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C.等质量的NH3与CH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前者体积大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2.气体对人体组织有严重损害。工业上用氢氟酸刻蚀玻璃生成的气体,可通过如下途径回收并制备:
①将气体与气体混合生成二元强酸;
②将溶于水后,与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反应制得和的固体混合物;
③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浓溶液,过滤,分离出固体;
④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的电离方程式为
B.步骤②中,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根据实验可知不与强碱反应
D.和的电子式分别为、
3.某种矿物的助浸剂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R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X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Y形成的常见单质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X与Z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Z、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X能分别与Y、Z形成10电子微粒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Z>R
D.室温下,0.01 mol/L 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pH=2
4.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常温下,为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X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的两倍,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
B.甲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以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B.配制NaOH溶液
C.苯萃取碘水中I2放出下层液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和收集
A.A B.B C.C D.D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原理:
B.石灰石与醋酸反应:
C.将少量通入溶液:
D.将少量通入溶液中:
7.下列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
B.食醋除水垢:
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
D.邻羟甲基苯酚脱水缩合:n+(n-1)H2O
8.部分含S和含Cl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可存在f→g→i→f的转化
B.酸性强弱:j>e>i
C.h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
D.将g或c持续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均先变红后褪色
9.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可以防止虫害,在刚性容器中,8mol CO和一定量发生如下反应:,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5mol,已知化学平衡常数为0.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时通入,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升高温度,CO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2.5%
D.反应开始时,的物质的量为25.5mol
10.化合物A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起泡性能好、去污能力强等特点,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W是组成地球生命体的关键元素,X、Y为同族元素,M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W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X的氢化物沸点最高
B.原子半径大小:
C.电负性强弱:
D.三元素组成的盐超过两种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相同条件下,往等体积、等pH的HA溶液和HB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HA溶液产生更多的氢气
C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D 向Y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适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Y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 B.B C.C D.D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
B.标况下所含的分子数为
C.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13.标准状况下,将SO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a L通入200mL 0.1mol·L-1 Fe2(SO4)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气体被完全吸收,溶液的棕黄色变浅(溶液体积近似不变)。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23.3g。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 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08mol
B.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为0.896L
C.所得沉淀为0.1mol的BaSO4
D.混合气体中Cl2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03mol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煮沸,冷却,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无银镜产生 说明蔗糖的水解产物中无葡萄糖
B 常温下,将苯酚和NaOH溶液混合(已知:苯酚)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10.0 混合液中:
C 向溶液中滴加硝酸,再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将Ag和溶液与Cu和溶液组成双液原电池,连通装置 Ag电极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Cu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金属性:Cu>Ag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CO和NO都是有毒气体,但新的研究表明,它们都是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H2是高中阶段常见的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NO(g)+2H2(g) N2(g)+2H2O(g) △H=-664kJ/mol是联合硝酸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反应。该反应分为三步完成(都是双分子反应,即反应物都只有两种分子),前两步反应如下:
第1步:2NO(g) N2O2(g)△H=-103kJ/mol
第2步:N2O2(g)+H2(g) N2O(g)+H2O(g)△H=-17kJ/mol
①写出第3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基元反应mA(g)+nB(g) pC(g)+qD(g),正反应速率υ正=κcm(A) cn(B)。
2NO(g)+2H2(g) N2(g)+2H2O(g)的正反应速率υ正=k1c2(NO),总反应速率,α是平衡转化率,α'是瞬时转化率,k、k1、k2均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
Ⅰ.复杂反应分为多步进行时,决定反应速率的是最 (填“快”或“慢”)的一步,3步基元反应中,活化能最高的一步是第 步。
Ⅱ.温度升高,α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α'=0.90时,一系列温度下的总反应速率—时间(υ-t)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先升后降的原因: 。
(2)用FeO冶炼Fe的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Ⅰ:FeO(s)+CO(g) Fe(s)+CO2(g)
反应Ⅱ:FeO(s)+C(s) Fe(s)+CO(g)
①将FeO和CO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事实能说明反应Ⅰ和Ⅱ均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 CO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C.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 容器内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容器中,维持温度1200K不变(此时反应Ⅰ的分压平衡常数KP1=1.00)。压缩容器体积,达到新平衡时,CO的分压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 周期第 族,它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2)②的某种气态氢化物可作制冷剂,请写出这种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
(3)画出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元素③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
(5)比较⑦和⑧的原子半径大小 > (填原子符号)。
(6)元素⑦的单质是一种 色的固体, 溶于水,易溶于 。
(7)元素⑦的某种氧化物有漂白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元素⑦的另一种氧化物,试写出其方程式 。
(8)写出实验室制取元素⑧的单质的离子方程式: 。
(9)元素⑧的同族元素有一放射性同位素的中子数为____。
A.184 B.131 C.78 D.53
(10)短周期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则X属于____。
A.ⅣA族 B.ⅤA族 C.ⅥA族 D.ⅦA族
1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a
b
c
d e f g h i
j
(1)c元素的符号是 ,短周期元素中,字母 所代表的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2)请写出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在的位置 。
(3)请画出元素f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 。请写出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元素a和c构成的含10个电子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
(5)元素d和c构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淡黄色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其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18.某小组同学探究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选用的试剂有:①水溶液、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溶液、⑤溶液、⑥氯水(浅黄绿色)、⑦铜片、⑧稀盐酸、⑨溶液。
实验序号 预期的价态转化 选择的试剂(填入试剂编号) 实验现象
1 ④⑥
2 ⅰ ⅱ
3 ①⑤ 出现浑浊
4 ④⑤ 无明显现象
5 ⅲ
(1)补全实验表格ⅰ: 、ⅱ: 、ⅲ: 。
(2)实验5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1中的转化,甲同学设计实验a: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足量溶液,观察现象。
①实验a的目的是通过检验 ,证明转化得以实现。
②加稀盐酸的作用是 。
乙同学认为还需要补充实验b:取等量的溶液,向其中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足量溶液,观察现象。
③补充实验b的原因是 。
④综合实验a和b,实验1中转化得以实现的证据是 。
(4)分析实验3和实验4现象不同的可能原因 。
(5)上述实验中能体现氧化性的是 (填实验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1.C
A、置换反应中单质转化为化合物,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CO2的水溶液能到导电,是由于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起到导电作用,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摩尔质量:NH3>CH4,所得质量的NH3和CH4,其物质的量:NH3<CH4,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因此气体体积:NH3<CH4,C符合题意。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其电子数不一定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其体积越大。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其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2.B
3.B
4.A
5.C
A.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 SO2具有漂白性,故A不符合题意;
B. 容量瓶不能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内定容,故B不符合题意;
C. I2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能萃取出碘,且苯的密度小于水,水层由下口放出,苯层从上口倒出,故C符合题意;
D. 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收集乙酸乙酯应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容量瓶不能溶解固体。
I2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能萃取出碘,且苯的密度小于水,水层由下口放出,苯层从上口倒出。
收集乙酸乙酯应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6.A
7.D
8.D
9.D
A.平衡时通入H2S,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选项是错误的;
B.升高温度,反应会向吸热的方向移动,CO浓度增大,说明逆反应是吸热的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选项是错误的;
C.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C选项是错误的;
D.设起始加入的H2S的物质的量为xmol,设容器的体积为1L,列出三段式:
CO(g)+ H2S(g) COS(g)+ H2(g)
起始(mol) 8 x 0 0
转化(mol) 3 3 3 3
平衡(mol) 5 x-3 3 3
K=,解得x=25.5,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随之逆反应速率也会增大;
B.升高温度,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平衡会逆向移动;
C.物质的转化率等与已经反应掉的物质的量与原始物质的量之比;
D.根据K值得表达式以及三段式可以计算出起始H2S物质的量。
10.A
11.B
12.A
A.Na2O2的电子式为,一个Na2O2中含有3个离子,因此0.1molNa2O2固体中所含的离子数0.1mol×3×NA=0.3NA,A符合题意。
B.标准状态下,CH3OH不是气体,不可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B不符合题意。
C.SO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0.5molSO2无法完全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应小于1NA,C不符合题意。
D.1L0.1mol·L-1Na2SO4溶液中所含n(Na2SO4)=0.1mol·L-1×1L=0.1mol,由于溶液中溶剂H2O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大于0.4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Na2O2是由2个Na+和1个O22-构成。
B、标准状态下,CH3OH不是气体。
C、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D、Na2SO4溶液中Na2SO4、H2O中都含有氧元素。
13.A
14.D
A. 加入银氨溶液前未加入碱进行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当 pH=10.0时,, 混合液中: ,故B不符合题意;
C. 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溶液中不含 ,故C不符合题意;
D. 将Ag和 溶液与Cu和 溶液组成双液原电池, Ag电极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Cu电极附近溶液变蓝,说明正极为Ag极,负极为Cu极,则 金属性:Cu>Ag,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测定蔗糖水解产物时应先将溶液调至碱性后,再滴加银氨溶液。 苯酚 ,当pH=10时, 。 检测 ,应向溶液中滴加硝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含有 。
15.(1)N2O(g)+H2(g)N2 (g)+H2O(g) △H=-544kJ/mol;慢;1;变小;温度升高,k2增大,α变小,低于490℃时,k2增大占主导,反应速率加快,高于490℃时,α变小占主导,反应速率减慢
(2)ABC;不变
16.(1)二;ⅣA
(2)
(3)
(4)NaOH
(5)S;Cl
(6)淡黄;难;
(7)
(8)
(9)C
(10)C
(1)元素①为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故答案为:二;ⅣA;
(2)②为N元素,其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3)④为Mg元素,Mg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每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2,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4)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则碱性:NaOH>Al(OH)3,故答案为:NaOH;
(5)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S、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Cl>S,则原子半径:S>Cl,故答案为:>;
(6)元素⑦的单质为硫单质,硫单质是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 ,故答案为:淡黄;难;;
(7)元素⑦的某种氧化物有漂白作用,该氧化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8)实验室通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9)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 的中子数为131-53=78,故选C;
(10) 短周期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说明X的最低价为-2价,可知最高价为+6价,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可知X位于ⅥA族,故答案为:C。
由图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Mg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
17.(1)O;d
(2)第三周期第IIA族
(3);Al(OH)3+NaOH=NaAlO2+2H2O
(4)
(5)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共价键)
(1)c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VIA族,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表中短周期元素d代表的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故答案为:O;d;
(2)由位置可知e处于第三周期第II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IA族;
(3)Al是13号元素,铝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有2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故答案为: ;Al(OH)3+NaOH=NaAlO2+2H2O
(4)由元素a和c构成的含10个电子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5)元素d和c构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淡黄色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该化合物为Na2O2,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H、b为C、 c为O、d为Na、e为Mg、f为Al、g为P、h为S、i为Cl、j为Se。
18.(1)①⑥;氯水黄绿色褪去;;②⑦;
(2);
(3)溶液中是否含有;防止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干扰实验现象;;设计此实验进行对比,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实验a中白色沉淀的量比实验b多或实验a中有白色沉淀而实验b中没有(答案合理即可)
(4)SO2水溶液和Na2S反应生成S单质
(5)3