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2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4年)九年级全一册
单元名称 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
单元课时 6 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单元主题: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情。该主题对应了课标中的“人与自我”主题语境和“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主题群。 主要内容分析: 本单元话题为难以预料的事情(Unexpected events),分为6课时。课时1 Section A (1a-2d)为听说课。1a-2c通过八幅小图呈现了女孩Mary某天早上遇到的一些列意想不到的事件场景:睡过头、浴室被占用、跑步出门、错过校车、把书包落在家里、返回家拿书包才想起钥匙在包里、跑回学校、上课铃响了和进到班里发现老师已经上课了。2d借助对话和插图讲述了Kevin因睡过头未赶上校车但幸运的是Carl’s dad好心捎带了他一程,导致他只迟到了五分钟。该部分的子主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时2 Section A (3a-3c)为阅读课。该语篇是一篇两段式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记叙文,讲述了作者从两件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中转危为安的两个小故事。该部分子主题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课时3 Section A (Grammar Focus-4c)为语法课。该部分主要呈现并需要学习用when, before, as, by the time等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需要了解过去完成时态和复习一般过去时态。该部分情境聚焦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上,子主题为“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体现了从他人生活到学生自身生活的过渡。 整个Section A部分主要聚焦于“人与自我”中的“生活与学习”。Section B部分依旧围绕“让人出乎意料的事件”这一话题展开,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琐事、意外事故过渡到生活中出其不意的玩笑,特别是愚人节发生的让人难以预料的事情。 课时4 Section B(1a-1e)为听说课。听力材料主要讲述了Nick、Dave和Joe三人被愚弄的经历:Dave应邀参加化妆舞会,结果发现只有他一个人穿着怪异的服装,原来这并不是一个化妆舞会;Nick闹钟响后,立即起床赶到学校,结果发现没有人,原来是他的哥哥拨快闹钟愚弄了他;Joe的朋友晚上给他打电话说明天有数学考试,他整晚熬夜学习,结果第二天才发现根本没有考试。该部分话题聚焦于愚人节玩笑带来的难以预料的事,主题群侧重点逐渐从“生活与学习”过渡到“做人与做事”。 Section B (2a-2e)为阅读课。该语篇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讲述了四个与开玩笑有关的故事,前三个故事均发生在愚人节,第四个故事与愚人节没有关系,但却是闻名于世的著名恶作剧之一。该语篇虽在讲恶作剧,但字里行间体现了不同人对玩笑容忍度的差异不同,人们在愚人节开玩笑,愚弄他人时应持审慎及的党的态度。呼应了“做人与做事”主题群。 Section B (3a-Self Check)为写作课。利用Self Check部分检测并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对阅读篇章的理解及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写作板块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幸运或不幸运的一天,侧重于学生能将本单元所学利用笔头结合自身实际熟练输出并有所创新。该部分要求学生能将本单元涉及到的“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和“学会做人做事”融会贯通,结合自身经历阐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标。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英语情况较好,学习英语的兴趣较为浓厚,喜欢尝试用英语去表达,英语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式的轻松学习氛围。 在话题内容方面:学生对于上学迟到和愚人节玩笑这样贴近自身生活的话题很熟悉,对于阅读课中涉及到的9.11事件和新西兰大地震以及西方国家关于愚人节及著名的恶作剧的相关知识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过了一般过去时,对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过去完成时还是第一次正式接触,需要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注意。 在语言技能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在听、说、读、写、看中获取主题信息及细节信息的能力。 可能存在的问题:①学生缺乏篇章意识;②对于单元整体任务,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拟定解决方法:①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建立与主题意义相关的结构化新知;②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单元任务,提高课堂参与度。
开放性学习环境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创设更多贴近生活的情境,丰富且真实的情境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开放的学习工具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例如可借助教学助手和云校家等工具辅助教学;开放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立足教材,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开拓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同时,在课堂上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愉快、喜悦、主动的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开放的教学评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单元学习目标
目标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难以预料的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故事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故事描述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目标语言。 目标b:能够用口头或者书信形式介绍所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 目标c:分析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编写并演绎某次遭遇难以预料的事件的情境,并录制英文短视频。 目标d:反思每个难以预料的事件背后传递的深层含义并进一步了解愚人节,基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等背景下正确分析看待愚弄他人的尺度把握。 --------------------------------------------------------------------------- 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说明(两种方式供选择): 本单元主题意义是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情。 目标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难以预料的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故事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故事描述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目标语言。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学习理解类。该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本单元教学内容,感知目标语言,形成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语感。 目标b:能够用口头或者书信形式介绍所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应用实践类。该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已学内容,积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等自主、高效的输出所学新知。 目标c:分析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编写并演绎某次遭遇难以预料的事件的情境,并录制英文短视频。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迁移创新类。该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一个个难以预料的事件,共同商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再通过录视频的方式呈现他们思考后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逻辑新、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d:反思每个难以预料的事件背后传递的深层含义并进一步了解愚人节,基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等背景下正确分析看待愚弄他人的尺度把握。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迁移创新类。该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也有一定的思维品质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愚人节由于其特性被年轻人广泛接受,逐渐在世界的许多国家流行起来。学生通过正确认识愚人节背后的真实含义,进一步定义愚弄他人。通过考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等背景下,人们所持文化认同感和对玩笑容忍度的差异,明白在诸如我国等非英语国家中,在愚人节互开玩笑时应持审慎及得当态度。
单元课时安排
语篇 课型 第*课时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Section A (1a-2d) 听说课 第1课时 目标a、b、c,目标c中涉及分析部分
Section A (3a-3c) 阅读课 第2课时 目标a、b、c,目标c中涉及分析部分
Section A (Grammar Focus-4c) 语法课 第3课时 目标a、b、c,目标c中涉及分析部分
Section B (1a-1e) 听说课 第4课时 目标a、b、c、d,目标c中涉及分析部分,目标d中涉及了解愚人节部分
Section B (2a-2e) 阅读课 第5课时 目标a、b、c、d,目标c中涉及分析部分
Section B (3a-Self Check) 写作课 第6课时 目标a、b、c、d
持续性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问题和活动,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教学助手的赋分奖励功能对不同难度及层次的问题和活动进行不同程度赋分奖励;课后提供基于本节课内容的学生自我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评。
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
(基于各课时反思性教学改进,汇总形成单元反思性教学改进设想:主要经验或者需改进之处。)还未进行授课。
单元作业/测试(自选项)
(单元作业/测试需要体现结构化(主要是对目标的解释性和作业类型)和导向性(主要是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要求。由设计者选择,并作为附件提供。)
三、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 第2课时 Section A (3a-3c)阅读课
语篇研读
本节课为阅读课,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本课所授语篇是一篇两段式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记叙文,标题为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内容讲述了作者从两件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中转危为安的两个小故事。该语篇属于主题语境中的“人与自我”,子主题涉及到“积极的生活态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完本课,学生能够获取、梳理并整合与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9.11事件和新西兰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和事情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作者描述事件时使用的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符合目标a。能够用口头形式介绍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符合目标b。分析作者怎样看待这两次意外事件及讨论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符合目标c。 从以下三个角度研读语篇: What:该语篇讲述了作者从两件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9.11事件和新西兰大地震中转危为安的两个小故事。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我”正要上楼临时决定去两街区(稍远)外的咖啡店买咖啡,正排队等待时,一架飞机撞上了“我”工作的大楼,“我”觉得我能够活着很幸运。2011年2月21日,“我”因睡迟错过了去新西兰度假的飞机,感到很倒霉。却在第二天得知新西兰前一天发生地震,“我”意识到坏运气意想不到地变成了一件好事。 Why:作者在描述自身遭遇的两件灾难时,叙事中都隐含着一种由坏到好的转变,既体现出了对于劫后余生的庆幸,也从字里行间里反映出了作者经过灾难后对生命的珍惜及传达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积极心态。 How:该语篇是两段式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记叙文。以时间为线索,从第一人称角度出发叙述亲身经历及感受,增加了真实感及说服力。事情发展由坏到好,这种反转让读者深入其中。整篇文章采用过去时态叙述,主要为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同时呈现了由when, before, as和by the time等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语言聚焦于本单元目标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种故事性文章兴趣较为浓厚,且本文内容简短精悍,话题依旧围绕之前讨论过的难以预料的事件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焦虑。 在话题内容方面:学生已经对生活中难以预料的事件这个话题比较熟悉,而文本中涉及到的9.11事件和新西兰大地震的相关知识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过了一般过去时,对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没有多大问题,同时在第1课时已经接触了过去完成时和由when, before, as和by the time等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在文章内容理解上没有多大问题,但学生对于该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还不够,需要在语篇学习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并运用。 在语言技能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通过读、看等技能获取主题信息及细节信息的能力。 可能存在的问题:①学生缺乏篇章整体意识;②对于分析理解文章隐含的逻辑及作者想传达的观点,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拟定解决方法:①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建立与本文主题意义相关的结构框架图;②通过任务链的引导,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深入讨论分析,同时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难以预料的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故事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故事描述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目标语言。 目标b:能够用口头或者书信形式介绍所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 目标c:分析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能够: 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9.11事件和新西兰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和事情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作者描述事件时使用的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 b:用口头形式介绍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 c:分析作者怎样看待这两次意外事件及讨论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①获取、梳理并整合与作者遭遇的两次灾难及感受;②能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及恰当的时间状语从句介绍作者的遭遇。 学习难点:①立足文章整体理解作者的行文布局及意图;②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 解决措施:①利用思维导图、任务链进行引导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深入挖掘;②通过呈现同类别的其他多媒体资源及学生自身经历分享,引导并拓展学生思考的角度,必要时提供一些语言支持。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工具
PPT、多媒体资源、教学助手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及互动方式(时间)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目标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学习理解) Lead in (2min.) Step 1 Ss enjoy a video about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as hit by two planes and the earthquak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①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②Are these expected events or unexpected events 导入话题,通过视频感知即将学习的内容-两个意外事件。 学生自主发表观点,其他同学根据自身观点进行对照,通过举手方式表达赞同和不赞同。
目标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学习理解) Pre-reading (3min.) Step 2 ①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and predict what the article may talk about. ② What's the type of this article A. narration(记叙文) B. argumentation(议论文) C. exposition(应用文) D. description(说明文) ③What 's the clue(线索) of the article ①通过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内容; ②立柱整体判断文章体裁,回顾文体特点; ③找出文章线索,初步感知文章行文布局。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同伴讨论的方式隐性互评,最后分享答案时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目标a:获取、梳理并整合与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9.11事件和新西兰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和事情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作者描述事件时使用的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学习理解) While-reading (25min.) Step 3 Read para. 1 and get the key information about when、where、who、why、what and how (six elements). Then help the teacher complete the mind map of six elements of the first event. Step 4 Read para. 2 and get the key information about when、where、who、why、what and how (six elements). Then work in groups to complete the mind map of six elements of the second event. Then share the mind map in class. Finally,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were the writer’s feelings after suffering the two unexpected events Step 5 Read the whole article again circle the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and answer: What’s the main tense(时态) of the article Step 3 基于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设计思维导图,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出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达到获取、梳理并整合作者经历的第一个意外事件的目的,同时教会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程序。 Step 4基于上一步所学,本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内根据六要素设计思维导图并合作获取、梳理并整合作者经历的第二个意外事件。 Step 5基于文章整体内容,关注语言特点,锁定目标语言。同时为下一步口头复述做好语言铺垫。 本部分先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师评价,再通过小组合作实现组内生生互评,最后通过展示各组思维导图,实现组与组间的互评。
目标b:用口头形式介绍作者遭遇的两件难以预料的事件。(应用实践) Step 6 Work in groups to retell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s. 结合思维导图提供的关键信息和重点标注的目标语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头输出表达。达到了将新知活学活用的目的, 每组分享完后,其他组成员可对该组复述的优缺点进行简要点评,这样既检查了其他组成员是否在认真听讲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批判意识。
目标c:分析作者怎样看待这两次意外事件及讨论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迁移创新) Step 7 According to the writer’s feelings after he/she suffered the two disasters,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Can we leave o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why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Even though it was two blocks east from my office. What bad luck! Step 8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writer’s feelings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s about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 such as______, we should _______when we meet these unexpected events in our lives.) 本部分通过体会作者感受的变化,了解作者在叙事时隐含的由坏变好,转危为安的布局。结合事件发生过程及作者感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的意图: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意外,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 通过小组讨论和班内观点分享达到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整堂课依托教学助手里的评价赋分功能对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答题给予不同赋分。)
目标c:分析作者怎样看待这两次意外事件及讨论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迁移创新) Post-reading (10min.) Step 9 Think and Discuss ①Why could the writer escape from the two disasters (Luck) ②Can we escape from every unexpected disaster (No) ③What should we do to avoid suffering these unexpected disasters Look at this situation if you will suffer, what will you do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your parents and you want to go back hometown to celebrate it with your relatives.(Your hometown is in another province.) However, COVID-19 broke out again. What should you do and what will you say to your parents 通过设立新的情境:正值寒假、春节来临之际,你和父母打算回老家过年(在他省)。新冠疫情又有复苏之势,你将会怎么做并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讨论完成,将新知与真实生活相结合,达到迁移创新的目的。 通过小组讨论和班内观点分享达到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整堂课依托教学助手里的评价赋分功能对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答题给予不同赋分。) (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自我评价表,以便课后学生进行自评。)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3b(在文中找出所给词的反义词并造句);(必做) 以下两项任选其一完成: ①3c(运用方框内所给词选取文中某一个事件进行转述)并绘制思维导图; ②假定你叫李明,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英文给你的美国笔友Bob写一封电子邮件简要讲述3a文章中作者的经历并据此分析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 提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2.珍惜生命。 要求:1. 紧扣主题及提示,适当发挥,以便行文连贯;2.词数80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邮件格式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Bo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Ming Assessment Chart (评价表)全文涉及到的内容(如有该项,请在□中打√)内容:作者的经历□;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珍惜生命□; 词汇:in line with□;in disbelief□;feel lucky to do sth.□; take off□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基于学生参与表现和学习结果等证据,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优点和不足等方面进行反思,提出改进设想。)还未进行授课。
四、单元整体评价
单元整体评价
目标a侧重于语言能力。学完本节课,学生能获取、梳理并整合与难以预料的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故事发展脉络。同时体会故事描述的语言特点,感知并注意目标语言。 目标b侧重于学习能力。学完本节课,学生能够用口头或者书信形式介绍所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 目标c侧重于思维品质。学完本节课,学生能通过分析认识到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