决断 C.直言敢谏 D.主持变法
二、填空题
1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   ”;唐朝的   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18.唐太宗在位20多年,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使唐朝在此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史称“   ”。
19.【勤政·盛世】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
20.唐朝先后设置   和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地区。唐朝在中央实行   (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
统治措施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1)依据材料,简述唐玄宗统治前期治世局面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她在历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文化的发展……有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旧唐书·宪宗本纪》
(1)材料一的文字是图A人物所说,他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为了加强专制主义,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在位期间开创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图B人物是谁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她”在位期间采取的统治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归纳唐玄宗统治初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3)通过对唐朝皇帝治国政策的回顾,请写出你的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B
2.D
3.A
4.D
5.C
6.C
7.B
8.A
9.C
10.B
11.B
12.A
13.C
14.D
15.B
16.C
17.贞观之治;长安
18.贞观之治
19.贞观之治
20.安西都护府;三省六部制
21.(1)名称:开元盛世。
(2)观点:杰出历史人物推进了历史发展。
论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总之,唐太宗与唐玄宗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的不断发展,即杰出历史人物推进了历史发展。
22.(1)人物: 李世民。 措施: 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2)①人物:武则天。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影响:武则天参与执政和在位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主要措施:励精图治,勤于政事,重用贤能。 积极影响: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局面: 开元盛世。
(3)国家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 必须重视农业生产,关心人民疾苦; 必须重视吏治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