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原理,能说出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能说出溶解度的含义及拓展。
3.通过分析溶解度表示的方法,能分析说出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能说出曲线中点线面的意义。
目标达成的自我评价 掌握全部目标并做对习题 部分学会或做对部分练习题 评价等级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
回顾旧知识——思考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氯化钠
部分溶解
继续加溶质
饱和溶液
水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如何定量比较固体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呢?
讨论思考——下列方法能否比较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0℃ 100g水 40℃ 100g水
食盐10g 硝酸钾20g
20℃ 100g水 20℃ 200g水
食盐10g 硝酸钾20g
20℃ 100g水 20℃ 100g水
食盐36g 硝酸钾20g
饱和状态
不饱和状态
20℃ 100g水 20℃ 100g水
食盐36g 硝酸钾31.6g
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
温度不同
溶剂的量不同
状态不同
思考问题:在比较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需要控制那些条件?
定温度
定溶剂的量
定溶液的状态(饱和状态)
温度、溶剂的量、状态相同
讨论进阶——定量比较物质溶解能力的新名词溶解度
比较溶解
性的大小
比较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
溶剂质量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溶解度 | 定量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理解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和关键四要素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四要素】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性质和温度
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里(一般指水)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
【一】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的意义?
说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
;
【二】数据的理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1.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m溶质:m溶剂:m溶液= ;
2.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60℃时,硝酸钾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110克
6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10克
110:100:210
52.4%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
×
×
×
缺少:100g溶剂
缺少:达到饱和
缺少:温度
缺少:单位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溶解度与溶解能力的关系
.
.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溶解度/g
(20℃)
相信你会辨析:已知20℃时,30g水中最多溶解0.6g甲物质,甲属于 溶物质。
可
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2)夏天闷热时,鱼会浮上水面呼吸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影响气体溶
解度的因素
温度和压强
一般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正比)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比)
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30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30g
B.在20℃时,可把30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0g
C.在20℃时,把30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D
评价练习一
2.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将5克食盐放入10克水中,在20℃所得食盐饱和溶液是( )
A.15克 B.14克 C.13.6克 D.12.5克
3.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A.升温增压 B.升温减压 C.降温增压 D.降温减压
C
C
学习任务二: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固体物质溶解度表示方法——列表法
物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a(OH)2 0.185 0.165 0.141 0.116 0.094 0.077
固体物质溶解度表示方法——作图法
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描绘出的曲线。
【用曲线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从溶解度曲线上分别查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
20℃ 氯化钠 氯化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溶解度
60℃ 氯化钠 氯化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点 曲线上的点
两曲线的交点
线
面 曲线以上区域
曲线以下区域
表示某物质对应温度的溶解度
表示两物质在对应温度时溶解度相等
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表示溶液中有溶质剩余,得到的
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陡升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NaNO3、KNO3、NH4NO3等。
缓升型: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如NaCl。
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硝酸钾
31.6
169
80 ℃时,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169 g 硝酸钾
20℃时,100 g 水中只能溶解 31.6 g 硝酸钾,
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 169 g - 31.6 g =137.4 g
降温至20℃
冷却热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
溶解度/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NaCl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
硝酸钾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物质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迁移应用—— 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盐碱湖地区流传着“夏天晒盐(氯化钠),冬天捞碱(碳酸钠)”的俗语,请结合溶解度曲线作出解释。
2.冬天捞碱:降温结晶
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在日照条件下蒸发快,盐水会饱和析出粗盐。
1.夏天晒盐:蒸发结晶
碳酸钠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冬天气温低,碱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
迁移应用—— 可溶性混合物提纯
溶解度/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硝酸钾
NaCl
1. 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哪种结晶方法提纯KNO3
2. NaCl中含有少量的KNO3,可采用哪种结晶方法提纯NaCl
采用的结晶方法——降温结晶
采用的结晶方法——蒸发结晶
1.甲物质:
A→A1
A→A3
A2→A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2.乙物质:
B→B1
迁移应用—— 点的移动(溶液状态改变)
请逐个分析下列变化可以通过什么操作实现?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评价练习二
2. (2024·自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的溶解度 = (填“>”“=”或
“<”)丙的溶解度。
(2)t2℃时,乙的溶解度为 36 g。
=
36
(3)t3℃时,40 g甲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丙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饱和
丙
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2)图2中甲、乙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 。
甲
相等
N
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溶解于水形成饱和溶液,需要
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4)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
(5)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6)当a中混有少量b时,常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7)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同时降温到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在t1℃时,a和c物质溶解度相等
a>b>c
c>b>a
b>a=c
75
降温
b>a>c
课程结束了,祝学习进步哦!(共31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 ——粗盐提纯和海水制镁
泥沙、碎石
CaCl2 MgCl2
Na2SO4
杂质
难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分析粗盐成分
主要:
NaCl
任务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活动一: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阅读课本40-41页内容,结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完成以下内容。
粗盐提纯的过程:
(1)溶解:称取3.0g粗盐加入烧杯中,再用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用 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再 一次。
(3)蒸发: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滤液最多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 ,并用 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 时, 即停止加热。用 将蒸发皿晶体转移到指定的容器内。
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步骤1.溶解
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步骤2.过滤
过滤步骤1所得液体。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玻璃棒:引流
步骤3.蒸发
把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练习1:将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滤液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动蒸发皿中的液体
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等步骤
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练习2: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捣碎研细 B.引流浊液 C.搅拌溶解 D.搅拌防溅
评价练习一
A
A
任务二: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氯化钠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可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这些可溶性杂质。
主要可溶性杂质为:
CaCl2 MgCl2
Na2SO4
原则:“除杂不加杂”
方法:加入化学试剂,让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沉淀或水除去
步骤:溶解→加入试剂→过滤→蒸发
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三个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物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物质分离与提纯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三个必须
三个必须:
(1)除杂实际必须过量
(2)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会代入新的杂质)
(3)除杂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
除去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需要用到哪些试剂呢?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MgCl2
CaCl2
过量BaCl2溶液
BaCl2+Na2SO4=BaSO4↓+2NaCl
过量NaOH溶液
MgCl2+2NaOH=Mg(OH)2↓+2NaCl
过量Na2CO3溶液
CaCl2+Na2CO3=CaCO3↓+2NaCl
加入试剂过量的目的 | 充分和杂质反应,完全除去杂质。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 NaOH 、Na2CO3;过滤除去沉淀之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
过量BaCl2溶液
除SO42-
过量NaOH溶液
除Mg2+
过量Na2CO3溶液
除Ca2+ 、Ba2+
过滤
除泥沙及沉淀
适量盐酸
除CO32-、OH-
精制食盐水
粗盐水
除杂可溶性杂质的过程
除去可溶性杂质的微观过程
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是不是固定的,为什么?
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不是固定的,因为Na2CO3溶液能同时除去CaCl2、BaCl2,所以只要满足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最后加入盐酸除去CO32—、OH—就能完成除杂。
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
(1)BaCl2→Na2CO3→NaOH→HCl
(2)BaCl2→NaOH→Na2CO3→HCl
(3)NaOH→BaCl2→Na2CO3→HCl
提纯升华:总结粗盐提纯中可溶杂质去除的4346
4 4种除杂试剂
3 3个排列顺序
4 4种产生沉淀
6 6个化学反应
任务三: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海水“晒盐”后剩下的苦卤也是宝贵的化学资源,其中主要是由氯、钠、镁、硫、钙、钾、溴等元素组成的盐。
NaCl 、MgCl2、CaCl2 、KCl、Na2SO4 、CaSO4 、K2SO4
从离子角度思考,怎样将镁离子分离出来?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Mg(OH)2
MgCl2
Mg
海水或卤水
MgCl2+Ca(OH)2 = Mg(OH)2↓+CaCl2
Mg(OH)2+2HCl = MgCl2+2H2O
MgCl2 = Mg+Cl2↑
通电
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
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人们想要得到它,首先要使之富集。以海水为原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一方面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另一方面是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富集的方法是化学上常用的,如蒸发浓缩等。
思考与讨论
任务四:食盐的用途
1.食盐是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品,是重要的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
2.食盐还是制造烧碱、氯气、盐酸和纯碱等的基本原料,被广泛用于制造化学肥料、塑料、合成橡胶和染料等。
1.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量筒、漏斗、玻璃棒 D.试管、试管夹、烧杯
B
课堂检测
2.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主要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A.过滤、溶解、蒸发 B.溶解、蒸发、过滤
C.蒸发、溶解、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
D
3.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一种盐
B.生活中可用食盐水除铁锈
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A
4.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下列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A
悬浊液
泥沙
滤液
④
大颗粒粗盐
较细
粗盐
①
②称量
③加水搅拌
粗盐
⑥称量
⑤
……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D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 __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液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蒸发皿
搅拌
ABD
课程结束了,祝学习进步哦!(共18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 海水晒盐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知道海水晒盐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资料查阅、自主学习和交流共享等活动,了解我国海盐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目标达成的自我评价 掌握全部目标并做对习题 部分学会或做对部分练习题 评价等级
盐田法
(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法”晒盐的过程
海水
蒸发池
水分
蒸发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水分
蒸发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盐田法”晒盐的原理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食盐晶体
蒸发水分
蒸发水分
(结晶)
蒸发结晶 | 海水晒盐就是蒸发结晶,属于结晶的一种途径。
“盐田法”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结晶 |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蔗糖晶体
氯化钠晶体
石膏晶体
硫酸铜晶体
硫酸亚铁晶体
明矾晶体
观察思考——蒸发结晶
氯化钠溶液
玻璃片
吹风机
常温下,取少许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思考1:上述实验过程,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到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
思考2:你认为哪些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蒸发溶剂;当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时可判断溶液饱和。
①阳光充足;②风力大;③雨量少;④湿度低等。
我国的海盐盐场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盐类物质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能够从海水中提取海盐。
河北长芦盐场
莱州湾盐场
海盐的用途
我国海盐年产量约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这些海盐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只有有小部分用于精制食用盐。
食盐
工业盐
盐湖
盐井
盐矿
在天气炎热干燥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分蒸发,往往会形成一些盐井、盐湖和盐池等。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会从盐井、盐池和盐湖中汲取盐液,蒸发浓缩,制备粗盐。
我国盐湖、盐井和盐矿
1. 在利用海水晒盐时, 阳光和风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温度 B. 蒸发溶剂
C. 增大压强 D. 减少溶质
B
2. 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 错误的是( )
A. 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食盐晶体
B. 盐场应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 结晶池中析出食盐后的母液没有任何用途, 为防止污染需排入大海
D. 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 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C
评价练习题
3. 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 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A. 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食盐
B. 甲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 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乙、丙和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4. 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B. 结晶池内蒸发得到的母液(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 经过第③步的操作, 进入结晶池后, 继续蒸发水分, 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D. 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C
5. 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 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 其几何形状可能不同
C. 结晶必须通过蒸发才能进行
D. 把饱和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C
6.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 扫取以水淋汁后, 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
A. 溶解 B. 蒸发 C. 结晶 D. 升华
D
课程结束了,祝学习进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