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统治时期,鼓励农业生产,大批流散人口渐归乡里。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改革税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因此他们在位时分别创造了( )
A.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
C.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和开元盛世
2.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B.和平稳定的环境( )
C.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D.贤臣能将的辅助
3.“开元盛世”中也潜伏着危机,最终被“安史之乱”葬送了。从这一遗憾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 )
A.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B.统治者要严防腐败的发生
C.地方官吏必须听命中央 D.要防止农民的暴动
4.“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替》)
C.生当作人赤,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5.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 )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经济实力
6.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这些史事共同说明( )
A.唐朝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持续发展
C.唐朝兴衰的过程 D.藩镇割据的结果
7.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材料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
A.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B.和平稳定的环境
C.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贤臣能将的辅助
8.《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革去弊讹”是指废除九品中正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9.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下面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 )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繁荣转衰落 D.由开明到专制
10.他是一个充满争议色彩的人物,其延续了唐朝的盛世,同时又导致唐朝的衰落。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他的多姿世界与无奈。“盛世”是指(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贞观遗风
11.杜甫《忆昔》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的情景出现在( )
A.隋炀帝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12.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达到的结果。“几代人”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A.武则天一唐太宗一唐玄宗 B.唐玄宗一唐太宗一武则天
C.唐太宗一唐玄宗一武则天 D.唐太宗一武则天一唐玄宗
13.唐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唐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洪武之治
14.李丽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了如下朝代更替示意图。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草原崛起,完成统一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开凿运河,分科取士
15.中国古代曾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盛世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A.手工业发展迅速 B.各民族和平交往
C.统治者励精图治 D.科举制广纳贤才
16.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唐玄宗重用的宰相(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姚崇 ④宋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对唐朝的全盛时期进行了生动描写,这一时期指的是( )
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光武中兴
18.陈寅恪先生曾提出“史诗互证”的史学方法和理论,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诗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陈桥兵变
B.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玄奘西行
C.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
19.唐朝前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南北文化交流 B.中央集权加强
C.农业经济发展 D.中外交往频繁
20.隋唐时期出现的“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善于用人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2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 ”。
22.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但在他统治后期生活奢侈腐化,官吏贪渎,豪强相并,民日贫困,危机已经潜伏。 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
24.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清朝雍正年间, ( 机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5.【繁荣开放·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到达前所未有的强大,史称
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虚心征求群臣和顾问的坦率批评,并诚心诚意地利用他们的批评改善政务。他即位不久,就使谏官参加门下和中书两省大臣们的国事讨论,以便有失误时可及时纠正。他即位初年所自觉遵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
——摘编自《剑桥隋唐史》
材料二: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材料三:即位之初,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同时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治世局面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的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高度评价武则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改革措施。综合上述材料,从唐朝前期兴盛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7.唐朝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综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与吐蕃之间以什么形式友好交往的?唐朝采取什么样的民族交往政策?
(4)你认为唐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C
2.C
3.C
4.B
5.A
6.A
7.A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C
15.C
16.B
17.A
18.D
19.C
20.A
2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2.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23.贞观之治;殿试制度;开元盛世
24.开元盛世;军机处
2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6.(1)因素:虚心纳谏;勤俭治国。称之为:“贞观之治”。
(2)原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并且知人善任: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3)措施:励精图治,提倡节俭;整顿吏治,裁汰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典。启示:人才是重要资源,重用人才有利于国家兴盛;应当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完善自身;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利于国家昌盛等
27.(1)以民为本;贞观之治。
(2)开元时期(或唐玄宗统治前期);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提倡节俭。
(3)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开明的民族交往政策。
(4)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隋朝为唐朝的强盛做了积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